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吕翼长篇小说《寒门》

2017-11-13朱子青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寒门细节作家

朱子青

读吕翼长篇小说《寒门》

朱子青

现在,文字已很难带给我精神的愉悦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一个想法、一篇小说坐卧不宁,非得写下来才好的感觉了,很久没有读一部长篇小说了。是的,我在慢慢地在放弃阅读,放弃阅读实质上是在放弃写作。

是的,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怀疑。人贵有自知之明,过了不惑年龄,就别勉为其难。我想,在柴米油盐、孩子老人之外,要是对某种事业还得能保持淡淡兴趣,或多或少是能收获的,人生苦短,真正要珍视时光与热情,不要哗众取宠、自欺欺人。

不要说长篇,就是过万字的短篇仍会令人头疼,这让我对编辑这个职业望而生畏,也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愿投稿了,生怕浪费编辑的时间,让人家后悔。现在,我读过后悔的作品也很多,很多长篇读后,甚至没有武侠小说给予的精神慰藉更强烈。这令我悲观,反观内心,我觉得自己变得冷酷自私,母亲病逝后,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流泪。从另一面考虑,也许有有限的阅读中没有碰上好的作品。当然,一个代人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学,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学,但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予人巨大而长久的感动,总能调动起人的诸种情绪并让人在其中得到精神缓释,生发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

最近,我读了云南作家吕翼的长篇《寒门》。

在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有这样的画面:一个瘦小的勇士,举着火把在黑夜是独行,一位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人洪水之中正奋力游向彼岸,一位脸色黧黑,烈日之下在田间默默耕耘的农夫……是的,这正是作家吕翼,当我说到这儿的时候,一定会有人露出不屑的笑,似乎我过分地强调了一个作家的形象。过誉不算是美德,甚至会给人以拍马品质下作之嫌。但我还是要说,真正的作家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首先是独立思考者,是黑夜之中举着火把的人,他永远站在时代最黑暗的角落,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先行者、探路者;其次,他怀有彼岸的理想,无论是艺术的理想,还是人生社会的理想,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无论前路多么坎坷,无论遭遇多么大的风浪险阻,他都不会放弃;再次,他必须对土地,对人民(这个词是否太官方)足够的真诚,这便是情怀!不是有很多作家认识到了吗,艺术家最终较量的还是情怀,这种情怀,正对农人对于土地一样真诚。

我常常为自己的虚构能力感到气馁,因为很多细节我无法虚构,我坚定地认为小说,甚至一切艺术的品质高下,成败荣辱均在于细节,如同绘画中,一片叶子见精神。《寒门》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比如小说开头的冯敬谷鞋里偷谷被万礼智逼着不停走路使其脚血肉模糊的细节描述,当然,这样的细节在本部小说很多。正是这些细节让读者产生了联想,正是这些细节穿透了那个时代,正是这些细节,让整部小说变得饱满,有重量感。是的,足够的细节体现了一个作家的丰富的阅历,以及对原生活的消化能力。

《寒门》中兄妹四人均怀有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梦想,这是科举制度几千年以来每一个书生的梦想,是每一个农人摆脱穷苦命运的出路,而在这个理想或梦想的背后,是作为农人的艰苦生存的大环境。现在看来,现状仍然改变不多。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位女性冯天香与冯春雨,她们身上的牺牲精神是我们整个民族中最为耀眼的品质,小说在写到大哥冯维聪疯癫之后,闭门发明创造,造出了飞机,但一听到上清华也得通过高考时,突然就泄了气;小说写到弟弟冯天俊辅导的学生都比他考得好时,真让人哭笑不得;冯天香沦为性工作者后,仍然用肉体换取了许多大学的假毕业证……当下,无论是什么环境,什么身份,中国人根深蒂固地对高考,对名牌大学仍然是景仰的目光。面对这一决定人生命运的分水岭,我们忽略了人的个性差异,给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早早地戴上了高考的枷锁,这种残酷并没有因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的多样化的改变而有所好转,甚至变本加厉。我曾因中学生负担过重,资源不均衡,择校学区房,分数排名,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德体美发展等现实向教育部邮箱写过信,石沉大海的结果再一次证明我的幼稚,体制或者说机制几千年来都很难改变,仅仅凭一届政府,一个官员就有所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教育问题事关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未来,纵观当下的种种社会乱象以及触目惊心违反人伦的事件,无一不与教育问题有关,是的,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改良的社会工程。

我不想过多的在这里讨论社会问题。

的确,吕翼写出了面对这个背景与社会问题下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一代人的命运遭际,这足以让人起敬,他是一个有勇气,有良知的作家。

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而方,小说的确在技的层面是要严苛很多。能将一件家具做得很考究的木工往往不一定能建造辉煌的宫殿,能写好每个单字的并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这正是许多中短篇小说家写不好长篇的原因。很多老作家轻描淡写地说讲好一个故事,一切意蕴就出来了!但什么才是讲好,这便涉及到了技法,虽然我认为生活的细节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合理的技法对于有着丰富阅历的作家而言仍然十分重要。我们不要言必称西方,而实际上,论技法,中国传统中的《金瓶梅》《水浒传》亦足够我们表达自己的生活,中国的唐诗宋词足以让当下我们表现虚构的意境。

我曾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谈到当下小说作品的一些问题,比如作家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把握,对特定历史现实中的人物性格的综合提炼能力,对社会机制的批判能力,因此带来了一些难言地攻击,始知说真话是得付出代价的,始知批评也得分场合,因为这涉及到文学名利场内外的既得利益。

好在我了解吕翼,他这些年在很多岗位上经过了历练,写了大量的作品,变得更加成熟了,我相信,一个作家的成熟便是一部成功作品的开始。

显然,吕翼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与品质。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寒门细节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寒门如何出“贵子”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