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作文周“利”》的故事

2017-11-10郭建涛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小册子练习册梧桐树

郭建涛

三十年前,我在枣驼小学读书。

在我回忆的文字中,学校是这样的:

学校的建筑,是类似四合院的一圈平房,院子中央是花池,池边有几棵大梧桐树,粗可逾抱,是课间乘凉、玩耍的好所在。

我最初的教室在南边那一排中间位置。蓝砖房,檩梁顶。蓝砖本就寿命短,时间一久,再受潮,砖身就松散剥落,没有了方正的棱角。窗台以下的墙缝间,到处是灰泥和砖面混合的粉末。檩梁想是就近伐来,粗略加工后架到房上的,树干弯曲,粗细不匀,有的为了凑够长度,把尾稍分叉的地方留下,像把叉子一样钉在墙上。教室里还支着两三根立柱,和檩梁一起,共同支撑这方学习的天地。没有桌子,用砖垒起两个垛,上面架一块厚厚的水泥板,就成了课桌。

跟物质上的匮乏简陋一样,学习上的资料,除去课本跟练习册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偶尔来个卖小册子的。那小册子素颜向人,不加装祯,巴掌大小,作业本般厚薄,密麻麻印些数字,名字叫作速算什么的,两毛或许是五毛一本。我不大爱这些数字,所以一毛钱也没花过。

但我竟有了一本《作文周刊》。怎么来的,却是记不清楚了。许是老师给推荐的,许是在那小书商手里买的,许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总之,我是有了这么一本宝书。

这书,有练习册那么大,有课本那么厚。黄乎乎的皮,许是叫牛皮纸吧,比包点心的草纸厚多了,也韧多了。封皮居中靠上,印着四个大字——“作文周利”!“作文”是知道的,“周利”做什么用,却是毫不知晓。且不管它,故事好看就行!于是,课上在桌面下,课下在桌面上,偶尔还跑到大梧桐树底下,边玩耍边瞅两眼那书中的文字。

从这书里,我学到了“生搬硬套”这个词,讲小猴子死学什么什么经验,弄巧成拙。我囫囵吞下它,许多年后才弄明白它的含义。还有一篇文章,讲一位从山区来的同学特别简朴,可是捐款时非常大方。这为我以后听老师讲“对比”啊、“欲扬先抑”啊,悄悄打下了根基。好像还有一篇讲“我”家的狗如何如何,可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家就养过一只狗,遭際与此狗相类。后来有一次作文,我模仿着人家的样子来写我家的狗,以致引起老师的怀疑——小小孩童,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作文周刊》看完了,我才知道“利”非“利”,乃是一个“刊”字。这又给了我读书以外的一个教训:读书要认真,马虎不得。

三十年过去了,我辗转回到枣驼小学教书,物换星移,物是人非。只剩院子里的大梧桐树在光阴里静默,当年在树下铺着《作文周“利”》弹玻璃球的小孩子,却不知哪里去了……

2017/5/23

在枣驼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册子练习册梧桐树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练习册
练习册
雨中的梧桐树
梧桐树下
留 白
神奇的练习册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
那棵梧桐树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