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酮对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传输光的能量分布影响

2017-11-13饶云江

光学仪器 2017年5期
关键词:包层镀膜丙酮

贾 兰, 冯 宇, 吴 宇, 饶云江

(1.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影像工程系, 重庆 400038;2.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丙酮对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传输光的能量分布影响

贾 兰1, 冯 宇1, 吴 宇2, 饶云江2

(1.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影像工程系, 重庆 400038;2.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基于薄膜微纳光纤中传播光能量分布的理论,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用模场分析仪观察微纳光纤在表面镀有碳纳米管薄膜包层后,与丙酮气体接触时,其传输光的能量分布规律和倏逝场的变化。实验可知,在一定浓度的丙酮环境下,没有碳纳米管薄膜包层时,微纳光纤中传输光能量呈对称分布,当有碳纳米管薄膜包层时,其能量分布不再对称,并且能量分布的直径宽度增加。

碳纳米管; 微纳光纤; 薄膜; 能量分布

引 言

随着医疗、制药、环境、防御以及食品等行业对快速、灵敏和现场监测的持续需求,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1]。在过去几十年中,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快、选择性好的微型化光纤传感器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本文把微纳光纤作为沉积碳纳米管的基底,研究组成气体传感器的光学特性。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具有许多特异的电学、力学和化学性能[3]。利用单层膜层的转移技术(Langmuir-Blodgett膜,简称LB膜)把碳纳米管薄膜均匀包裹在微纳光纤的外表面,使微纳光纤具有碳纳米管薄膜的包层,包层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微纳光纤中光的传播特性[4]。本文在研究倏逝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模场分析仪观察光纤传感器在与丙酮气体作用前后的能量宽度变化,从而探讨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表面倏逝场的传感机理,为研究新型微纳光学传感器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

微纳光纤是直径接近或小于光波长的光纤,是以空气为包层的光波导线结构[5]。对于直径比光波长大许多的标准光纤,其包层的外表面倏逝场的强度几乎为零,在其中传导的光与外界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标准光纤对外界环境是不敏感的。而随着微纳光纤的出现,使光既可以在这种微小的结构中传播,又可以使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具有灵活的传感特性。由于微纳光纤的直径均匀且侧壁光滑,这使它具有很大的倏逝波和高强度的表面场。大比例的倏逝波很容易受到外界包层折射率改变的影响,也加强了传播光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纳光纤器件具有低损耗传播和高机械强度的特点,解决了普通光纤所制作的光学器件尺寸很难缩小的问题,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光子器件在光通信、光传感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6-7]。微纳光纤的光学约束、波导色散、表面粗糙引起的辐射损失以及弯曲损耗等都有大量的研究报导。实验发现,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在气体作用下,高阶模能量受到扰动,并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高阶模的能量被吸收,传播光强度减小。本文则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倏逝场能量在光纤直径中的宽度分布,进一步研究倏逝场和外界环境的具体作用机理。

2 能量分布观察实验

实验前,先制备出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首先,利用酒精灯采用二步拉伸法拉制出直径为5 μm的光纤,并确保光纤直径均匀、表面光滑;其次,利用LB镀膜技术把微光纤表面包裹10层碳纳米管薄膜;最后,将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固定在氟化镁基片上,并利用红光源或光谱分析仪检测是否有光输出。搭建的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光源采用1 550 nm的激光,将固定有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的氟化镁基片放入气室中,并在输出端用剪刀垂直迅速地剪断离镀膜区域1 cm左右的微光纤,保证光通过镀膜部分,微纳光纤的剪断端从一小孔出来对准模场分析仪的聚焦透镜,由电脑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并通过模场分析配套的软件得出实验结果。

图1 能量分布实验系统Fig.1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of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用拉制好的未镀膜的微纳光纤进行测试,得到未镀膜微纳光纤中的能量分布3D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微纳光纤输出的光能量呈高斯分布,沿A1和A2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呈对称分布,而且没有在哪个方向表现出优势。

图2 未镀膜微光纤的能量分布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fiber with no film

为了观察未镀膜微纳光纤在丙酮液体挥发过程中能量分布宽度的变化,必须使光强的测量范围满足模场分析仪的参数指标。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加入到气室的丙酮体积为150 μL比较合适,当丙酮挥发完全气室里的气体浓度趋于稳定时,记录沿A1、A2两个互相垂直方向能量宽度的改变。分别记录总能量减少13.5%和50%时微纳光纤中能量宽度的分布,得到未镀膜的微纳光纤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未镀膜微纳光纤在丙酮环境下A1和A2方向能量宽度随时间的分布Fig.3 The distribution in time of energy width in A1 and A2 directions of uncoated microfiber under acetone gas

