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三大话语权
2017-11-11杨继刚
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三大话语权
通过价值链深耕、产业链引领、标准化立规,保利协鑫实现了真正的战略转型三步走,在成本、技术、行业话语权层面获得突破。
杨继刚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十年前,在中国市场,曾经聚集了数不清的光伏创业者和领军者,他们都在全球光伏产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都遭遇了光伏市场的起伏,有人甚至用“首富滑铁卢”来形容中国光伏市场的阴晴不定。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的行业,如何才能拨云见日、起死回生?
保利协鑫算是一个惊喜。短短11年时间,保利协鑫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也是全球硅片产能最大的企业。2016年上半年,保利协鑫营收达到114亿元,毛利37亿元,环比增长33.7%。这样的成绩单,不仅在资本市场非常抢眼,也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新的风向标。
那么,保利协鑫如何完成战略转型,实现全球光伏市场的逆袭?在我看来,保利协鑫进行了战略转型三步走:
第一步:价值链深耕,获得成本话语权。企业需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靶向控制,连点成线,才能实现价值链的深度成本优势。以多晶硅生产线为例,作为光伏企业投资的主要成本,一万吨多晶硅产能的投资额一度高达百亿元,技术与工艺全部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谈何容易?
保利协鑫的做法是:国产化替代。以新疆多晶硅项目为例,还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成本降低30%;在铸锭环节,与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美国GT炉不同,保利协鑫采用国产精工炉替代,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在切片环节,保利协鑫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切片机国产化。因此,通过多环节的成本控制,保利协鑫拿到了成本话语权,这才有了高端竞争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步:产业链引领,获得技术话语权。作为后来者,保利协鑫很难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就成为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以保利协鑫独创的GCL法为例,与目前国际三大多晶硅生产企业Hemlock、OCI、瓦克所采用的工艺相比,GCL法完全实现物料的全循环利用,具有流程短、物料和能量利用率高、对外依赖度小等特点,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多晶硅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完全零排放,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要知道,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除了勤奋和用心,更需要企业敢肯硬骨头,建立组织持续学习、有效学习、关键点学习的系统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保利协鑫的技术研发、学习提升实践,更值得国内同行学习。
第三步:标准化立规,获得行业话语权。如果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企业对上下游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会大大提升。但是,立标准的背后,不仅需要技术实力,还需要领先于行业,具有前瞻战略思维。
保利协鑫的做法是:首先,从原料端发力,在源头建立成本话语权;其次,通过生产、制造、研发,提升技术话语权;最后,通过贯穿原料端、制造端、市场端,构建全产业链的关键优势,通过三个专业资本平台、三个专业团队,构建了光伏竞争力基本面。以保利协鑫建成的全球单台产能最大的6000吨/年流化床反应器装置为例,该设备目前已获得6项专利,不仅填补了国内硅烷法技术的空白,更夯实了保利协鑫在世界硅材料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将生产成本向8美元/公斤的全球新低水平逼近。
通过价值链深耕、产业链引领、标准化立规,保利协鑫实现了真正的战略转型三步走,在成本、技术、行业话语权层面获得突破,这样的实践值得那些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企业学习和参考。
责任编辑:孙俊杰
sunjunjie@ccid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