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图景的应用浅析
2017-11-10李富国
李富国
【摘 要】目前物理图景教学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将基于当下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研究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图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丰富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理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物理图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79
物理图景作为一种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和具体,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为便捷,印象更为深刻。而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成绩高低、教学效果好坏不仅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课程的评分,更能决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此,为了能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益,教师应充分运用物理图景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联想力,充分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适用物理图景教学方式的意义所在
(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兴趣点,对物理课程予以適当的改善,将物理教学环境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情景,并使用新鲜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将物理知识化繁为简,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并且,物理图景教学方式是将各物理知识点以合理、科学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更为直接观察各个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库。另外,随着各校教学设备的提升,不少学校的班级都具有多媒体设备。很多教师通过将多媒体设备与物理图景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将物理图片或者视频更直观的摆在学生眼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愈加的浓厚,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也大幅提升。
(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使用物理图景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死板的物理话语生动化,就可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联想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及双向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可以有效推动物理教学现代化的实现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人们学习的脚步,学生只有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速度。绝大多数教师为了保障学生能跟上学习速度、与时代保持一致,通常都会选择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技术等等。同时,物理教学也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物理图景教学方法正符合了该发展趋势,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物理知识具象化,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仅依靠文字和想象来进行描述,可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说,使用物理图景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将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直接展示给学生,并将困难的物理实验简单化,促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顺畅的开展物理学习活动。
二、物理图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实验来构建物理图景
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者能对物理知识的概念、规律和过程进行验证,进而确保物理知识的正确性。另外,由于物理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教师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学生会惯性的认为物体的运动必须要有力的维持才行。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用小推车、毛巾、棉巾以及木板来来进行实验。在毛巾、棉巾以及木板的一头搭建一个斜台,然后将小车从斜坡上推下,进而看小车在毛巾、棉巾以及木板不同材质下的运动状况,进而得出力对物体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会由于材料长度的限制,小车会在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停滞下来,观察时间较短,学生头脑中的图景形成较为模糊,现象的解释也容易出错。但是,如果避开这一现象,就会阻碍学生对物理试验的观察。因此,课堂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应对小车的运动状况进行反复的操作,促使学生能进行清晰地观察,教师从而就可以对小车的运动距离和受力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假设小车受到的阻力更小,木板更加光滑,小车在斜坡滑下来之后运动的距离会更远。通过分析、假设,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验得出“阻力越小,物体惯性运动的越远”的结论,也就是说,小车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是可以一直运动下去的。最终,学生就可以得出“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的结论了。通过该实验,学生构建出了具体而形象的物理图像,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学习效果也大幅提升。
(二)基于实际生活来构建物理图景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经验,这些旧的认知和经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应基于该规律,对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认知加以利用,将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生活情景作为物理知识的学习基础。音觉作为人类最敏感的五觉之一,其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反应作为强烈的就是与声音有关的问题了。但是,虽然学生很熟悉声音,却对声音的产生原理不够了解。实际上,声音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将手放置在喉部,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喉咙部分有震动感,或者将桌椅向前或者向后拖动一点,就能感觉到桌椅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也在不停地震动着。由此可见,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通过将这些物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就能让学生更容易将对物理知识产生联想,并形成相应的物理图景,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实际上,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对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更为为了完善自我,并不断培养自身对物理知识的图景构建能力,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最终提高我国初中物理教育的教学水平,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刍议物理图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4):61.
[2]王亚琴.初中物理学中物理图景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5(1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