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从补足素材做起

2017-11-13陈晓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苏教版直观习作

陈晓霞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那么,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展开?

一、走进自然世界,补足自然素材

怎样对身边的这些自然素材拥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呢?那就是观察。观察是是迈向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许多作家都把观察作为创作的第一需要,作为创作的基础和起点。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4《观察一处秋景》为例,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在观察过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我带领孩子观察秋天迷人的校园,校园的花坛,校园的树木都是孩子观察的对象。我们校园桂花树比较多,当时正值桂花怒放香气四溢之时,我让学生观察桂花树的树干、树叶、花瓣,先看一看再用手去摸一摸,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因此,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说出来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二、关注生活体验,补足生活素材

什么是生活素材呢? 生活素材就是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通俗地讲就是你在生活中提取的有关素材,比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等!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則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源泉,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只得东拼西凑,假话连篇。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帮助学生补足生活素材,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现和感悟。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日记一则》为例。本单元习作要求是掌握日记的格式,记下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作文课之前,我引领学生结合昨天刚刚结束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回忆自己演讲前后自己的内心体验,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三、创设想象情境,补足想象素材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顾名思义,想象素材就是孩子在写作之前积累的形象资料和文字材料的总和。

最有想象力的就是孩子。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孩子的眼中,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下转2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教版直观习作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