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纸团引发的思考

2017-11-10何红琴

商情 2017年32期
关键词:科学化行为习惯规范

何红琴

【摘要】在一个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里,凡事都要讲求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提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就是要强调校园里的一切存在都是关乎教育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德育教育规范德育教育途径

“全面育人,全员育人”

“嗖”一下,一团白纸抛向卫生角,“啪”一下,掉在地上,此时,扔纸团的同学准备来捡拾它。一旁的同学说道,“有什么关系,呆会值日生会来扫的,管他的……”经旁边同学的提醒,那位扔纸的同学,就真没有去捡拾,而是重新回到了座位上。

可怜的白纸,就这么孤零零的躺在了地上……再也没有人注意到地上这团白纸。这件事,就在我眼皮下发生,正准备走过去,把它捡拾起来“物归原处”。只见一位进教室的同学,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把那团纸再次给像踢足球一样,让它如“子弹般的在空中再飞一会”,“嗖”一声落到了更远处,任由它了。一个追逐的身影,向那纸走去……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小事”。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我看来,却深深刺痛了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说教,刺伤了我们教育者所希望培养的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理想形象”。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应当怎样来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关注自己身边诸如此类的“小事”呢?

一、建立健全德育教育规范

在一个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里,凡事都要讲求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所以,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的教育才是有立足之本,发展之基的。纵观我校德育教育的相关制度、规范,可以说是丰富而完善的。但是,我们拥有了这些就能一本治天下,一劳永逸吗?答案是否定的。制度毕竟只是规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相对处理意见,很难周全的考虑到不同时空情境下,我们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这里就给我们执行规范的人,主要是班主任及德育管理者一个考验“德育教育必须要有法可依,但又要注意到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不同年龄段里的学生的个性等现实问题。”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管理的规矩、措施。

总之,德育教育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我们所规定的“死”的框架内,解决完所有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一个相对渐进的过程。永远不能停留在固定的思维框架内看待事件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创新德育教育途径

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在很多的文章杂志里早有了较多的论述。总而观之,大家谈的关键点大多都集中在——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填鸭式的德育教育方法。应当改为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法。这里,我就如何体现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德育教育措施,提出我的观点——案例引领,对比内化。

关于案例教学,在具体的课堂里体现得很明显。但是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体系里,如何突出他的重要地位、重要意义呢?我在此仅以——学生座位日常垃圾处理的习惯养成教育谈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首先,可以用相机,不定期的给班级形象、学生个人形象拍照片,为主题班会做资料准备。当学校要求搞一次以“文明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时。就把生活中搜集的素材,尤其是班级发展过程里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的照片、文字材料等整理出来,制作成幻灯片,配置以相应的音乐,在班会课时,将声、光、色,图文并茂,深情并茂地讲述这所有的故事。学生都会感动,或为不文明行为可耻,或为文明行为欣慰。这样的亲身案例教育,他是具有可操作性,有实效的。

同样,可在日常班规里制定“每天都要不定时的‘整理桌面、抽屉,处理好自留地”的管理措施。这里所强调的桌面、抽屉,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很好的规范自己的座位形象,从书籍的大小、门类的划分,到当天作业完成的先后重要性,提醒自己的桌面要保持相对的干净、整洁;当然了,关于“自留地”就是指学生座位四周,一天24小时,都要保持干净、整洁。只要我们人人都做到了让自己的四周干净、整洁,让那些“垃圾,回到自己的‘家”,那么,何愁我们的教室不完美、不漂亮呢?

案例教育,他远离了我们空洞的说教模式。他在大量事实面前,告诉我们的受教育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案例教育,以其故事的真实性,图文的生动性,对我们的受教育者的心灵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应该从细微处发现,从小事中积累,以事实说话,以案例育人。

三、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一花一草总关情,一事一物总育人”。学校提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就是要强调校园里的一切存在都是关乎教育的。不仅我们的教师是育人主体,同样我们的被教育对象,在相对的条件下,一样充当着育人的作用,比如优秀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高年级的学长对低年级的的引领、带动作用。但在这里,我着重要强调的是做为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我们要改往日稳坐圣坛、可敬而不可亲的严肃形象。我们要明白,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里,也是和学生一道成长的过程。正如一位教育名人说道“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在追逐着完美。”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可能完美,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放不下自己改错、成长的所谓面子呢?

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个从不懂事——懂事——成熟的成长过程。所以,当我们提出对学生管理的措施时,不是我们就可以远离教育场,身为局外人。相反的,我们也应当成为遵从规范的践行者,只有做到和他们一样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是在学生看来“所谓的对立”、“老师又制定措施管束我们”,因为我们也是制度、规范下的执行者,我们也是同他们一道成长的“大学生”而已,也在不断的追逐着完美,完善着自己。有这样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何愁我们的学生不配合、不理解我们的教育呢?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能将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的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當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化行为习惯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