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香之首话沉香
2017-11-11张承良
吴云岗,中国沉香收藏家、广东省南粤沉香博物馆馆长,自幼习武、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生于沉香之乡、采香之乡、藏香之乡——广东电白,深谙沉香作为中药之王的入药精髓。
盛世用沉香。在经济富裕起来之后,奢侈品消费悄然流行。近年来,沉香的社会关注度急剧上升,品香用香的爱香人士队伍迅速膨胀。沉香市场在巨大的购买力催动下呈现鱼龙混杂的活力和乱象。一方面,好的沉香奇货可居,顶级奇楠香已经达到数万元一克,即便是这样的价格,买家依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沉香市场假货泛滥,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市场上充斥假沉香,野生天然的沉香是越来越少了;又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沉香以次充好现象很普遍,沉香品质的检测和认定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关,等等。人们或许纳闷:沉香市场的“水”这么深,为何大家还是闻香而动?沉香,这一被称作众香之首的神奇之物,除了作为奢侈品消费的形象标签之外,在作为中医药入药的方面,以及沉香作为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核心“构件”,又有着怎样的表征和意蕴?在众说纷纭的论争中,沉香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谜与迷?为此笔者与南粤沉香博物馆吴云岗馆长进行对话,试图对近年来大热的沉香现象做出更为系统化的解读。
沉香:来自岭南的传奇
张承良(以下简称张):吴馆长,您好!有幸亲身体验您的沉香馆藏,看到这么丰富的沉香珍品,我很好奇,您是从哪里搜集到这么多上好的沉香的?
吴云岗(以下简称吴):在我们粤西,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那就是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的故事。
张:哦,愿闻其详!
吴:冯盎是我们茂名高州人士,是著名的冼太夫人的孙子。隋末唐初,冯盎掌管着岭南二十州的地盘,领地数千里,但他谨记祖母冼太夫人的“历三朝,惟用一好心”的教诲,为免遭战火祸害,一直拒绝割据为王。唐朝初年,冯盎率众归顺中央政府。后来得到唐太宗诏见,于是有了唐太宗问冯盎的典故。
张:敢情唐太宗是问冯盎沉香的事?
吴:正是!根据唐代《隋唐嘉话》、明代《香乘》等史料记载,唐太宗问冯盎,“卿宅去沉香远近?”冯盎回答:“宅左右即出香树,然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矣。”这里至少证明了三件事情,一是冯盎入朝拜见唐太宗,一定是带了沉香去作为见面礼的;二是唐代时茂名等粤西一带盛产沉香,“住宅出门左右就是香树”,说明沉香树不是一般的多,是很多很普遍;三是沉香的形成方式很奇特,“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
张:对于“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这句话,我发现有很多人对沉香树在枯死后是否还能结香有误解,请问吴馆长您的看法。
吴:“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是指沉香木受伤后,伤口需经历腐烂的过程,也就是伤口分泌的油脂要经受活菌感染,并受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影响,经历数十、上百年的时间沉淀的过程,才能结出高品质的香。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沉香树在枯死前具有结香能力,如果整株都枯死了,就不能继续结香了。
张:在遥远北方的长安,遥望当时人们所称的岭南瘴疠之地,却是香树遍地生长,树木受伤生病后却结出上等的好沉香,这确实是一件感觉很神秘很“文艺范”的事儿。
吴:在我们茂名粤西一带,沉香树的分布是很普遍的。但沉香树和沉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中国南方,沉香树正式的名称叫白木香树,习惯上也叫土沉香树。白木香树一定要在香树树体受损受伤的环境下,在伤口处渗出油脂并经过真菌作用衍变,历经数十、上百年才形成具有药用价值的沉香,所以沉香自古就給人一种神秘感。因为自然的、历史的原因,我家乡电白成为了沉香之乡、采香之乡、藏香之乡。说她是沉香之乡,是因为这里盛产香树,盛产上好沉香;说她是采香之乡,则与岭南圣母冼夫人治理粤西的历史有关,冯冼家族世受梁、陈、隋三代帝皇册封,负责皇宫沉香贡品采收进贡。冼夫人家族在电白一带招收大批的采香人,派往岭南各产香地采收沉香。按照当时的律制,采香的职业是要经政府颁发许可证的,只有官家才能上山采收沉香,采香人由官府统一管理。在前朝古代,由于采香人多出自我家乡电白一带,故被称为采香之乡;说她是藏香之乡,因为产香采香的传统,民间识香用香藏香普遍,以冯冼家族为首的当地官府掌控了南粤大地的香源,大量收藏,臻选进贡,官民藏香用香的历史可上溯1000多年,藏香之乡,名符其实。
张:我知道,传说中的采香人,他们成天在深山老林里面转悠,寻找名贵的沉香。
