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的叙事演变
2017-11-13冯阳
冯 阳
贾平凹小说的叙事演变
冯 阳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述创新是小说的生命。贾平凹先生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地挑战自我,尝试着不同的叙事形式。叙事属于艺术的形式问题,它随着作家对人生体会的变化而变化。《浮躁》《废都》《秦腔》,分别写于1986年、1993年、2005年,这三部小说分别出现在了刚过去的三个不同的时代,代表了贾平凹小说叙事发展的三个层次。这是作家自我探究和艺术设定的结果,正如在1982笔耕文学组所开的贾平凹创作讨论会上,贾平凹先生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也称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单纯入世;第二境界是复杂处世;第三境界是单纯出世。不同的人生境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叙事形式。观照《浮躁》《废都》《秦腔》这三部作品,正好暗合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这三种境界。
一、《浮躁》:主体结构式
《浮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贾平凹小说创作艺术的一次大盘点。它把金狗、小水、雷大空、福运、石华、田中正、田有善、蔡大安、英英、英英娘、巩宝山、麻子铁匠、韩文举、七老汉、和尚等这些其短篇小说中闪亮的珠子,在这里串成一片,形成了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宏大系统的艺术结构,就像众多的溪流在这里汇成了江河,澎湃汹涌,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1.传统的单线主体叙事
《浮躁》写了一条河、一个人、一对矛盾、一个信仰。在这四个“一”中,人是核心。这个人就是金狗,金狗是《浮躁》的主脑,其他人物是由金狗生发出的。一条河就是州河。在《浮躁》序言之一中,作者说“在这本书里,我仅写了一条河上的故事,这条河我叫它州河。”这是金狗活动的自然舞台。一个矛盾,就是金狗集团和他的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就是邪和正的矛盾。一个信念,就是正必胜邪。单一的主体性叙事线索,使小说线条清晰,有条不紊,爱憎分明。但是这里的主体单一,并不是简单,而是单一而丰富着。
2.围绕主脑的全息、立体、系统的叙事构建
《浮躁》写的州河,是能够反映时代气息的一条河;写的金狗,是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一个人。《浮躁》力图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存在气息和精神信仰,因此它把时代存在的鲜明特点,放在了一个全息、立体、系统的叙述结构中进行表现,这个系统主干分明,枝叶有序。
在州河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以金狗为代表的年轻人是这州河上最躁动不安、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时代存在,因此他们成为了小说表现的重点;和他们同时存在的还有他们的父辈;作为对立面的田中正群体;以及不静岗的寺庙和沿河滋生的木楼,仙游川、白石寨、看山狗等山水风物。小说一层一层把它们给读者展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全息、立体、系统的叙事世界。给我们展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同时总结了这个时代典型的叙事手法,小结了自己此前的叙事经验,进而开启了对未来小说叙事的探索之门。
3.多维叙事模式交织性总结
在“单线主体叙事”的骨架上,《浮躁》构建了一个全息、立体、系统的叙事体系,在此基础上,又总结式的纵横交错地运用了多维的叙事模式。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浮躁》运用了环形叙事模式,有两个核心环:一个是“仙游川—白石寨”形成一个叙事环,不断往复;一个是“白石寨—州城”形成一个叙事环。两个环时不时地进行交叉,通过金狗、英英、小水的来回往复,形成套环式叙事,从而使整体在叙述结构上充满了张力,富于表现年青人的浮躁而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存在。
