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传统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2017-11-10曾亦宁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曾亦宁

摘要:传统音乐作为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重要素材之一,如何在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以《十面埋伏》这一传统琵琶名曲为例,对传统音乐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一次探索。

关键词:《十面埋伏》;教学设计;高校音乐鉴赏课

无论是在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还是中小学音乐课堂里,怎样教欣赏《十面埋伏》这首我国著名的传统琵琶名曲,常是令音乐教师头痛的课题,许多老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课上讲的有声有色,费好大力气,学生也可能听的津津有味。可当一放音乐,下面就跟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根本听不进音乐;或表面安静,却听的目瞪口呆,不知所以。这是因为这种大型古曲篇幅较长,同时这又是一首以气势概括为主,旋律性不强的武曲。因此学生容易在聆听是出现疲倦与茫然感。

一、课时

2课时

二、教材分析

此曲艺术地再现了公元前202年的楚汉相争,坟下之战的威武壮烈的场面。作品分为三个部分,10小段:

第一部分“大战前的准备”,用了象征、概括性的音乐手法描写出了威武的汉军列队出营,气势宏伟.(1-5段)

第二部分“大战的过程”,全曲的重要部分,其中运用了琵琶的多种技法来模拟各种音效,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给人一种亲临战场的感觉。极具欣赏价值。

第三部分“战争结局”,低沉的音乐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项王悲惨的结局。整个作品形象生动,气氛强烈,富有中国特色的写实性。

三、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塑造的音乐形象和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领略古代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感受音乐情绪的主要变化;通过模仿、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与理解琵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让学生能基本掌握琵琶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音乐中去了解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并初步了解琵琶是怎样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十面埋伏》的戏剧和写实性。

四、教学重点

(一)重点欣赏第一段“列营”第七段“鸡鸣山小战”第八段“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聆听本曲中最具特色的音效和音乐表现手法。

(二)学习琵琶的相关知识——对琵琶这一乐器有更深的了解。

(三)音乐与历史故事的完美结合——在音乐中去想象战争的画面。

五、教学难点

(一)了解本曲中是如何运用多种琵琶技法来模拟各种音响的。

(二)对概括、象征性音乐手法的理解------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写意性。

(三)因为本曲篇幅过大,因此如何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完整聆听是一教学难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创作教学法;律动法;演示法;问答法;情境法;图示法

七、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琵琶;板书

八、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九、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2.拿出并展示琵琶这一乐器,并设问1:同学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乐器么?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么同学们想听一听这个音乐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么?然后老师现场演奏一段《十面埋伏》的开头。(1min--第1次出现)

3.设问2:有同学听出来我弹奏的是什么曲子了麽?

师:这个曲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二)第二阶段:前提测评

师:既然刚刚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琵琶这种乐器,同时大家以前都有学过许多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分别有弹拨、拉弦、打击、吹管这四种类型。

设问1:琵琶是属于民乐当中的哪一种类型呢?

设问2:下面哪些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多媒体出示乐器图片)

设问3:听辨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多媒体播放3个音乐片段-各10s)

(三)第三阶段:新课学习

1.

◆(1)形制介绍:

老师手持琵琶展示,并讲解琵琶的基本的形制、名称、历史、演奏方式。

①设问1:同学们觉得琵琶长得像什么呢?

(学生答:各抒己见)

②师:琵琶是否长得很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古代女子?大家看,这里(琴头)就像她精心盘好的发髻,而这四根琴轴就像她精美的发钗,这里(相)就像她修长的脖颈,而这整个琴体就像她曼妙的身姿。

只是可惜她差了一双腿,所以我们便把琵琶放在自己的腿上弹,这样就是一个标致的古代美女了。

◆(2)历史介绍:

①名称的由来---东汉刘熙的一段文献《释名·卷七》“枇杷,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②横抱---竖抱(中正典雅的偏爱)

2.

