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比较
2017-11-11林笑晗
林笑晗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比较
林笑晗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目的对比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50例,将其分为甲(奥美拉唑治疗)、乙(泮托拉唑治疗)、丙(兰索拉唑治疗)三组,对比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均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胃溃疡;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临床上通常会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抗菌药物与抗酸药物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1]。近年来,临床上存在的抑酸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以上各种药物在胃溃疡治疗上的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性[2]。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50例,将其分为三组各50例,甲组平均年龄(36.21±2.26)岁,男35例,女15例。乙组平均年龄(35.52±2.39)岁,男39例,女11例。丙组平均年龄(35.89±2.52)岁,男38例,女12例。对比三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三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抗菌、抑酸以及胃黏膜保护治疗,胶体果胶铋胶囊为胃黏膜保护药物,每次给予患者口服3粒,每天4次;阿莫西林胶囊为抗菌药物,每次给予患者口服1 g,每天2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不同抑酸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甲组(奥美拉唑):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 mg,每天1次。
乙组(泮托拉唑):给予患者口服泮托拉唑,每次40 mg,每天1次。
丙组(兰索拉唑):给予患者口服兰索拉唑,每次30 mg,每天1次。
对三组患者进行2周治疗后,停止对其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与抗菌治疗,对治疗4周后,停止对其进行抑酸治疗。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病灶没有愈合,各种症状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为无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溃疡病灶愈合,各种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为有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溃疡病灶均完全愈合,各种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对比 [n(%)]
2.2 不良反应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10/50),乙组为32%(16/50),丙组为40%(20/50),对比可知,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胃溃疡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发该疾病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胃酸异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等。现阶段,质子泵制剂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类药物属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对质子泵的泌酸功能能够进行有效抑制。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均属于质子泵制剂,其奥美拉唑为第一代,能够对胃黏膜细胞进行选择性作用,对H+/K+-ATP酶的活性进行抑制,最终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具有持久的促溃疡愈合与胃酸分泌抑制效果;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具有不可逆的特点,能将胃酸分泌减少,相对于奥美拉唑,该药物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较弱,该药物的耐受性、特异性与选择性较强,抑酸作用能快速发挥出来,且效果更加稳定[3]。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三种药物的应用效果均显著,因为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考虑将其与抗生素联用,以此来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均能有效治疗胃溃疡,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冯红浪.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95-96.
[2]郑 平.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98,100.
[3]杨苗苗,伍建业.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评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6):123-125.
R573.1
B
ISSN.2095-8242.2017.061.12036.0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