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锻炼瓶颈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7-11-13郭艳花张永红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

郭艳花 ,史 岩 ,张永红 ,李 鑫

青少年体育锻炼瓶颈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郭艳花1,史 岩2,张永红1,李 鑫1

为了进一步保障“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有序开展,对吕梁市两所中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政策、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场地、健身指导缺失、家庭条件限制、父母影响。建议学校转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足量保障体育课课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引入家庭、社区参与,推动青少年体育健身生活化;政府加大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设施的投入,利用供给侧思维调控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资源;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项帮扶”。

青少年体育锻炼;瓶颈;对策研究;健康中国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其对健康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青少年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更是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能饮食与缺乏运动导致许多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问题,饮食紊乱、肥胖、近视、肌无力、三高症等等困扰着中国青少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诸多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较低的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昌盛与民族富强。因此,我国从上世纪末提出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国家历任领导人更是多次对青少年体质问题做出重要讲话。

2016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中着重强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基石,其健康程度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结果。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瓶颈,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为青少年体育锻炼长效机制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以期为“健康中国”战略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做一些实践性的调查。

1 研究背景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1]。人民健康是党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体育能促进人的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计划中,体育被视为一种建设手段被多次提及。早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18字方针[2]。2016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60章提倡“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3]”。这一次次提及凸显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性,青少年体育锻炼不仅仅关乎一人的健康,一家的幸福,更关切到国家战略的实施成败。

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健康水平是不争的事实。WTO组织健康报告认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4]。《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77.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5.6次[5]。此外,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的危险地带,这说明我国现阶段人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任重而道远。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锻炼是治疗亚健康状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6]。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7]。任何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水平影响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前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正是基于青少年健康对于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考量的,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国民的全面健康做基础,身体强才能民族强,民族强才能国家盛,体育锻炼正是为“中国梦,健康梦”筑牢群众健康基础的一把利刃。因此,当前社会背景下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瓶颈及其对策离不开“健康中国”战略背景这个大环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吕梁市英杰中学、廷亮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近年来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梳理当前青少年体育锻炼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依据现实条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资料与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结合吕梁市具体情况制定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92.3%,其中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95.6%。男生437人,女生363人。

3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3.1.1 运动项目与场所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项目的选择上36%的青少年选择了跑步,占比最多,其次是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毽球,最少的两个是足球与网球。对比运动场所的地点与数量,不难发现,青少年体育锻炼运动项目的选择与运动场地的多少直接相关。跑步由于对于场地要求比较宽松,学生选择的最多,网球由于场地不足,加之对经济条件要求高,仅有0.1%的学生进行网球锻炼。纵观学生体育锻炼多是在学校,其次是社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体育场地与种类齐全,运动氛围好,另一方面反映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存在某些不足。

表1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及锻炼场所统计(n=800)

3.1.2 锻炼动机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动机男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男生更趋向于通过体育锻炼娱乐、学习体育技能、交友,而女性青少年倾向于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差异最大的是缓解学习压力上,其次是娱乐动机,这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在心理认知上的差异明显。于春艳基于TPB理论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角色是影响体育锻炼态度中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人口学因素之一[8]。这与本调查的结果存在有一致性,性别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有显著的影响。

在家庭居住地上,青少年也存在明显差异,农村户口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更加单一,集中在缓解学习压力与锻炼身体;城市户口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更加多元化,首要目的是学习体育技能,其次缓解学习压力、锻炼身体、交友、娱乐。这反映出城市和乡村青少年在体育锻炼的认知上存在明显不同,原因可能在于,城市户口的青少年接触体育活动的机率与享受的体育资源更加丰富,对体育的认知更加全面。董宏伟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户籍、家庭文化层次、收入等社会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有显著影响[9]。

表2 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统计(%)(n=800)

3.2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有: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政策、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场地、健身指导缺失、家庭条件限制、父母影响(图1),其中课业负担占30%,学校体育政策20%,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占18%,场地10%,健身指导缺失占10%,家庭条件限制有7%,父母影响占5%。这反映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否关键因素在于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政策;青少年学生面临较重的升学负担,课业压力较大,再加上学校体育政策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被剥夺体育锻炼时间;其次是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是否有运动兴趣;此外,场地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学校、社区体育设施不完善也是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再者,家庭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锻炼的项目选择。