吴:是的。天然沉香是珍稀之物,可遇而不可求。不过,近年来,因为沉香的市场需求量剧增,人们开始大量采用人工结香的方式,以增加沉香的供应。总的说来,人工结香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在白木香树上开香门,待其自然结香。但目前人工种植的香树树龄大部分在20年以下,正处于高速生长期,这个时期开香门所结成的少量沉香容易被旺盛的树体吸收消化,不利于沉香成分的积累,结不成香,就没有经济价值。2、在白木香树身上用烧红的钢筋钻孔,俗称火钻,这个方法也可以结香,但如前所述,目前人工种植的香树树龄大部分在20年以下,正处于高速生长期,用这种方法结香,必须在施行火钻后10个月内将香树整株砍伐,刮木取香,否则所结成的少量沉香容易被旺盛的树体吸收消化,不复存在。这样得来的沉香,结香时间太短,药用价值不高。3、采用给香树吊针的方法,用生物菌加甲酸、硫酸、乙稀等具有破坏细胞组织功能的化学物质,强行破坏树体细胞壁,用这种方法结成的所谓沉香,我们认为是有毒性的,不宜入药,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张: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沉香的产地范围主要在南方。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沉香树是典型的亚热带树种,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也就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吴:在我国,沉香树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香港等地,广西、云南、福建少部分地方也有。在外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越南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国内的沉香树属于白木香的树种,也称土沉香树、莞香树;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的沉香树属于蜜香木的树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是鹰木的树种。这些树所结的香,我们通常都叫做沉香。endprint
张:它们从品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吴:国内沉香和国外沉香,其药用价值、香味、成香形状等皆有不同。国内沉香又称国香,成香形状大多为片状,香味清香悠长,富有变化;马来半岛一带的沉香成香形状大多为树状,是做工艺品、雕像的首选,但其香中带有腥膻味。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药用价值。
沉香:作为中医药的稀世瑰宝
张:我知道,您对沉香研究的兴趣和专长,是在沉香作为中药入药的方面,请问,您认为沉香入药最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是什么?
吴: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传统中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此,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这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张:您认为沉香在这里面可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吴:沉香是众香之首,也是南药之首、中药之王。沉香入药,在传统中医药里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张:说来听听吧?
吴:我国历代医家都很重视用香料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用木香、丁香、檀香等,都能辛香温通,调中止痛。但中国沉香的药用价值尤其突出,它在去恶气、破症癖、收纳真气、治疗肾虚脾虚寒一类的疾病时,更是诸香中的上上之品。
张:历代的中医典籍是怎样记载沉香的功用的,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吴:沉香作为药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收录的《名医别录》,后来则有晋代的《南方草木状》、唐《新修本草》、宋《开宝本草》、明《本草纲目》、清《本草拾遗》《本草求原》等。
历代医书对沉香药用功效记载大致如下:《本草纲目》: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陶弘景:“疗恶核毒肿。”《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在粤西茂名广为流传的故事:早在晋朝,我家乡粤西地区发生瘟疫,当时的广东高州府有一位叫潘茂名的道仙,医术极高,见百姓乡亲遭难,当即下山,用沉香,就是我们俗称的白木香炼制出大还丹和小还丹,扑灭了瘟疫,拯救了父老乡亲,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的历史功绩,把潘茂名炼丹所在地的附近一带也就是我家乡这一带,称作茂名。沉香作为岭南神药可谓实至名归。
张:据说目前以沉香组方配伍的中成药就有数百种之多,是这样的吗?
