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

2017-11-12郭倩何洪霞

课外语文·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郭倩+何洪霞

【摘要】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是实现国家认同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国与吉尔吉尔斯斯坦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本文拟对中吉两国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对中吉两国的语言政策对比研究,以期对我国未来语言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关键词】语言政策;演变历程;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语言政策历史悠久,秦朝实行“书同文”的文字政策,以法规的形式将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隋朝统一后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唐朝承隋制,隋朝、唐朝称“汉音”,或“秦音”。宋朝称“正音”,元朝将蒙古语定为国语,后又以元大都(今北京)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明朝有语言政策《洪武正韵》等。

新中国成立后,将民族语言平等作为国家的重要语言政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被赋予了法律效力,保障了广大少数民族人民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1955年10月,中国教育部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将汉民族的共同语定为“普通话”。我国又相继出台《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大力推广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志着语言文字工作开始迈向法制化的轨道。我国推广普通话,尊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构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民族语言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俄语教育。1978年,教育部发布《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1998年发布《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培养急需外语专业人才和非通用语人才。1992年国家教委发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将HSK考试设定为国家级考试。汉语已被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列入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2004年我国在韩国成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面向世界弘扬我国的语言文字和悠久文化。

(二)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

独立前的吉尔吉斯斯坦是苏联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对吉尔吉斯斯坦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自十月革命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蘇联在中亚进行了阶段性的文化建设。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推广和普及吉尔吉斯语。1993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颁布了《吉尔吉斯共和国宪法》,重新肯定了吉尔吉斯语作为国语的地位。2000年5月25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最高会议立法会议,通过了本国的“官方语言法”,该法规定,俄语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官方语言受到国家保护,国家机关为使官方语言发挥作用及其发展创造条件。2004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阿卡耶夫总统再次强调,俄语会受到坚决保护,俄语和吉尔吉斯语将永远共同存在。

在独立后的20多年来,虽然吉尔吉斯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普及,其使用范围和人数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由于长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多数民众,对俄罗斯文化和俄语的感情并不能很快地消失,所以,吉尔吉斯语不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俄语的地位。

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比较研究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和载体,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见解,承载着民族情感和凝聚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语言政策的制定,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命脉的维系和发展,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和谐。中吉两国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保护语言多样性方面有相似之处。

(一)重视国家语言地位规划

我国《宪法》中关于语言政策有两款根本的规定:“各民族都

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表述,非常恰当地规定了各民族语言文字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各民族都有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其含义是在汉语的各大方言区之间和各民族彼此之间,都要以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把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载入宪法,是对长期以来汉语在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自然形成的实际地位的肯定。同样,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将吉尔吉斯语确立为国家语言,强化了吉尔吉斯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便吉尔吉斯语更好地适应本国的发展需求。

(二)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1991年,我国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在适当年级增设汉语文课程,实行双语文教学,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双语教学政策得到了正式提出。语言政策的相继出台,既体现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又体现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吉尔吉斯斯坦,1993年5月颁布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宪法》重新肯定了吉尔吉斯语作为国语的地位,同时该法也指出:“吉尔吉斯共和国保证保留平等而自由地发展共和国居民所使用的俄语及其他一切语言,并保证其发挥功能作用。”2007年宪法第5条规定:“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语言是吉尔吉斯斯语;俄语作为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吉尔吉斯斯坦保障吉尔吉斯斯坦各族人民学习和发展母语的权利;没有掌握国家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公民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中吉两国中国家政策推广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却有一些差别。由于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初期民族主义高涨,导致某些与语言政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境内很多其他民族人口大规模外迁,制约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endprint

三、结语

从建国初期我国的语言政策就明确了保障语言平等、推广普通话、汉字、实行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政策等目标,我国的语言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充分尊重了民众的意愿,使得我国语言政策的推行较为顺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濒临绝迹的问题以及过于强调英语教育、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营销活动中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乱造音译词等问题也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通过语言立法和相关的语言规划,对吉尔吉斯语的国语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通过国家政策的保障和法律的支持,使吉尔吉斯语在社会各关键领域中获得较高地位。吉尔吉斯语在吉尔吉斯斯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使用吉尔吉斯语的人数持续上升。但受到长期使用俄语的影响,吉尔吉斯语不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俄语的地位,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领域推广中吉尔吉斯语的发展速度还需加强。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刘润清.波罗的海国家的语言政策與民族整合[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4).

[2]尹少君,邹长虹.中国与越南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3]马立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语言政策的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2014(12).

[4]沈海英.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5]徐莉论.中国的语言政策对语言多样性及规范化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8(3).

[6]道布.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J].民族研究,1998(6).

[7]郭卫东,刘赛,玛阿托娃·古丽娜尔.独立后的吉尔吉斯语发展进程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3(6).

[8]刘赛.吉尔吉斯斯坦国语发展进程研究[J].金田,2014(5).

[9]廖成梅.中亚国家的语言政策论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

[10]刘宏宇池.中华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11]海淑英.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及其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