◆(l)文化背景介紹

①播放《见龙卸甲》中由十面埋伏配乐的视频片段(古代战争现场的画面)。(乐曲开头音乐的第2次出现)

②设问1:同学们在片段中看见了什么画面?(答:古代战争之类的)

③设问2: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大家发现了这个画面的配乐是不是跟刚刚老师弹奏的音乐片段很相似呢?(答:是)没错,这个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面埋伏》,他所讲述的故事也是我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那样,是关于古代一场著名战争的故事。现在让我通过一个视频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吧。

④播放历史讲解视频。

⑤师:现在大家应该有所了解这一场著名的战役--核下之战了吧,就是刘邦的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了项羽的楚军。而本乐曲就是以刘邦的胜者姿态,来讲述这场威武壮烈的战争场面。本曲还有一个姐妹篇,叫《霸王卸甲》也是琵琶演奏的,但是此曲是站在项羽这个战败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中凄凉悲壮的一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了解一下。

◆(2)乐曲结构介绍:

①师:既然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这个历史故事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乐曲又是怎样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展示乐曲结构图)

②师:大家可以从结构图中看出,整个曲子是不是分成了三个部分呢?(分别是“战争前夕”“战争过程”“战争结局”)

③设问1:乐曲的每个部分下面又有着几个不同的标题,标志着每一小段音乐所要描述的画面。现在我就请几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当你们看见某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画面呢?

学生答:(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

④师:每一个标题都代表这一段剧情的发展,不过这个曲子的最后三段音乐一般是不演奏的。虽然这场战争刘邦是胜利者,这曲子也是以刘邦胜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但我们大多还是认为项羽才是真英雄,所以此曲最后歌颂刘邦胜利的音乐一般不奏。

⑤师:这个曲子是在用音乐来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让你们能听着音乐便能回到楚汉之争那个动荡的时期,走到那战争的现场,去亲眼见证当时是怎样的激烈与悲壮。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挑取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让大家先感受一下一个小小的琵琶是如何模拟了一个乐队的音响来述说了一部史诗。

3.

◆(1)欣赏“列营”(第一段)

[重点讲解“列营”中的概括、象征手法]

播放第一段(1min)(乐曲开头第3次出现)

①设问1:同学们听到这段音乐,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大战前夕,剑拔弩张的气氛。(带着问题听音乐)

②设问2:大家再来听听这段音乐是在模仿什么呢?(现场演奏乐曲的开头片段)

师:乐曲一开始是用慢起渐快的轮拂的技法来表现战鼓的擂响,形象鲜明的揭示了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什么是轮拂技法?(现场展示什么是轮拂技法)

③再让学生照着节奏图来模仿乐曲开头先间隔后渐快的同音反复段落,用笔以擂鼓的动作敲击桌子。亲身体会其节奏特点。(展示节奏图)

④最后是播放一段戏曲中的骑马动作,并设问:大家觉得视频中的骑马动作与刚刚我们听得音乐有什么相似之处?(播放视频)

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再告知学生,戏曲中想要表现骑马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在舞台上骑马,而是用模仿骑马的动作来表现。同理,在本音乐片段中,也是用琵琶的轮拂技法来演奏慢起渐快的同音反复段落以此模仿擂鼓声。

◆(2)对比欣赏“小战”“大战”(7-8段)。

①播放一遍演奏视频(2min),并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问题一: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问题二:哪一段的力度更强,节奏更紧凑?

② 听后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再教师小结:

第一段是鸡鸣山小战:形象的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 第二段是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力度更强,节奏更为紧凑。为达到情绪发展最高点而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来描写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决战。

◆(3)“小战”片段:

①先单独示范“煞”音,(将一弦推入二弦下方,并用指甲触碰到二弦下面)让学生有所印象。

②设问1:这个声音出现几次呢?,再演奏小战片段。

③设问2:这个声音表现了什么画面?然后讲解“小战”中的“煞”这一技法,是表现兵器相接,模拟刀剑交错的声音,并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加深印象。

◆(4)“大战”片段:

①先设问1:“大战”是全曲的高潮,而这段音乐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分了3个层次,那么它的情绪到底是怎样波动的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聆听一遍,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播放演奏视频1min)

