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

2017-11-10鲁冰黄雪原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五性罪与罚

鲁冰+黄雪原

摘要:当下,有新时代“醒世恒言”和当代“罪与罚”之称的反腐纪实文学《追问》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作家丁捷也备受关注。整部书涉及多名中管和省级高干,不同于以往的反腐小说,作者严格遵循纪实文学的写作伦理,如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的斑斓故事和心路历程,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些灵魂深处的“卑微与倨傲”、“混沌与罪恶”。而其对纪实文学新“五性”写作伦理的生动实践,也为当下强话题性的文学热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激浊扬清的范例,清晰的标示着这一文体的未来发展趋向。

关键词:丁捷;《追问》;纪实文学;新“五性”

作家丁捷是一名文学早慧生,“成名早、发展快、成就高”足以概括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在《追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诞生之前,人们谈到丁捷,首先想到的会是他所创作的一系列青春文学,首先想到的会是小说家丁捷。作为一名新时期作家,丁捷在以往的作品中延续了以爱情为主题来书写人性的创作传统,同时也会在艺术手法上寻求新的尝试,比如长篇小说《依偎》在文本构建方面就具有先锋文学的精神特质。《追问》的出世,同样可视为丁捷在文学创作艺术手法上的新的超越,相比以前偏好对后青春时代的爱情书写,作者这次一举跨越到了以反腐为主题的纪实文学创作。纪实文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美”的严肃文学,它需要写作者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具备更大的胆识、勇气与奉献精神。丁捷曾在采访中谈到,他写一个长篇小说也写几个月,因为他的写作状态很感性,像大师茅盾那样写长篇前会做很多功课、列提纲、描关系网等,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1]但就是这样一个写作感性,讲求一贯到底的丁捷,却为了《追问》熬了两年时间,才创作出这本20余万字的作品。面对人性之谜,顾名思义《追问》是设问式的,那种命运感、哲学式的追问始终贯穿着全文,但其答案并不是清晰、明确的,而是混沌、包罗万象的,这也是为什么《追问》超越丁捷以往作品的地方。

当代的“罪与罚”

《追问》一书深度记述了八位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心路历程。之所以说是“心路历程”,而不是案例典型,因为此书主要采取了以故事主人公自述体的方式来叙写,既然是自述,就自然会谈到各个阶段为人处事的心境、想法,換一个角度,此书的主体部分就像是由他人帮忙代笔的日记一样,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写自己心理活动的。在故事的主体部分中,作者是隐形的,当下他的作用就跟读者或听众一样,无须采取更多的介入,只需在旁沉默地聆听和感受。

首先写的是一位在三个“家”之间疲于奔波的副市长,丁捷为这一部取名为《危情记》。“赵副市长”对自己失败的定位是“栽在情感上,栽在畸形的情爱上”,他合理化自己犯有重婚罪的事实,尽管他包有二奶小乔、三奶小凡,并且都跟她们育有孩子,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因女人而贪污受贿,没有用钱去收买这些女人,她们愿意跟着他都是被他的能力和魅力所折服。另外,性格里的居功自傲让他错认为,相比自己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而言,那些生活上的风流麻烦并不算什么事。与《追问》其他章的主角相比,“赵副市长”的违纪违法行为最轻,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太明显的经济损失。作者在本章结尾直截明了地亮出对赵的评论和看法,但并没有向他追问问题。

第二部《无法直立》是一个关于高管失守党性的典型,李立青从一个小镇高中政治老师靠自己实力一步步攀爬到了中等城市市秘书处处长,然而为了更大的权力欲望,他开始与商人“许BOSS”合作,通过金钱操作使自己成功当上组织部副部长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重新确立了一个很可怕的仕途观”,开始以权谋财、反过来再以财谋权,最后官升至正厅级干部市委副书记,并伙同妻子、女婿等亲属参与卖官卖爵、收受贿赂等不法行径。作者在访谈结束后向李追问了两个问题,并以李立青的回答结束了本章节,意味十分深长。

作者对每一部分章节的起名是用心推敲过的,第三部《风雅殇》讲的是一位省文化厅副厅长在临退休前,“因分管的下属单位发生违法犯罪窝案,多名领导干部和专家,涉及利用公职权力和信誉,偷盗、制假、贩卖字画文物被法办”[2],所以作为分管领导的他,受到了党纪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为副处级的严厉处分。采访刚开起始的时候,这位前省文化厅副厅长对作者的态度非常友好,显得很有礼貌,还感谢作者在写作时会做一些技术处理。但采访结束后,当作者提出追问的问题时,他的态度从尴尬再到不能正视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再到反呛作者自己并没有义务接受访谈。于是,作者以自己感到尴尬的场面结束了本章节。

丁捷叙写的事迹都十分具有代表性,而剩下的五个案例又是最被广大读者猜测和议论的。第四部《最后的华尔兹》写的是一位因贪腐进监狱的金融天才,第五部《四海之内》写的是一位因从副厅长升不上厅长便开始各种消极怠工、遵从享乐主义的干部,第六部《暗裂》写的是表面上两袖清风其实贪婪腐败的高校党委书记,第七部《曾记否》写的是为报答丈夫多年情分帮助丈夫任职某公司而出事的女县委书记,第八步《曲终人散》写的是权势曾一手遮天、从干实业腐败为攻权眼的国企一把手。很多读者都试图找出他们五人的原型,有的说法在知乎、微博这种社交平台上甚至被广为传播。丁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曾明确表示过,“所有故事都是绝对真实的”,但为了照顾被采访对象的隐私,他隐去了每篇故事主角的真实姓名,并将所搜集到的不同故事细节一一打乱,拼凑在不同人身上。这意味着,每一部分的故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真实属于当事人的,其余三分之二的事迹则来自于别人。

