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7-11-10代强

南北桥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代强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不仅是要让教师“教”的作用得以发挥,也需要让学生“学”的作用得以发挥,同时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并重的教学培养模式,以便令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获得有效地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教学相长 学思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97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教育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浪潮,加上高中数学中涵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得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双重挑战。同时,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新的需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迫切的需要得到更新,以便使一些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因此,为了让高中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以求获得切实有效地改进策略。

一、教学相长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二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即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成的教学闭环,若要想让高中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地开展,那么就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令其具体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因为,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学的成功与否判断非常简单,不是要看教师到底教授了多少内容,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

所以,学生的“学”是极为重要的,这既是以往教学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是当前教学需要抓住的问题。随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断开展,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再是实施教学的教师,而是进行学习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有效达成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相关目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教师要进行努力外,还需要学生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令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形成一个良性的持续循环,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教学相长”。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習过程从来都不是一个被动的尴尬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通过学习来选择有用的和可用的知识,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完成知识的内化,最终完成相应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可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认识到了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所以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开始进行回归,一方面回归到教师的“教”之上;另一方面回归到学生的“学”之上,使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以有效保证。

与此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虽然为了使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好,需要有意识的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学生的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学作用的轻视,因为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的存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提及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此种教育模式下的“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流于形式、流于被动的不良情况,教学的整体效果是极不理想的。

比如,教师在“教”的时候,除了要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关注外,还应将目光放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之上,同样是对学生进行概率的知识教学,如果只对概念、公式、例题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按照所谓的“套路”来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会高的,整个学习都会落入一个较为被动的境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可是如果教师能够将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那么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被成功的唤醒,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变得高效起来了。

当然,教师除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之外,还可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出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对学生辅以必要的引导,将一些学习的方式或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学会”慢慢的转变为“会学”,比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衍生方法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导学学案的辅助下开始尝试着去进行自学,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能够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为和谐的相处,最终学生才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此时学生才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的学习。

二、学思结合

严格的说来,学并不是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终点,而只是达到重点的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项手段,最终的归宿是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在“用”中可以让学生成果得到必要检验,并使其得到有效地巩固;另一方面,将数学知识不断地去进行“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认识得更为深入,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此时,学生所学到的高中数学知识才更为实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除了是“教”和“学”的相互结合外,还需要考虑到数学思维模式对实际数学知识学习的影响,即需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思考,以便让问题得到更为深入透彻的探究。

总的来讲,高中阶段的学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多喜欢在学习中去进行思考和探究,以便能够将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若教师能够把握好对学生的引导,将教学的相关要求予以逐步提高,那么就可以让学习的目标得以有效提升,不再只是单纯的对“教”和“学”的问题进行关注,而是要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进行思考,做到“思学结合”,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很有必要。比如,将数学思维模式引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令教师开始采用数学模型来教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下开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把原本抽象的问题转变为简单、具体的问题,进而让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以便学生更能体会到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才会得以有效提高。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所面对的是新形势、型任务、新挑战,教师要致力于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淘汰,通过不断的反思来促使教学得到有效地改进,让师生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学思结合,以便为教学带来巨大的改变,使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令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更为有效地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教学相长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