其次,在叙事线索上,《浮躁》多层次地运用了明暗交织的叙事手法。在年轻人中,小说明写金狗,暗写雷大空。金狗线索非常清晰,雷大空线索时隐时现;在对立集团中,明写田中正,暗写田有善、巩宝山;在女性人物中:明写小水、英英,暗写陆翠翠、白香香等等。
再次,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多维对比的叙事结构。田中正的邪和金狗正的对比,小水的善和英英猾的对比,韩文举的俗脱与和尚的脱俗的对比。贾平凹试图以既条理分明,又苍茫蕴藉,吞吐万物的总结式叙事结构来给我们构建一个全息的艺术世界,这是对往昔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思考。
二、《废都》:散点蛛网式
贾平凹先生在《浮躁》的序言中,开启了《废都》的叙事思想,他说“我是认真来写这部作品的,企图使它更多混茫,更多蕴藉,以总结我以前的创作,且更有一层意义是有意识在这一部作品里修我的性和练我的笔,……又如何在形式上不以西方那种焦点透视办法而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来进行,那将是多有趣的实验!有趣才诱人着迷,劳作而心态平和,这才使我大了胆子想很快结束这部作品的工作去干一种自感受活的事。”在叙事结构上,《废都》不同于《浮躁》的焦点透视,而是采取了散点透视。这和作家写这部作品的生命存在和人生感受是分不开的。《浮躁》写作时,作家是壮年,写年轻人对生命的憧憬、奋斗和矛盾,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因而采取了参与感受的单纯处世的主体结构式。而写《废都》则已是不惑的中年,处在人生激情后的沉淀期,进入到了生命的第二种境界,因而采取了散点透视进行叙事,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多头并进,触角相连的多序性叙事结构
《废都》起笔于三条线索:孟云房、庄子蝶线索;收破烂者线索;周敏、唐婉儿线索。收破烂者线索是一个独立线索,它提醒读者世界的多维存在。在文章开头,作者先隐写了庄之蝶线索,因为它要等唐婉儿线索在西京汇齐。所以起笔以孟云房为中心,进行了蛛网式展开。由孟云房引出夏捷,孕璜寺的智祥大师,清虚庵的慧明,赵五京;同时又另起一笔,写距西京四百里外的周敏线索,由周敏引出唐婉儿,从而来西京汇齐,在清虚庵连接孟云房和周敏,再通过孟云房线索连接周敏和庄之蝶,由庄之蝶引出牛月清、月清娘、柳月、阿灿,从而使三个散点之网,织成一片。再通过庄之蝶横向展开, 贯穿汪希民、龚靖元、阮知非、黄厂长线索,他们各自又织成一个完整的网,同时共同连成一个更大的网。在这张大网中,又有四条线索纵向贯穿,形成独立的多维叙述。一是收破烂者线索;一是孕璜寺智祥大师、清虚庵慧明线索;一是老牛线索;一是月清娘线索。它们和故事主体的多维线索互相补充,又各自独立,多头并进,又主次分明。在整体上,《废都》“是基本视角与多个观察视角的交汇使用”,从而构成了一个轻重缓急的散点透视的多层次棋盘式叙事结构。
2.多时空的叙事时空
散点透视的多层次棋盘式叙事结构的构建,开启了《废都》多时空的叙事纬度。在《废都》中,小说尝试了从全息的生活流的多维视角进行叙述,如从不同的社会存在的层级进行叙事,有处于社会上层的市长、庄之蝶;社会中层的孟云房、黄厂长;下层的周敏、收破烂者等等;和男性对应的有女视角,有市长夫人、牛清月、夏捷、唐婉儿、柳月、阿灿、阿兰、慧明等;有不同职业的视角,如画家、作家、书法家、企业家、小公务员、编辑、保姆、农民、僧侣、收破烂者等;即使是无职业者,也是分层排列,如汪希民老婆、唐婉儿、龚小乙等。
小说企图从各个角度来审视生活的存在现实,从而给读者尽可能的构建了一个原生活的多维的叙事空间。
3.隐显互应的叙事技巧
全时空的多维叙述线索的有序展开,得力于作者隐与显交互使用的圆熟的叙述技法。
首先,在整体结构上形成隐显互映。孟云房、庄之蝶、周敏、汪希民、龚靖元、阮知非等的现实世界线索与智祥大师、月清娘、牛语的虚幻世界的互相映照;在现实世界里,对孟云房、庄之蝶、周敏等的实写之笔又和对汪希民、龚靖元、阮知非的虚写互相映照,从而形成了从隐到渐显,再到显的梯度叙述格局。
其次,线索情节的隐显埋伏。小说一开始写了两个好朋友种花,明写孟云房,暗写庄之蝶,这一明一暗,又为后面的周敏线索铺下伏应;在庄之蝶线索中,小说明写庄之蝶和孟云房、周敏的关系,暗写其和汪希民、龚靖元、阮知非的关系等等。对作为拓展性通线的牛语、月清娘、收破烂者,则采取了“纫线式”贯穿叙述,时而浮于文上,时而潜于文下。线索情节的隐显互映,时隐时幻,使小说在叙事上形成了扑簌迷离的审美境界。