图1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

4 当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瓶颈

通过以上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当前青少年体育锻炼面临以下几大困境:

首要困境是应试教育下学校体育的地位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昌盛与民族富强。近年来,中小学生运动时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学校因噎废食,停止体育课上一些高风险的运动项目,部分学校运动会甚至取消长跑项目。部分学校为了迎合国家政策,彰显政绩,在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上“注水”,这些做法一经爆出,引发了舆论的很大关注。尽管这些案例仅仅是一些个案,但其映射的处置思维,从本质上反映出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偏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健康中国”的建设,学校已经列为重点领域与支点,学校体育有必要进行新的定位,以更好的为学生体质服务。

其次,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缺失是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体育基础设施是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载体,当前由于中西部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与布局上的差异,使得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滞后于群众需求。场地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中外体育制度的差异,我国社会上公益性的体育培训机构较少,部分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况。这些都反映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缺失。

此外,学校体育在操作过程受到诸多因素干扰是另一关键瓶颈。学校体育在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干扰,反映的学校体育话语权的缺失。其表现为在基层操作中,学校体育经常让位于高考等必考科目,在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部分学校囿于各种因素,在测试上存在“放水”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体育所占的比重较低,普通学生高考体育所在比重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质测试”是一项国家制度,具有强制性,为了所谓的政绩,造假现象已成为“潜规则”。此外,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家长教育观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必须解决的瓶颈。此次调查发现,有5%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受到父母的直接影响,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尽管大多数家长支持学生体育锻炼,但是遇到重要考试或活动,多数家长还是强制性要求孩子以学习为主。这反映的是家长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忽视了体育锻炼的育人教育价值,体育的益智健体效应。

各地区间体育资源的不均衡,人均体育场地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的关键要素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第六章明确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2,在城镇社区实现 15min 健身圈全覆盖”[10]。

5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

1)学校要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学校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主导地位。强制为全体学生购买健康保险,重视体育课的健康教育价值,保障每周4节体育课,任何教师不得占领。合理安排课程表,借鉴清华、北大等名校开展体育与美育,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科学、合理地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此外,丰富和完善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积极发挥“校园体育运动会”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系列体育品牌活动。2)学校要普及科学体育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青少年体育健身生活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全校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基本实现每人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3)引入家庭、社区参与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一方面要扩宽经费来源渠道,建立“青少年体育锻炼”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引导政策,拓宽社会资源进入“青少年体育锻炼”领域的途径,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发展青少年体育。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健身活动状况检查指导,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开展多层次群体性体育活动。4)政府要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在青少年体育锻炼领域实施供给和调节。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师生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利用户外球场、体育馆、健身房、游泳馆等资源开展师生体育活动。加强与校外企业、社区的合作,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创建工作,完善建设及服务标准,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5)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加强对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的防治,开设运动心理健康诊疗室,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体育活动干预,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项帮扶”。

[1] 新华社.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BE].新华社,2016-08-20.

[2] 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3]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03-17,www.gov.cn.

[4] 季成叶.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2005年[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7-20.

[6] 王飞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04):518-520.

[7] 张樵苏.习近平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EB].新华社.2016-08-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5/c_1119456264.htm.

[8] 于春艳.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J].浙江体育科学,2012,(01):107-112.

[9] 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2):33-37.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EB].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GUO Yan-hua1, SHI Yan2, ZHANG Yong-hong1, LI Xin1

In order to further protect the “Healthy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in an orderly manner,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middle schools in Lvlia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juvenile sports exercise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were academic burden,school sports policy, sports skills and interests, site, lack of fitness guidance, family restrictions and parents influence.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chool should chang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eenagers'physical training to practice“health first”, guarantee the sufficien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troduce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to promote sports live.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sports service facilities for teenagers and use supply-side thinking to control 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resources.Each subjec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prevention first”, and give special assistance to the problem students.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Healthy China

G80-05

A

1003-983X(2017)10-0922-04

2017-08-16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6116)

郭艳花(1974~),女,山西文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运动与认知生理学.

1.吕梁学院体育系,山西吕梁,033000;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vliang University,Lvliang Shanxi, 033000;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