吴:是的!传统的沉香组方中成药,如沉香化滞丸、沉香养胃丸、沉香化气丸、沉香舒气丸、八味沉香片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在《中国基本中成药》中,使用沉香的中成药有47种之多,而民间应用的验方则多达数百种。
张:那您刚才说沉香是南药之首,中药之王,又是怎么回事呢?
吴:沉香是南药之首、中药之王。多年来,根据民间识香用香的传统和祖传经验,我发现沉香不但在中药组方中被广泛应用;作为单味药方使用,其功能也非常强大,主要體现在心脑血管类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消化系统类疾病如急性肠胃炎、胃出血、胃疼等;肾功能疾病、糖尿病、精弱等,外伤止血止痛、消肿抗炎、修复皮肤及骨头的再生等,功效尤其突出。我曾用自己收藏的百年野生天然沉香作为单方赠于亲朋友邻使用,并亲见其在治疗、调理上述人体病症中所表现的强大功效,称其为药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张:敢情您在民间验方这一块掌握了许多秘密吧?
吴:许多不敢说!但确实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多年来用收藏的白木沉香入药及养生的经验,都是物理的、原生态形式的。
其一,用百年老沉香研成粉末,直接服用。作为单味药方使用,其功效前面已说到。百年天然沉香粉,是世界名药救心丹及安宫牛黄丸的重要成分,据《本草纲目》记载,我国天然的优质沉香具有安神、救心、修复心脑血管、止血、止痛、通窍等作用,对急性肠胃炎、霍乱等有特效,可用于寒性胃炎、哮喘等,有养肾补精壮阳等功效。对伤口的修复功能非常强大,内服化淤止血消肿止痛,外敷止血消炎镇痛。是心脏病、中风、急性肠胃炎的急救药。
其二,泡制沉香酒,直接饮用。沉香酒的功效同样堪称强大,一是调节心脑血管健康。沉香酒能将沉香的药效快速带入人体,对抗心律失常,防治心肌缺血,溶解血栓,起到调节心脑血管健康的作用。二是平衡五脏六腑,防治癌症。科研发现,沉香具有非常强烈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结核杆菌具有完全抑制效果,对于痢疾杆菌以及伤寒杆菌也有非常不错的抗菌效果。沉香酒有养心护肝养肺补肾壮阳,补脾调肠胃的功效,对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肺炎、痛风、肾虚目黑,男子少精冷精等功效显著。将五脏六腑调和平衡,是防治癌症的根本所在,所以长服沉香酒还具有抗癌作用。三是行气止痛。平时生活中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并且忧思、恼怒严重,这样都会对肝脏以及肠胃造成损伤,身体出现消化不良以及胀痛等情况,这时服用沉香酒,可恢复身体健康。四是开关通窍、舒筋活络。沉香酒能打通关节,舒筋活络,对颈肩腰腿痛、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有明显的调理修复功效。五是对平滑肌进行解挛。科学家在动物的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沉香进入身体之后导致回肠收缩,这是因为沉香中含有乙酰胆碱以及对组胺,对痉挛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说,沉香泡酒进入体内后能有效地缓解平滑肌痉挛。五是安神。沉香酒能使人镇静、减压、提高睡眠质量。沉香对于体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所以服用沉香酒可以起到镇静以及止喘的作用。沉香非常适合在夏天使用,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的精神也会跟着烦躁起来,使用沉香可以起到镇静心神的作用。沉香酒能舒解压力,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所以感受到的压力也在随之增加。这个时候服用沉香酒,可以很好地放松心神,释放压力。服用沉香酒,还能够很好地提高睡眠质量。因为沉香中提取出的苯组合能够有效的延长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endprint
其三,提炼沉香精油、沉香纯露。沉香精油是沉香的高浓缩精华,是制造高级香水、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在医学上具有消炎杀菌、收敛生肌、益补脏腑、运行气血、调和理气、补肾养肝等功效;在养颜美容方面,沉香精油能滋润肌肤、延缓肌肤老化、消炎、镇静、抗皱、袪斑、消痕,其香气有利于舒缓压力、安眠抗郁、凝神养心、舒畅神经,从而达到修心养颜的目的。沉香露,是提炼沉香精油的衍生物,富含沉香精油,拥有沉香精油的美颜功效,同时更加亲肤,易于吸收,自古为美容养肤首选。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对烧伤、烫伤、虫咬、损伤、皮肤过敏等也能快速修复,其药用价值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其四,用沉香制成线香。天然沉香线香能有效分解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具有防疫、防流感、净化空气,分解二手烟、稀释甲醛的作用;还有润肤润喉、养生养神,增强人体免疫的功效。熏燃天然沉香线香,能辅助睡眠、静心安神、提神醒脑,是静心禅修的圣品。