再次,具体人物的隐显对比。小说善于把具体人物放在生活的网中,用一个链条串起来进行对比,如在两性关系上,用唐婉儿写三个男人,隐写唐婉儿的前夫,显写周敏和庄之蝶;在父子情上,明写龚小乙,暗写龚靖元;在男女视角上,明写庄之蝶,暗写阮知非老婆等等。通过不同层级的人物隐显对比的书写,小说给我们勾勒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立体多维的形象世界。
4.生活琐事的自然时序
贾平凹先生在《读稿人语》中有一段对话:“问:古镜未磨如何?僧曰:照破天地。问:磨后如何?僧曰:黑漆漆的。”作为反映生活的小说,应该按生活本身的样子去反映,这样才能洞晓天机。因而在《废都》的叙述上,小说遵循了生活流的自然时序。小说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逻辑,结构了《废都》的叙事。正如作者所说:“《废都》《白夜》无章无节,无序而来,苍茫而去,也是一种结构,亦是一种构思。”
在《废都》的生活琐事的自然时序里,小说用了细密的生活素材,“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给我们更真更实更艺术地呈现了生活的自然生态,浩阔博大,汪洋恣肆,这正合作者的口味。按照生活的流,写出生活的汪洋恣肆,从而使《废都》的叙事有了浑茫苍远、纵横开合,又细密精致、体道入微的天地境界。
三、《秦腔》:飞鸟俯瞰式
《秦腔》的叙事是在《废都》基础上的进一步圆熟,可以说,作家在小说叙事上达到了自由的境界。《秦腔》在叙述上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好似独立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之外的一只眼睛,就像一只飞鸟俯瞰大地。这种飞鸟俯瞰式的叙事,来源于作者“单纯出世”的人生第三种境界。在《秦腔》里,作者怀着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静静地瞩目着清风街的人、事、物、果的生往灭异。由此产生了《秦腔》在叙事上的个性特点。
1.泛叙事视角
小说开篇以第一人称引生视角开始叙事,这看似古老,实际上却开启了对第一人称叙事的新思考。在《秦腔》的第一人称叙事中,小说首先尝试了第一人称的直接陈述,一开始就是通过引生的自我内心剖析展开,这是第一人称心理独白视角;接着通过第一人称引生视角进行描述,在第一人称直接陈述中作者往往把独白和描述交替使用。再次,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观述的视角。叙事人时而在事中,时而在事外,所有的当事人都在被观察的范围之内,包括“我”。如小说一开始通过引生的视角写赵宏声的药铺,叙述武林看病,夏天智让赵宏声写对联,武林勒掯夏天智出水,以及“我”对他们谈话的态度,都是通过引生的静观叙述出来的。另外,小说在第一人称叙述中,还运用了第一人称分身的传统写法,由一条第一人称视角,变为两条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人心理活动的多绪性,生发第一人称的多视角。这极大丰富了第一人称叙事的内涵。
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中,小说时不时地嵌入了第三人称叙述。如夏天智深夜给兄弟几个院子埋大力丸一节,先从夏天智视角写他与兄弟几个喝完酒回家,看见夏生荣在自家院子求寿;又从夏雨视角写夏天智埋药,再由夏雨把此事说给丁霸槽,从而又转入第一人人称视角。这种嵌入式叙述,实现了“我视”和“他视”的互补,完成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自由转换。
《秦腔》正是通过这种多类型、多人物的叙事视角以及嵌入、混同、错觉的叙事手法,以小说文本的形式提出了泛叙事视角的叙事观念。从而使小说叙事视角,千眼一体,同时也带了叙事线索的深刻变化。
2.淡化叙事线索
鸟瞰式叙事的特点是一览无余,要一眼看出所有的事物,交待出所有的存在,这是同一时空的多层次清晰呈现,因而在叙事视角上运用了“千眼”视角;对于叙事线索,则是淡化,这和一般的叙事明晰的线索正好相反,因为只有简单、单一或齐整的线索才是明晰的,这和“千眼”的复杂性是矛盾的。所以在《秦腔》中,小说采取了多种淡化叙事线索的手法。
首先是语句压缩,尽最大可能增加其信息。一个压缩句子接着一个压缩句子,从而使读者在众多的信息丛林中迷失线索;同时,在这种句子里,一句话尽可能揭示出一个最完整的意群,下一句话又进入到另外一个有大量信息的意群,这种意群又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的转换,从而进一步使叙事线索会淡化。
