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行规

2017-11-11高蒙河

特别文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行规铜器古董

高蒙河

银行家的家里备些现钞,不会有什么人大惊小怪,人家月月挣薪水,很正常的事。但考古人的家里藏有古董,那睡觉就非做怪梦不可了,因为你是吃挖墓这碗饭的,瓜田李下,不乏嫌疑,即便有嘴说得清来路,可谁信?想想我入这一行二十多年了,却还没听说哪位因私藏发掘品而进班房。这行规好像已是圈内不成文的天条,没谁胆大想不开,拿小命去试试法律的。一位在市政府外事办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有句名言,叫“外事无小事”。我有感而发,应了他一句下联:考古不藏古。他听后大笑,还我一字:嗲!可不是么,都说隔行如隔山,其实呢,行行都守着一个谱,那就是行规。

反正这么说吧,考古即使算不上探险文化,也充得上探秘文化。不论在火车里还是在轮船上,一听你是吃考古饭的,总有老兄好奇地把你也当秘密来探探:“挖到宝贝,偷偷藏口袋里行不?”套用葛优的那句广告词,这类问话真可谓“我都聽过一百遍了”。说实在的,还没等你铁牙答NO,他已晓得自己是明知故问了。于是,便不再追探,两眼直勾勾地任凭你摆起“龙门阵”来。考古故事嘛,随便拎个出来听听也不比007电影的情节“推板”(上海话差劲),我的旅途时光,大部分给这样的档期排遣掉了。

可有那么一回,却碰上一位比我还能煽的港兄,把我侃翻不说,又将我拿下。说来他是在沪投资的,却又痴迷文物收藏,前些天刚从朋友手里购得一件战国铜敦。只见他神秘兮兮地几乎咬到我的耳朵:“明人不说暗话啦,花了我毛20万啦,正宗的生坑货啦!您给估估值不值啦。”他说的“生坑”,是古董商的行话,也就是从地下挖出来还带着泥土的铜器,不比祖宗八代传下来,摩挲得锃光瓦亮的“熟坑”铜器差。好家伙,一下飞机,非缠着我去他家瞧瞧不可。见拗不过他,又顺路,我只好前往。心里七上八下地想,要真是“生坑”还就麻烦了,地下的文物归国家所有,这有文物法规定了的,我怎好鉴定呢?

还好,一见他那“生坑货”我就明白了,是赝品,作假时间最多不超过二年。可我咋回答他呢,人家毕竟花了小20万哩。这时我就又想起了行规:看到真货要谨慎,碰到假货言不懂。套鲁迅先生的话说,叫“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这是开给那些不幸被人骗,又蚀了血本的古董迷的良药。总不能当场实话实说,让人家受不了打击大咯血吧。善意的谎言,有时管用。

临走时,我劝他再找别人看看,还真心送了他一套铜器辨伪的行话:“先看形,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察,铜质是关卡。”他似懂非懂,捣蒜似的点头,非要约我再来,那是后话了。

(摘自《新民晚报》 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行规铜器古董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古玩交易中重大误解的认定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铜婚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PROFIBUS&PROFINET技术行规PROFIdrive》发布暨报告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