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计算机教学改革
2017-11-10雷斌
雷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发展应用型高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数字化的人才。
【关键词】网络 应用型 软件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215
现在是个计算机普及的时代,计算机像一座桥梁,连通五洲四海、千山万水,人们都了解到它的主动和优势,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都醉心计算机,成为人人喜爱的基础工具学科。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发展应用型高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独立操作计算机和选择使用软件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当一面,随时去自觉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数字化的人才。
以此为目的,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认清学生现状,明确计算机教师的角色意识
幼儿师范专科学生,大多是女同学,来自全省各地,结构复杂。他们对计算机的知识技能参差不齐,素质水平差别较大。作为教师一定要吃透这种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好切入点,起点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既满足优秀生,又要照顾学困生,让他们都能接受。另外,须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像昔日教师是唯一的渠道,课堂是我们学习的阵地,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又是监控者,教师也学生应结成学习、探索的共同体,“教即学,学即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是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扮演多种角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肩负着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学习。
二、善于激情揽趣,活跃堂气氛
计算机课要坚持寓教于乐,要设计好课堂导语。一开口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要认真备课,认真消化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当然这要靠教师的实力,靠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实例,还要创造一种教学情境,巧妙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化为角色,以使他们保持长时间的兴趣高涨。一节课要组织两个高潮鼓励、强调学生全员性参与,动脑动手、手脑并用,这样课堂才有灵性。
三、巧用网络,因势利导
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超越时空,有开拓的空间,教师专业素质的完善,离不开网络的丰富资源,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道是:“人力有时而穷”,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可以依靠网络,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相关信息,而且还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难点、难题往往迎刃而解。其次,在备课这个过程中,上网搜索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对所传授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网上信息载体形式众多,从网上下载合适的图片、录音、动画等,大大地辅助了教学内容,往往取得锦上添花之功、事半功倍之效,有时也能克服自身的“本领荒”。
教学中利用网络交流,可以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可以网上聊天、交心或匿名调查,这样可以消除面对面的压力、拘谨,以平等、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信任,增强亲和力。师生经常坚持,可以消除偏见,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达成共识。这样互相无遮无拦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一采用针对性的启发教育,使教学形式变幻、流动起来。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又是一个讲究合作,提倡合作的社会。个人奋斗,脱离集体,不懂得合作,光凭单打独斗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市场经济讲求效益,真金白银,知识经济讲究真才实学,高端科技,而更需要的是团队精神,协助精神。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从我们用到的WINDOWS操作系统到网络数据库,今天计算机用上的软件很少有只凭一个人的力量就编写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团队精神、集体精神。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珍惜他人的成果。培养与人合作的态度和精神。比如在网络制作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制作不同的网站内容,确定组长,每组内工作细分为美工制作、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板块。这样每小组成员就会围绕模块分工、变量的定义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协调、网站整体风格。通过大家共同策划,解决意见分歧,求同存异、互相帮助、形成共识。当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个网站的制作,这种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集体精神都得到了发挥。
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对大学专科而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品质和对计算机设计创意,对美的欣赏等,具有启动、定向、引导、激发、保持、强化等一系列功能。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之一,它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形成计算机技能、发展计算机能力相互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这在计算机学习及应用中有重要作用。
动态掌握学生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讲,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不可小觑的一环。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人民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