其次,情节蔓衍,以地点为转移。《秦腔》是由白雪和夏风结婚、刘新生与陈星承包果园、天气大旱、312国道改造、夏天义下台、君亭上任、安变压器、抗旱、庆玉盖房、建市场、秦安生病、狗剩之死、中星当剧团团长、剧团义演、黑娥白娥奸情、英民破产、丁霸槽开酒楼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情构成,从这个情节蔓衍到那个情节,又从那个情节蔓衍到另外一个情节。随着时空的变化,地点不断的转移,情节不断的生发。在这种多事件、多情节的蔓衍中,消解了情节主线,从而淡化了叙事线索。
再次,泛角色叙事。《秦腔》的泛叙事视角和多情节的蔓衍,使每一个小说人物和其对应的每一件,都构成了一个叙事中心,因此就形成了多个叙事角色,从而使叙事角色泛化。每一个角色以他为中心,构成一个叙事圈,众多的叙事圈聚在一起,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多圈形结构,消解了整体的叙事轨迹。在这种消解中,《秦腔》尝试了新的叙事逻辑。
3.生活的事理逻辑
《秦腔》在叙事上把一个生活时段作为一个叙事的单元,整篇作品是由众多的单元构成,无章无节,浑沌饱满。一天或由几个生活单元,或由一个生活单元构成,或者几天构成一个生活单元,不断地向前涌动,构成生活的流。从而生活时段之间的事理逻辑,就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的逻辑线索。
首先是自然顺序。《秦腔》在叙事上遵循了生活的自然时序,关注着每一天发生的小的“趣事”,如“夏天礼卖羊”“上善唱秦腔”“陈亮唱流行歌”“刘新生以腹为鼓”“狗剩拾粪”等等,一单元一单元的进行抒写,从而形成了《秦腔》的纵向结构。
其次是同一时空的多维空间存在性叙述。在横向叙事结构上,小说按照生活的共时性和多维性特点,力图叙述同一时空的多维存在,从而形成了多维空间存在性叙事的特点。不仅如此,小说还时不时的进行横向的内观叙事,探讨内部事物的内部空间存在,甚至超时空的共存。如夏天义在果园和上善、新生唱秦腔一段写道:“我瞧见了鼓在响的时候,鼓变成了一头牛,而夏天义在喊着,他的腔子上少了一根肋骨。天上有飞机在过,飞机像一只棒槌。果园边拴着的一只羊在刨蹄子,羊肚子里还有着一只羊。”小说从地到天再到地,给我们内观了鼓、夏天义、飞机、羊,从而形成了事物内在的空间存在。通过这种向外向内的多维空间的叙事,《秦腔》企图给读者展现一个极真的原生活空间。
再次是生活多维网状叙事结构。面对这多头绪、多时空的泼烦的日子,《秦腔》从事物存在关联性的生活逻辑出发,采用了多维网状的叙事结构。一件事牵连着另一件事,一个人牵连着另一个人,人和事又互相牵连,他们织成了一张天然的叙事大网。《秦腔》中说:“清风街的故事从来没有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它老是黏糊到一起的”。事物的这种自然存在的普遍联系,成了《秦腔》叙事的内在逻辑。在这种内在逻辑的指引下,小说进一步用意识流动的散漫性作为粘合剂,自然生发,把这多头绪、多时空的泼烦的日子,过渡得天衣无缝,即混沌苍茫,又自然天成。造物的大自然让事物的所有都清晰地存在着,因为有了视角,从而使它变得模糊而单一。可以说,《秦腔》在尽力给我们还原自然的本色叙事。
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创新团队成果。
冯 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注释:
①费秉勋:《贾平凹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12页。
②③贾平凹:《浮躁》,作家出版社,1992年,第1页、4页。
④韩鲁华:《精神的映像——贾平凹文学创作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69页、153页。
⑤贾平凹:《坐佛·读稿人语》,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第95页。
⑥冯有源:《平凹的艺术——创作问答例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3页。
⑦贾平凹:《高老庄·后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15页。
⑧⑨贾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5年,第110页、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