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龙、德昂等云南“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调查

2017-11-10陆国田段意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质少数民族云南

陆国田+段意梅

摘 要:目的:通过对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比较分析,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整体提高和对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学支持和人文关怀的目的。方法: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8所地州高校的1 618名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类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女生BMI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阿昌族男生的平均值已达到偏胖程度;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处于不及格水平,女生独龙族、怒族、阿昌族处于不及格水平;男生力量素质、男女生速度素质、男女生下肢力量、男生耐力素质较弱;极少数民族女生耐力素质比云南省汉族女大学生要差;极少数民族男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耐力素质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力储备能力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遗传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俗影响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5-0067-06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s physical fitness, and achieve the scientific support and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minority undergraduat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undergraduates of the six minority ethnics in Yunnan.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ody figure, body functions,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1618 minority undergraduates in 8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in the minority ethnic areas of Yunnan. Results: Female undergraduates' BMI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The average BMI of Achang minority has reached overweight; Lung Capacity and Body Mass Index of all male were substandard, and female Dulong, Nu, Achang were substandard; The strength quality of male, speed quality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the lower limb strength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endurance qualities of the male were poor; The endurance qualities of extreme minority ethnic female were worse than the Yunnan Han ethnic female; The Lung Capacity, Body Mass Index and endurance quality of extreme minority ethnic male and fema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cardiac reserve capacity of extreme minority undergraduate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Conclusions: Genetic factors,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ing habits have affected the health status of extreme minority ethnic undergraduate.

Key words: Yunnan; minority; extreme minority ethnic; undergraduate; physical fitness

青少年學生体质关系到国家教育战略实现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发展[1],因此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2-3],我国自上而下都在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也对大、中、小学生及少数民族的学生体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我国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各地州高校里有一部分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如独龙族、德昂族等等,这部分群体因为数量较少,没有引起相关专家、学者及体育工作者的重视。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提出合理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本研究在国家要求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基础上,利用课题组成员的优势,收集了以云南省生源为主的地州本科院校的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数据,包括大理大学、玉溪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文山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普洱学院8所地州高校。极少数民族由于人口少,聚居地相对集中,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种族差异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状况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4],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群体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endprint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就读于大理大学、玉溪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的8所地州高校的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6个极少数民族的 1 618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独龙族207人(男109人、女98人)、德昂族236人(男112人、女124人)、基诺族271人(男138人、女133人)、怒族286人(男147人、女139人)、阿昌族296人(男152人、女144人)、普米族322人(男169人、女15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法

测试仪器主要有肺活量测试仪(CSTF-FH)、立定跳远测试仪(CSTF-TY)、身高体重测试仪(CSTF-ST)和坐位体前屈测试仪(CST-FZT)等仪器设备。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50 m跑、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测试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

1.2.2 变量定义

BMI指数=体重(kg)/身高2(m2),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评分办法参照《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

1.2.3 统计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统计和归类;再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学处理。计量以“平均数±标准差(x±s)”“达标率(%)”来表示,学生体质健康特征采用基本描述,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1.2.4 对比分析

对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把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白族、云南汉族和全国平均值水平进行比较,以直观了解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极少数民族人口情况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除主体汉族外有55个法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少数民族人口之和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1/10左右。在这55个少数民族中,有一部分民族人口极少,只有几千到几万人,而且这些民族居住相对集中,我们把这部分民族称为“极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坐落在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等国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民族孕育共生的景象,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其中有6个民族人口低于5万,分别是普米族42 861人、阿昌族39 555人、怒族37 523人、基诺族20 899人、德昂族20 556人、独龙族6 930人[5]。

2.2 云南省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

2.2.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人体的外部形态特征[6],全国学生体质测试中,把身高和体重作为主要的测试指标。通过身高和体重衍生出派生指标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7],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标准。目前我国所用的BMI参考标准是在国际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当BMI<18.5为偏瘦、18.5≤BMI≤23.9为正常、BMI≥24.0为超重、24.0≤BMI≤27.9为偏胖、BMI≥28.0为肥胖、BMI≥40.0为极重度肥胖。

统计发现,男生极少数民族平均身高基本都在1.68 m~1.69 m之间,普米族的平均身高只有1.64 m,阿昌族男生的体重平均值相对较大,男生6个极少数民族BMI平均值除阿昌族外,其他5个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阿昌族男生的平均值为24.17已达到偏胖程度;女生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身高的平均值低于1.60 m,怒族、阿昌族、普米族的身高平均值高于1.60 m,女生6个极少数民族的BMI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见表1、表2)。

2.2.2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主要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体质测试中主要体现在心肺功能上,为了便于测量与评价,我们通常以肺活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判定学生心肺功能的好坏[8-9]。肺活量体重指数是指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主要用于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群体进行客观的定量比较分析[10]。我国制定了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年龄段的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评分标准,大学阶段男生:78≤肺活量体重指数≤84为优秀、68≤肺活量体重指数≤77为良好、55≤肺活量体重指数≤66为及格、47≤肺活量体重指数≤54为不及格,女生:64≤肺活量体重指数≤70为优秀、54≤肺活量体重指数≤63为良好、43≤肺活量体重指数≤53为及格、35≤肺活量体重指数≤42为不及格[11]。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见表1、表2。统计结果发现:男生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小于54,处于不及格水平;女生中德昂族、基诺族、普米族处于及格水平,而独龙族、怒族、阿昌族处于不及格水平。

2.2.3 身体素质

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它是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非常重要的指标[12]。国家已日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甚至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3]。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见表3、表4。

