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2017-11-11张含平

商情 2017年3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张含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等的调研,进一步分析化工生产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要求的岗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为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课程开发和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等的调研,得到以下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遵循“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一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一定义任务的职业能力”的程序进行定位,培养具有化学基础知识和单元操作及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岗位操作能力,面向化工及其相关产业,具备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操作、工艺控制、设备维护保养、分析检验、营销及管理等能力的,具有安全环保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的新型课程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形成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原则,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重构课程体系,以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流程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典型化工产品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健康、安全、环保、质量意识教育,以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实现职业素质的养成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组织形式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方法,组织课程专家、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成立学习领域开发建设团队,构建专业学习领域及相应的学习情境。

三.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基于整个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考虑,从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出发,以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课程内容选择和重构,遵循以下原则:

1.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明确知识点与技能点等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

2.依据行业企业组织制定的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石化和化工产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将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标准和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内容。

3.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标准等,同时要注意更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4.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将人文素养的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企业多岗位转换及岗位工作内涵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提升学生从业岗位的可迁移性。

四.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由中职、高职、本科、行业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课程标准,明确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的总目标保持一致。

2K.实施一体化教学

基于“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同步完成。

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实践为主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认识化工生产完整过程,了解职业岗位特点,训练职业技能,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3.工学结合课程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企业生产实例为蓝本,开发设计教学案例,指导并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丰富学生对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聘用行业、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指导专业建设、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成为实训教学的主讲教师,使实训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六.重视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

重视过程监控,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创建“社会、学院、系部、学生”四方监控,“学院、系部、学生”三级评价,“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学生”多向反馈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1.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2.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3.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

4.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