我国财政支出促进教育公平性的思考
2017-11-13杜茂源李华龙邹言
杜茂源++李华龙++邹言
[摘要]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政对于教育的支持力度与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支出结构内部仍存在一系列公平性的问题,前人对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研究已较为充分,对于教育级次间有所欠缺,文章着眼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数据,分析我国教育支出各个级次间的不公平表现及原因,并从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为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管理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财政支出;教育公平性;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071
1教育公平的內涵及其外延
“教育公平”包含了“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对其内涵解读体现为教育正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通过弱势补偿实现教育正义[1],教育公平反映教育领域中教育价值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分为三个层次:①起点公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过程公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2财政教育支出在级次中不公平现象之分析
(1)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各级次概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表1中: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较大,呈上升趋势,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逐年加大,其中各个级次高等、中等及初等教育的财政支出额同样逐年增长。可以看出,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绝对数额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人数比与人均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
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次的教育的投入量绝对量并不能反映各级次的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级次间存在人数差别,故引入各级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人数比作为比较级次间人均财政支出教育经费的指标。从表2中可知初等教育人均投入远低于中高等教育,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初等教育人均投入分别只占到了中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约148%,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64%,因此可知人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表明一名高等教育学生享受的教育经费高于一名初等教育学生,但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其教育经费理应高于中级、初级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之比的共同特征是逐渐提高,但级差则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呈反向关系,即经济越发达,级差越小,各级教育经费的级差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差距比较大,高收入国家初级教育经费和高级教育经费之比为1∶22,而低收入国家高达1∶122。虽然我国公共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总量在逐年增加,表中可知:我国各级教育人均经费之差则高于世界水平,教育级次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分布不均的问题严峻。
3财政支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可行性建议
(1)起点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最直接的反映和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2]①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解决“入园难”问题;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支出的投入,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实际情况,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容量,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园,合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改建幼儿园;③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如: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随迁子女入园问题,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2)过程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即提供给受教育者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条件,从人格上平等对待学生,强调差别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优化发展,过程公平是教育起点公平的延续和结果公平的保障。
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合理分配资源。教育资源是影响教育过程公平的决定因素,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核心在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3],将高等教育富余的教育资源向中级和初级教育转移;
②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培养复合型 高素质人才,实施选课制度,因地制宜地开设适宜的选修课程;
③重视弱势群体的刚性需求。为满足更多民众对受优质教育的刚需,国家财政应该更重视那些出身贫寒的家庭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或天赋较少的群体的投入。
(3)结果公平。教育结果公平跨时段、跨学段,取决于财政支出在分配教育资源时的差别化待遇和学校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差别对待,教育结果公平本质是仅考虑教育自身对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影响是平等的,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和理想。[4]
①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决定着劳动者未来的发展;②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加强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高职教育层次设置。
参考文献:
[1]林宇“教育公平”内涵之多学科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2]丁杰透视“入园难”教育公平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3(2):14-17.
[3]王阳阳区域下高中教育资源均衡化政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44-45.
[4]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