②学生回答之后,展示图形谱,来展现音乐情绪由两军交战的激烈到四面楚歌的凄楚再到全曲的高潮,情绪的最高点。如此形成了一个情绪的弧形波动。

③再现场单独展示“大战”中所用的左手推拉、绞弦,右手夹扫这三种主要的琵琶技法,并配合讲解,来让学生体会琵琶是如何模拟出金戈铁马的战斗场面。

[绞弦--左手将一弦推入二弦下方,并压在一起,形成一种金属色彩的音效。

推拉--左手手指横向推拉琴弦,使弦的张力改变而产生变音效果;

夹扫--等于快速的扫拂弦。]

④音乐活动:以组为单位,用拍手、跺脚、拍桌子等各种手段,表现“小战”“大战”的场景。再进行分组展示,并进行互评。

4.

◆(1)师:刚才我们已经仔细欣赏了《十面埋伏》中最精彩的片段,但是这个流传千古的曲子所蕴含的美可不止我们刚才所体会的那些,现在我们就要静下心来去仔细观看演奏视频。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和你们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首先,我会在播放的过程中,会告诉你们现在演奏的是哪个段落。需要注意哪些音乐特点,并且板书上会一直有着乐曲结构图。不过你们也要边看边带着2个问题去聆听:

①以乐曲的三大部分为主线,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大体上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②最后一段琵琶模仿了什么音色来表现项王溃逃的情形?

◆(2)待同学回答完问题后,总结第一个问题,得出音乐情绪主线:

庄严----激烈----悲壮。

◆(3)现场演奏最后一部分,來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一乐段用同音反复的方式来模仿马蹄声,表现项王溃逃的结果。

以及再单独演奏一遍结尾“四弦一划”加“急伏”的技法,来表现项王在乌江自刎的悲壮画面。加深学生的音乐与画面相联系的感受。

5.

(1)《十面》的乐曲结构图

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走队6.埋伏7.鳮嗚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11.众軍奏凱12.众将争功13.众軍归营

(2)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箱(代替中国鼓)和一对鼓槌,并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组选一个领鼓(指挥)。给20分钟时间,让学生听着音乐,并根据之前学习的《十面埋伏》中的主要段落为故事剧情,以纸箱以及其他手边上能用到的所有物品为乐器,创编一段十面埋伏的音乐剧。

(四)第四阶段:课堂小结

音乐虽然是抽象语言,但欣赏古曲《十面埋伏》后,我们无不被它所感染。那一个个血淋淋尘土飞扬的战争场面已经输入到每位听者的脑海中。让我们能摸到历史的脉搏与事态变迁的交叉点。让我们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的旅行,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今天的课到此就结束了,但我要求大家在下课后要去寻找《十面埋伏》的姊妹篇《霸王卸甲》,也是一首琵琶曲,不过是站在项羽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下节课会请同学上台做简要的赏析。

(五)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关注学生的“学”,突出学生主体。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模仿演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累、热而不乱。课堂活泼紧凑,学生参与充分,没有人愿意放过这种“玩儿”的机会。活动设计有点有面,有分有合,有动有静。

2.教材体系

高校的公共课是没有规定教材的,都是以老师个人意愿进行选择。这一点即有利于老师的自由发挥,也容易让老师整学期的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因此我们在各自素材中选取教材时,除了要引经据典,还要注意课与课之前的前后衔接。比如在我设计的课例体系中,就分为了西洋乐、中国民族乐、非洲音乐这三大板块。其中民族乐这一板块又由弹拨乐、吹管乐、拉弦乐、打击乐、民族管弦乐这5个单元构成。这堂《十面埋伏》就是处于民族音乐欣赏板块内的弹拨单元。

3.编创活动

让学生带着编创这一任务去聆听全曲,调动了学生对完整乐曲的赏析积极性,并以分组创编这一合作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非器乐的音色探索行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探索能力,并可以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里建立起音乐来源于生活这一概念。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