由图3可以看出,传播光能量降低13.5%和50%时,其在微纳光纤中的能量宽度呈弧形分布,这主要是由于丙酮在挥发过程中引起能量宽度一定程度的展宽,但随着丙酮挥发完全,浓度稳定后,宽度又开始恢复为初始值。同时可以观察到沿A1和A2方向能量是对称分布,没有表现出某一方向上有强烈的优势。由此可知,光源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对能量在光纤直径中的宽度分布影响不大。

在相同的丙酮气体环境下,对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中传播光的能量分布进行了实验。图4为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在丙酮气体环境下能量降低13.5%和50%后的分布,由图可见,能量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说明能量更多地分布到了高阶模,倏逝场能量增强,微纳光纤的束缚能力减弱。碳纳米管在与丙酮作用过程中,使作为包层结构的碳纳米管的折射率受到了调制,微纳光纤的束缚能力发生了改变,导致总的光强减小,但能量在光纤中的宽度分布增加。同时,可以发现镀膜之后,A1和A2方向的能量分布初始值不相同,能量分布不具有对称性,不再服从高斯分布,而且A1和A2方向能量分布在气体影响下的改变也不同步。

图4 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在丙酮环境下A1和A2方向能量宽度随时间的分布Fig.4 The distribution in time of energy width in A1 and A2 direction of CNTs coated microfiber under acetone gas

3 结 论

利用模场分析仪观察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在与气体作用时,传输光在光纤中的能量分布宽度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了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与气体的具体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与丙酮的作用过程中,碳纳米管薄膜微纳光纤的传输光不再具有能量分布对称性,总的光强能量减小,但是能量分布宽度增加,说明倏逝场能量增加,光纤的束缚能力在丙酮挥发过程中减弱。本实验为研究新型气体传感器、薄膜传感器以及更好的利用倏逝波能量提供了参考。

[1] 杨飞亚.基于LB膜的微纳光纤气体传感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2] ZHANG A Q,WU Y,YAO B C,et al.Optimization study on graphene-coated microfiber Bragg grating structures for ammonia gas sensing[J].Photonic Sensors,2015,5(1):84-90.

[3] ZHANG L,LOU J Y,TONG L M.Micro/nanofiber optical sensors[J].Photonic Sensors,2011,1(1):31-42.

[4] 李宇航.基于倏逝场特性的微纳光纤器件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5] 贾兰,廖新华,吴宇,等.不同折射率气体包层环境对微光纤传输光强的影响[J].光学仪器,2015,37(3):230-232.

[6] JIA L,WU Y,YAO B C,et al.A sensitivity enhanced gas sensor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around microfiber[C]∥Proceedings of SPIE 8351,Third Asia Pacific Optical Sensors Conference.Sydney,Australia:SPIE,2012.

[7] 贾兰,吴宇,姚佰承,等,碳纳米管薄膜微光纤气体传感器的模场分析[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5(2):17-19.

ImpactofacetonegasonthelightenergydistributioninthemicrofiberwithCNTsfilms

JIA Lan1, FENG Yu1, WU Yu2, RAO Yunjiang2

(1.School of the Bio-Imaging Engineering,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2.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s of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cladding microfiber,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 in the light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evanescent field of the microfiber coated carbon nanotubes(CNTs) films when it is exposed to acetone ga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uncoated fiber shows symmetrical energy distribution under certain gas environment,while in the same gas environment,for the microfiber coated CNTs films,there is an increase in its width of the output light energy,and its energy distribution is unsymmetrical.

carbon nanotubes(CNTs); microfiber; film; energy distribution

1005-5630(2017)05-0074-04

2017-05-18

贾 兰(1986—),女,讲师,主要从事微纳光纤器件方面的研究。E-mail:jialanlxy981@126.com

冯 宇(1987—),男,讲师,主要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E-mail:yfeng@ihep.ac.cn

O 646

A

10.3969/j.issn.1005-5630.2017.05.013

(编辑:刘铁英)

猜你喜欢

包层镀膜丙酮
聚变堆包层氚提取系统氦氢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CFETR增殖包层极向分块对电磁载荷分布影响研究
不同角度包层光剥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光催化自洁净镀膜玻璃的机理解析
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
DEMO 堆包层第一壁热工水力优化分析研究
乙酰丙酮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光谱性质
PVA膜渗透汽化分离低浓度丙酮/水溶液的实验研究
上海建苯酚丙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