通过对云南省极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统计发现(见表5):男生引体向上的及格率为79.94%,1/5左右的男生不及格,引体向上需要克服自身体重,可以有效反映男生的上肢力量;50 m跑达标率男生高于女生,但是女生的优秀率9.25%高于男生的5.32%;女生仰卧起坐达标率较高,只有1.94%的女生不及格,说明女生的腰腹力量较好;男女生的立定跳远达标率基本相同,不及格率分別是12.32%和11.17%,说明男女生下肢爆发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较多;女生的800 m跑不及格率明显低于男生1 000 m跑的不及格率,而且优秀率也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耐力素质优于男生。从总体的达标率来看,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的大学男生力量素质、男女生速度素质、男女生下肢力量、男生耐力素质较弱,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endprint

2.3 极少数民族与白族、云南汉族及全国大学生纵向比较

在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为更清楚了解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整个云南省和全国的体质健康水平,将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与云南省人口最多的白族大学生、云南省汉族大学生及全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见表6、表7)。白族人口200万左右,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苍洱地区,随机选取8个地州高校的486人白族大学生(男生264人、女生222人);随机选取父母籍贯都在云南省的汉族大学生532人(男生324人、女生208人);全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参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统计结果见表6、表7。男生: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数据与白族大学生相比,此两项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引体向上数据与云南汉族大学生的此项数据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 000 m跑数据与云南汉族大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BMI值、50 m跑与全国大学生平均值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与体重指数与全国大学生平均值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女生: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 m跑与白族大学生的此三项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800 m跑与云南汉族大学生的800 m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BMI值、仰卧起坐与全国大学生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肺活量体重指数和800 m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 身体形态指标

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身高的平均值均小于1.70 m,低于全国1.72 m的平均水平,体重也低于全国63.5 kg的平均水平;女生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身高的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重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身高、体重普遍低于全国大学生同龄平均水平。身体形态指标受遗传因素、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俗影响[14]。处于低纬度地区的云南省大学生身高普遍低于处于高纬度地区的大学生[15]。另外,处于高原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很多极少数民族保留了刀耕火种、山地种植、畜牧采集、农耕生产生活方式[15],主食多以玉米、小米、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饮食结构相对单一。如独龙族日食两餐,早餐一般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块生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6个极少数民族中阿昌族男生BMI值处于偏胖水平,可能与阿昌族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阿昌族生活在高黎贡山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 身体机能指标

本研究中体现身体机能的指标是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从肺活量数据来看,男生:除阿昌族肺活量数值相对较高外,其他5个民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阿昌族男生肺活量值相对较高可能与其体重相对较大有关。女生:怒族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低,怒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邻国缅甸的克钦邦北部高黎贡山区及恩梅开江上游地区也有怒族居住。男生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小于54,处于不及格水平;女生中德昂族、基诺族、普米族处于及格水平,而独龙族、怒族、阿昌族处于不及格水平,6个极少数民族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并不占优势,但生活在高原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耐力项目适应能力较平原学生强,如在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测试完后,云南少数民族学生测试后的头疼、恶心、呕吐等现象明显轻于来自省外的大学生,说明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力储备能力较强,这可能跟云南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高原、从小在家务农、经常爬山、上学走山路有关[15]。

3.3 身体素质指标

男生:怒族的立定跳远成绩相对较弱,平均值只有195.75 cm;50 m跑成绩独龙族和德昂族平均成绩高于8 s,相对较弱;柔韧素质德昂族相对较差,平均值只有6.32 cm;引体向上怒族最好,阿昌族相对较弱;耐力素质方面阿昌族较弱。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怒族相对较弱;阿昌族速度素质相对较差但腰腹力量相对较好;普米族耐力素质相对较好。从男女生的身体素质达标率来看,速度素质方面,女生的优秀率要高于男生,但是不及格率也高于男生,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男女生的下肢力量达标率相差不大;耐力素质方面,女生的耐力素质要好于男生。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6个极少数民族身体素质指标优秀率各有千秋,部分指标相对较差,无总体明显较弱的民族。尽管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受当地经济、气候、生活习惯等影响,但是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爬山、上学走山路等等,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3.4 极少数民族与白族、云南汉族及全国大学生平均值比较

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与白族大学生及生活在云南省的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极少数民族女生耐力素质比云南省汉族大学生要差。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全国的平均值对比发现:男生中极少数民族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耐力素质也低于全国平均值;女生中肺活量体重指数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耐力素质测试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力储备能力要好于来自平原地区的学生,即耐力测试后的不良反应较轻,对于生活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及汉族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小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作为云南省人口最少的6个极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部分群体人口相对较少,容易被忽视。通过测试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而对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干预,了解各个民族不同的体质健康特征,对症下药。另外,各地州高校应该加强校内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健身需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作为云南省地州本科院校除了按国家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外,还应该跟当地的民族、民俗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把民俗体育活动引入体育课堂中,以促使更多的民族学生深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在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加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增加体育社团数量,提高体育社团的活动质量,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平台。总之,大学生体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endprint

参考文献:

[1]刘耀荣,周里,等.11-13岁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80-84.

[2]李芳,司虎克.国际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40-45.

[3]姜志明,周涛.中国与发达国家学校体质健康教育比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5):110-114.

[4]潘聚仟.广西仡佬族与壮族中小学生体质差异比较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4,6(3):144-149.

[5]杨霞.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 (1):96-98.

[6]周汉宇,史红强,等.大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6):80-84.

[7]王東升.对独立学院学生体质测试的统计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24-128.

[8]杜发强,樊晶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3):60-67.

[9]王瑞元,周越,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71-82.

[10]尹小俭,杜建强,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1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6-130.

[1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232.

[13]陈善平,张中江,等.学校体育政策态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110-115.

[14]周鑫,康钧,等.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傣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04-709.

[15]黄伟.云南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138-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质少数民族云南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