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优化初中语文常态教学
2017-11-12李文杰
李文杰
【摘要】“微”学习已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微课”作为“微”学习的有效支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本文就“微课”有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指点学生解读文本、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不断优化初中语文常态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内涵路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合理应用“微课”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能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运用“微课”谈几点拙见。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涵
国内“微课”专家胡铁生老师做如此定义:“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就是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重难点、资源、班级的不同,设计出短小精悍的视频,时间往往是5—10分钟,它可以是课文疑难、问题导读、片段鉴赏,也可以是背景资料、读写生成、阅读检测等,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具有精巧、细致、具体、情景化的特点。
二、“微课”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运用“微课”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利用“微课”具有明确的主题和通俗易懂、短小简明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走向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课前的预习性学习和课后的释疑解惑。
课前的预习性学习。如果让学生自己预习,大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方向性,哪些是该预习的,哪些是该思考的,学生弄不清方向;二是没有针对性,学生往往拿着资料书照搬照抄,分不清主次。鉴于此,我设计了“运用批注做好语文预习”的微课,主要有两个板块:一是分析预习的误区;二是批注的定义和如何做批注预习。重点放在预习批注点的选择上,有字词(叠词、动词、形容词等),有句段(运用了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的句子或哲理句、质疑处等),有标点(破折号、省略号、感叹号等),以及怎样做预习批注。试举一例,以作说明: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批注】“偷偷地”突出小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绿绿的”突出小草的颜色。
课后的复习性学习。中考复习要求对各类信息做全面的分析筛选工作,我在毕业班教学中围绕中考试卷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设计了“中考语文微课堂”系列课程,主要包括内容解读、考点分析、典型例题和练习四个部分。譬如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微课中,我把涉及的语言毛病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等。通过对此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摸索规律,培养语感。
(二)运用“微课”指点学生课堂学习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如何避免“浅读”“偏读”和“误读”的情况,如何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呢?我在教学中利用“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利用“微课”,把握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指文本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许多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费了很长时间从头读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为何事。此时就需要利用“微课”进行梳理和点化。比如《秋天的怀念》的微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片头: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正文讲解:学生结合课文明确不好。因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3)“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练习:1.母亲坚持让我看秋天菊花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和讨论,自然就选出: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利用“微课”,感悟文本审美元素。不少学生对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比较纠结,我设计了“意象可以‘数出来,意境可以‘悟出来”的微课。主要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指出了二者的不同:
1.内容不同:写入诗歌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2.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3.获得不同:意象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也就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并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孤村、寒鸦等落寞景物中想象秋天的景色,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运用“微课”指导学生拓展学习
初中语文的拓展学习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拓展阅读能力。我在学生完成了整体阅读后,设计了“学习选材及组织材料的方法”的微课,主要有三个板块:
1.分析材料特点。速读文本,讨论交流:这样一件小的事件,作者又是如何布局安排情节的呢?
2.体会详略安排。设问:(1)在文本中,主要写了“我”迈步下悬崖,同学们看着重写了第几步,为什么要写这一步?(2)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是如何对“第一步”进行描写的?(3)总结写法:结合文本,小组讨论总结写作叙事体悟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明确:(1)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小事件;(2)合理安排故事情节;(3)根据表达主旨需要确定写作重点;(4)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多种写作手法对重點部分进行细致描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让学生在形象、趣味、生动化的氛围中感受文本的语言和思想情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常态的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