其五,将沉香切成片,煮水直接饮用或冲泡茶叶。天然沉香煮水用于冲泡茶叶,使茶水口感更好,香气更独特,还具有养生保健功效。沉香木片可反复煮水,煮多次依然有香味,因为沉香的分子非常稳定,能量巨大。
张:以前听你分享过一些沉香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的神奇功效,感觉沉香入药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沉香入药的研究也许真该引起更多的重视,而不仅仅是作为“民间验方”的角色!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沉香的功效如此奇特,沉香的运用如此广泛,问题在于,沉香又是稀缺之物,一块好的沉香的形成,往往要历经几十、上百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在沉香供应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促進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
吴:前面我也说过,现在大量采用人工结香法来批量化速成沉香,如果说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来加速结香还情有可原的话,输液法、涂液法等则是通过化学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结香的“天理”,这样生产出来的沉香如果入药,则非但不是功效,更可能是害处了。所以,从沉香入药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国家应该尽早纳入监管,加强监测,确保入药沉香的功效。
张:为了缓解入药沉香供应紧张的局面,从国外如东南亚等地进口沉香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呢?
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关于沉香的记载,特指白木香树所结沉香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从传统药典的记载看,历代医家重视的都是中国沉香。我国历代医书中收录大量的关于沉香的丹方,国人用沉香治病的历史经验是有据可查,有史可考的。中国沉香入药品质最佳,这也是为业内所证明的事情。从国外进口的沉香,如马来、印尼等地的鹰木香类沉香,实际上是不能按国内沉香的方法拿来入药的,有风险!我们也缺少这方面的临床检验。如果非得拿来入药之用,则可能非但没有治病健身之效,反倒把身体给搞坏了。这在我们身边认识的人里面,不乏此类案例。中药材最讲究的就是地道、原产地,千万别误拿外国沉香当中药沉香使用。这也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
另外,说到沉香供应紧张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根本解决高品质沉香的稀缺性,这是一个注定无解的命题。但我们可以努力尝试一定程度地去缓解这种稀缺性,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物理方法的人工结香。此外,还有一种较为快速的方法,就是嫁接法,近年来,我们已做了初步的实践,将野生奇楠沉香树(经科学检测,奇楠沉香树感染活菌在26种左右,普通沉香感染活菌只有十种左右)的种子经人工培育成幼苗后,再将野生奇楠原木上的枝条嫁接到幼苗上,开口愈合后,树苗开始生长,此时可以清晰看到接口处有明显的结油,这是我们近年来在沉香天然结香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项技术关键在于保证品种的纯正。目前有人将生长于越南的奇楠沉香树枝条嫁接到生长在广东的白木香树上,这些嫁接树也结出了沉香,但这样结出来的香和纯正的奇楠香比,其香味和药用价值都有较大的区别。我们要科学地看待这项新兴的技术,一切有待研究,经多年实践才宜推广。
香文化:来自历史深处的精神魅惑
张:刚才在您的品香室,我们用手炉细细品味奇楠沉香在不同阶段香气,感觉真是神奇,印象太深刻了。现在,您给我们点燃线香,品着别有韵味的沉香水泡红茶,闻着沉稳透彻的清香,看着这袅袅飘升的轻烟,真可谓色香味俱全,让人不免有一种想即景抒情的冲动。
吴:呵呵!这就对了!这可是一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大家忙碌奔波,都难得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喽!品品香、喝喝茶,让心情放松一下,加上沉香行气安神、温肾纳气的功效,对于调理亚健康效果很好。
张: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唐宋文人们闻香写诗作画的场景。其实,古人是很懂得寻找生活趣味的,比如香道。