以纪实之笔记录时代

《追问》出版以来,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诸如“反腐纪实文学”“口述体纪实文学”,但纪实文学并不是一种具体文体,而是一个大的文学种类概念,它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纪实散文等在内,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纪实散文是从属于纪实文学的属概念。[3]既然如此,反腐题材的口述体纪实文学《追问》到底属于纪实文学概念下的哪种文体呢?在这里分析这个问题对了解作者对写作本身的态度和想法可窥见一斑。根据章罗生所概括的报告文学观念变革后的新“五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4][5],大多数纪实文学基本上适用这个特点和标准,《追问》也不例外。

就“题材选择的开拓性而言”,《追问》的选题无疑是原创的、独特的、重大的,不同于以往的反腐小说,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口述体纪实文学,由于题材本身的限制性,涉及多名落马高官和省级高干,它的采访内容可以说都是来自于第一手调查资料。撇开作者嫁接人物故事的创作技巧不谈,《追问》一书里涉及到八位涉腐干部,他们来自于各个层面不同岗位,有贪财也有贪色,还有的一念之差造成失足之恨,动机各不相同,性质各有千秋。他们的前半生拿出来都是励志的、辉煌的、光鲜的,可是当他们陷入金钱权利或女色的泥沼以后就变得混沌,作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些看似高贵的灵魂深处的“卑微与倨傲”,“混沌与罪恶”,可读性极强。鉴于此,《追问》可被视为新时代的“醒世恒言”,发人深省!

再就创作态度的严肃而言,丁捷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进行材料消化、当面访谈和实地采风,继而才开始着手创作。有人可能会质疑,对于纪实文学创作的前期调查来说,两年时间似乎并不长,诸如刘小童准备《驼峰航线》花了六年,班忠义为《血泪“盖山西”——日军山西性暴力十年调查》付出了十年的辛劳,卢一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用了五年的时间搜集采访等等。然而,客观事实是丁捷有职业的便利,作为一家省属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他创作《追问》这本书是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充分支持的,所有被采访对象的犯罪事迹都已获得了纪委的充分调查,作者无需为了反复核实事情的真实性而不辞辛劳,真正的辛劳来自于要使这部作品实现其沉重、深刻和鲜明的“文本内涵的学理性”。

基于这个要求和目标,“作为一部口述体的纪实文学,作者必须进入讲述者的内心,遵从讲述人的所谓逻辑,认同他讲述过程中流露的一切好恶,反映他的原本的内在形态,并以此触摸他灵魂的真实。”[6]正是这般模样的当面访谈及材料消化的过程,需要作者态度十足的严肃、思想十足的睿智、性情十足的稳定,然而这样的题材它本身就具有侵蚀性,丁捷也在书中袒露到,“我的精神状态几度近乎崩溃”,“我过度沉浸在题材的灰暗本身,而导致了写作的疲惫”[7]。幸好作者最终还是承受住了压力,使得这部主体情感和作品内涵都比较“庄严”、“沉重”的纪实文学作品得以面世。可见,《追问》完全符合报告文学新“五性”的特点和标准。一方面,它披露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现实性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它所写的人事立足本土,且与当下现实政治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另外,它严格遵循“非虚构性”原则,采用了故事主人公的口述体形式来书写,虽然为了防止读者对号入座,他采用虚构的手法使每一章的人物故事都是由多个人物事件拼凑组合而成,但其所述所叙都是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人物和事迹,而不是作者笔下塑造的人。

结语

《追问》以其极其客观、理性的书写呈现了我国新时期“落马”高官们激情的、骄躁的、颓败的、先亢奋而后麻木的人生,对他们重功利而轻内修,有所为而未能有所不为,以及混沌的内心世界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他们的人生悲剧到底寻根于傳统文化的残毒,还是归结于现行体制的缺陷,或者追究于人性中的欲望天性,作品留给阅读的人以无限省思的空间。从纪实文学的角度而言,《追问》对于新“五性”的写作伦理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引导意义,它不啻为当下反腐题材的文学热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激浊扬清的范例,也清晰地标示着纪实文学这一文体的政治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并将恒久融入中华民族文化承传和中国人民集体时代记忆的史诗当中。

参考文献:

[1]齐思,丁捷.希望努力呈现汉语之美[N].中华读书报,2014,9,10.

[2][6][7]丁捷.追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17:213,43,46.

[3]章罗生.纪实文学的门户清理与分类标准[J].当代文坛,2009(1).

[4]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5]章罗生.“新五性”与报告文学之“文学”观念变革[J].江苏社会科学,2011(1).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五性罪与罚
明星逃税罪与罚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空空导弹科研外包“五性”管理研究
五性一体化设计工程构想
大型复杂电子系统开展“五性”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
审清题目“五性”思路水到渠成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的罪与罚
洋奶粉的罪与罚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