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分析

2017-11-10汪秋韵

商情 2017年35期

汪秋韵

[摘要]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应抓住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带来的良好机遇,努力寻求有利于内部审计转型的渠道及手段,加强转型实践,赋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职能优势。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 转型实践

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是由国家财政部门颁布实施,充分考虑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等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做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随着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实施,为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一、新制度的内容

(一)会计确认基础内容

新高校财务和会计制度中采用了权责发生制,明确指出现代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将学校的实际资产情况如实全面的体现出来,从而清楚获悉学校整体资金运转及财务信息,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高效精准。

(二)预算决算内容

新制度背景下,预算决算内容有:一,将高校基础建设业务放在高校财务账目中来综合核算,指出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从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即将建设的新项目的实际贷款率及还款率等角度出发,在丰富预算编制内容的同时还使得预算编制难度加大,对预算编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到科学性和全面性。二,新制度强调高校要在平行状态下进行财务与预算两个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仅要结合绩效评价实际情况,提供权责发生制下产生的财务信息,同时还要根据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预算收支信息,促进预算的及时有效执行和分析。三,新制度背景下,所有收支均统一在预算管理范畴中,对基建会计实施统一核算,朝着全口径综合预算方向发展,有效保证了预算的充分性、精确性。四,新制度背景下,将基建与财务两类会计报表放在一起进行编制,改变高校一直以来单独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局面,全部纳入财务决算报表范畴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运转情况、各项业务、核心资产的处置、借款信息等内容,高校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新制度背景下需要做到更加的科学和高效。

(三)会计核算内容

首先,出于对会计信息完整度的考虑,新制度中提出了國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于财政改革方面的会计核算内容;强调高校对固定资产实施折旧,对无形资产实施摊销,并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将基础建设业务数据放到高校财务总账目中实施核算,在提高高校会计核算内容量的同时,会计核算也面临着较之前更为严峻的考验。其次,新制度背景下,不仅对高校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优化完善,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财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明细了收入支出范畴内的会计科目,新增了行政管理支出科目、后勤保障支出科目等各项科目,使得高校的收支过程更加清晰明了。最后,出于对充分了解财政资金状况的考虑,从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干涉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角度出发,分别核算财政资金范畴内和范畴外的资产,使得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领域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规范。此外,新制度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完善,在报表原有的项目构成基础上加以创新,调整了报表格式,深化了财务报表结构,使得财务报表的实用价值更为突出。新制度明确指出通过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全面体现学校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确保学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对学校整体资产财务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对新高校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内容分析后可以看出,其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实践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帮助。

二、新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的要点

(一)注重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可以说是对财务收支审计的进一步延伸,现代高校应站在办学质量的角度上来实施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这对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提供了基础保障。现阶段,高校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与基建资金,将内部经费运用到可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环节中,争取用有限的经费办更多的实事。

(1)新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获得了政策支持;由于旧的财务会计制度对预算执行结果、财务风险防范等缺乏明确的规定,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比如旧制度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不一致,存在通过固定资产运营来充实教育经费的情况,新制度实施后避免了这些情况,严格根据教育发展及改革要求,分别对高校教学经费与科研经费进行了独立核算,将基建会计放到高校会计中统一核算,新制度把高校各项经济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反映,使得生均成本、人均费用比率等各环节的核算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相适应的教育成本,注重成本核算与资产管理;旧制度背景下,难以对学校教育成本作出精准估算,新制度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全面渗透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比如资产耗费、费用折旧等,促进了高校收支的有效处理,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成本。比如从支出管理角度出发,通过权责发生制对有关于效益方面的费用进行科学归集分配,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核算,在纵向或横向比较的角度上,加快高校办学效率的提升。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和学校成本中心及资产部门建立积极的沟通交流关系,加强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保证管理质量与效果,构建与本校教学特点相适应且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及资产管理制度。

(二)注重经济责任审计

新制度背景下高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很好的规避了旧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新制度要求将基建数据放到高校财务总账目中进行核算,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可靠性,从而对高校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如实反映。高校通过对固定资产实施折旧,对无形资产实施摊销,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根据“虚提”折旧与摊销后的资金对高校整体资产的升降状况进行科学准确评价。首先,构建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改变过去将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中心的思想,突出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的离任审计模式,加强在职时期内的审计,转变过去的事后评价方式,侧重于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对经济责任审计实务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创新。其次,实现多样化的审计手段;通过账目审计、问卷调查等各种手段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系统健全性,积极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协作和交流,共同对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最后,发挥审计成果的效用,为相关领导人员的监督考核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不断拓展审计成果范围。endprint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科学评价历史业绩外,还必须不断强化高校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效率。采用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在职干部人员的落实情况进行科学有效评价,提高干部人员的科学发展观念,对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进,针对高校办学特点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制度保障。

(三)强调工程建设全程审计

对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进行审计有助于增强资金的整体利用率,由过去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转变为对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审计,高度重视基建修缮审计范畴内的内控审计工作,深入分析工程各环节的管理状况,科学评价各环节审计结果,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由于新制度要求将基建数据放到高校财务总账目中核算,适当的减少了会计主体数量,防止了基建工程竣工结束后固定资产一直无法结转的问题,等。以上种种变化,均為全过程审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审计已经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中的基本内容,而其有效实践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化转型具有现实意义。

(四)加强后续审计,健全审计公示制度

后续审计主要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方式及实现了理想的效果而进行的跟踪审计,构建一套完善的后续审计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内容,后续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应深入调查被审计单位纠正后的实际效果,明确各项制约审计目标贯彻的因素,将审计处理方案全面渗透到被审计单位中,通过审计成果促进高校内部审计的实效性。

当前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将审计意见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审计公示制度,实现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融合,不仅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实效性,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的行为越来越规范。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板报等手段加大审计推广力度。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构建审计公示制度已成为必然,能够及时有效落实高校审计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具有复杂性特点,且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强化内部审计效益,做好必要的预防工作,以传统审计工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化技术加快推进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责任审计等工作,培养专业化程度及职业素质高的审计人才,各职能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协作配合关系,努力寻求有利于内部审计转型实践的措施手段,明确关键点,总结成功经验,突出新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