吴:有香的加入,确实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古人从来就不缺乏从生活寻找趣味的本领。
张:从古人赏香品香用香的记载,我们完全可以写出一本厚厚的香文化史来了。现在对香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已经不少,人们从考古发掘和各种史料整理中逐渐还原中国传统香文化的面貌和发展脉络。
吴:我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我看来,古人用香所构成的香文化史,从根本上说,其基本要素不外乎香材香料、香器香具,以及依托这些器物发展出来的品香赏香的仪式。
张:除了这些,还要加上因为品香赏香而创作的诗词歌赋、绘画等文艺作品,以及人们因用香品香而产生的人情交往、恩怨情仇,等等,汇总起来,这才是一幅活生生的香文化发展史。别的不说,唐宋诗词就是我们理解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品香、用香引起丰富精神活动的文学富矿。如唐代王建在其《香印》道:“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罗隐《香》中说:“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都已经涉及了香文化与沉香的话题。而就整个唐代而言,李贺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把他看做是整个唐代嗅敏度最高的诗人,同时,也是对香的体验最为丰富绮丽的一个诗人。传说中的李贺长着一个大鼻子,特别钟情芳香气味。他的诗作大量描绘了植物芳香、物品芳香、美人芳香,创造了嗅觉审美的“瑰诡”诗境,并善于通过诗作营造香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生命体验。endprint
吴:这方面你是术有专攻,那么宋代又是怎样的情形?
张:到了宋代,用香得到进一步推广,制香的技艺也越发精细。在宋代诗词中,对于香道的记述和对于香的意象描写随处可见。从苏轼、曾巩、黄庭坚、陈去非、邵康节、朱熹、丁渭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香不仅渗透在文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已基本成为雅致生活的一种象征,成为文人们怡情、审美、启迪性灵不可或缺的奇妙之物。这里不妨拿苏轼的《和鲁直韵》为例,苏轼和黄庭坚一道闻香,写了两首五绝应和: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此外,苏洵的《香》、黄庭坚的《江南帐中香二首》、陈与义的《焚香》、刘子晕的《龙涎香》、陆游的《烧香》、杨万里的《烧香》、朱熹的《香界》等诗,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明清时期,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继续保留并有所发展,与此同时,戏曲、小说、笔记等形式异军突起,成为明清文学的代表性形式。因此,我们除了依然可以在诗歌中寻觅到香文化的踪迹外,如瞿佑的《香印》《烧香桌》、王绂的《谢庆寿寺长老惠线香》、文徵明的《焚香》、徐渭的《香烟》、朱之蕃的《印香盘》《香篆》等等,更在戏曲、小说和笔记等文学形式中可以体验到当时人们用香、品香的生动场景和种种细节。
吴:中国香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看来我们是一时半会聊不完的了。
张:哈哈!聊不完的!不过,从物质的层面看,沉香一直就是香文化里面不二的主角。我想知道,这里面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吴:沉香号称“众香之首”,这个名号当然不是随便得来的。沉香香味稳定持久,中正平和,能有效地聚合调和众香,这就是沉香的魅力所在。自唐代,特别是宋代以来,人们喜欢用多種香料调和在一起制作各种合香,这时,沉香的作用就益发重要了。
张:我明白了,沉香在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首要的是源自其独特的香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品香赏香的习俗则最终演变成“香道”这一高级型态。
吴:香道是程式化了的赏香行为,也是一种典型化了的文化形态。我们今天所说的香席,就是一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赏香习俗,已故的台湾香学大师刘良佑先生就曾经指出:香席的意义,是在通过行香过程,来表现心灵的境界和内容。“香席”,其实是由以下三个相关而连续的步骤所组成的。品香:对香料的了解,以及出香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坐香:在香斋静室中勘验学问、探究心性。课香:用书法等方式来展示心灵境界的习静功课。所以说,品香之道,在于体会生命价值之奥秘的原因。
张:除了这么高大上的哲学体验、生命感悟之外,是否还有更加形而下的审美呢?
吴:有!面对沉香,品赏它奇妙的香味,是香文化的精华所在。但除此之外,好的沉香,它奇特的造型,对于沉香收藏者和欣赏者而言,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沉香原材弥足珍贵,更让人不忍释手的是,沉香原材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各种奇姿异态。比如,人们平时谈论得较多的沉香山子,沉香块状似一座层峦叠嶂的小山,拿来把玩,可近赏,可远观,上面沟壑纵横、奇峰峻岭,足够引发观赏者丰富的诗情想象和审美享受。
张:我知道,沉香还有各种叫法,如牛角、马牙、马尾渗、叶片、榄核、菱角、鹧鸪斑、虎斑、朱砂管、黄熟、黑格、窃凿、金丝结、兰花结、糖结、老铁头、芽庄等等,要么依外形,要么依色泽来命名,名贵的沉香原材加上自然造化的神奇造型,让我们禁不住要深深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吴:除了所谓的天然造型外,沉香收藏中更有人文审美价值的是雕刻件。因为沉香本身少见大型的香木成品,加上沉香昂贵的价格,一般人通常不会通过雕刻的形式对它进行伤筋动骨的艺术再创作。但是,相对小规模的雕刻件却不在少数。现在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就藏有一些珍稀的明清时期的沉香笔筒、奇楠摆件、沉香木手珠,其中,最珍贵的一件名为“雕沉香木香山九老”的作品。全器选用一整块香木雕刻而成,以“香山九老”为内容,整件作品高18厘米、宽9厘米,是奇楠少见的成材大料,雕于1741年,全器精工巧雕成如同带有“斧劈皴”笔意的香山九老图,上有清高宗御题诗文,左侧下方阴刻楷款:“乾隆辛酉年,小臣杨维占恭制。”
杨维占是谁?他是供职于清内务府造办处的著名工匠。这件沉香制品曾被列入乾清宫里面的头等作品。乾清宫是明清两朝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也就是说,这里是明清历代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的地方。被放置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雕沉香木香山九老”的地位由此可见。
张:沉香物件成为审美的对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有趣的是,在香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用来赏香品香的器物也进入审美的视野,成为香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吴:确实如此!香文化在中国古代长时间的衍生进化,香炉作为“炉瓶三事”(香炉、香盒、用于插放香匙和香箸的香瓶)的配套之一,本身也在雅玩香艺的进程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成为反映香文化演进的最佳注脚。我们从金属香炉、陶制香炉到瓷器香炉的更新替代,也可以看到不仅仅是香炉审美艺术的不断创新,更看见自汉魏以来直到明清,作为生活方式的熏香习俗和熏香方式的变迁。比如,了解一点香炉收藏知识的人都知道,从秦汉时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用于熏香的炉具主要是博山炉。何为“博山”?指的是熏炉的产地吗?当然不是!一般认为,“博山”意为“众多的山”,也就是炉具上众多的羊角形尖角所代表的山,这些山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的众多仙山。也就是说,人们在熏炉上刻制仙山,其实是那个时期社会上求仙思想的反映,其中所蕴含的是人们希望长生不老的行为动机。在不同时期,博山炉对于仙山形状的刻制有很大不同,材质上也由铜逐渐发展到陶瓷,但炉形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张:从文化学的视角看,香器香具的变化,反映的是不同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变化。各式制作精巧的香具物象,成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具有特定指向的审美意象,这是香文化传统中具有丰富社会历史情趣的重要现象,也是解读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精神传统不可忽缺的文化密码之一。
吴:是的,香文化的历史是有温度的,是文学给了它这种温度。香文化在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场景,经过文学作品表现得到形象的再现。香炉香具,跟随沉香的奇妙香气,在文人们雅玩香艺的文学记述中,显得格外生动和温润柔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