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分析
2017-11-10刘文兵
刘文兵
摘要: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当的那部分学生就因此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已经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衔接;教学
一、出现的问题
高中数学较之初中数学从内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因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甚至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放弃学习数学。直接影响以后高中三年的学习。只有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初高中数学的变化
在全国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当下,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纳入大纲。它是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三个基本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要求“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高中与初中数学相比:思维方式从直观到抽象;学习内容从单一到复杂;语言表述从浅显到严谨;分析计算从定量到定性。同时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把抽象复杂的“函数”必修一部分放在高一学习,因此高一新生普遍觉得数学难学。
(一)教材的变化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接近生活。而高中数学以严谨简练,抽象概括的语言方式叙述,理论性强。
初中教材的特点:对概念的没有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许多定理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教材难易梯度平缓,比较直观。
高中教材的特点:概念叙述严谨、规范、多而抽象;定理论证严谨逻辑性强;知识内容难度都明显加大;新教材内容的调整降低的幅度小,甚至没有降低。因此,初高中新教材的内容调整后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如初中数学教材对二元方程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因式分解、不等式、分数指数幂等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而这些在初中教材中“浅、少、易”的知识在高中学习中要求熟练灵活运用,起点升高,难度加大。
(二)教法的变化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因此题目并不具有选拔性,学生比较容易考得高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而高考作为为高校选拔好成绩的学生的较公平的方法,其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
在升学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在初中,很多老师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用机械的、便于操作的确定方式,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同时课堂容量小,练习时间长,甚至一些题通过反复练,达到机械记忆的效果。学生依赖于教师提供的解题套路,通过反复多次练习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而高中数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练习时间少,要求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高考难度的压力下,高中教师往往加大课堂容量、补充并加深知识,造成高一新生的不适应。
(三)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生在学习上依赖心理很明显。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会自主独立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于老师或者家长讲解,依赖性较强。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法变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课堂上忙于记笔记,但对要点听不全,没有跟上老师思路,或者某一知识断片,一节课就像听天书;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总结知识间的联系,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新生普遍存在能听懂但不会做题,作业会但考试不会的情况。花了较多的时间学习数学,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學习能力的脱节
一些学生思想松懈,认为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在初三发奋就轻而易举地考上高中,因此认为在高一、二也不用太用功,只等高三再努力也会考上大学。
初中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仅限于四则运算,公式参量较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思想要求不高。
高中数学更抽象,逻辑思维强,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要求较高。
三、做好初高中衔接的主要措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思想和能力虽然在初中数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高一开学初,教师可通过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围绕高考大纲和教材,将初中所学较简单而高中要求较高的内容集中复习加深,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所感受到的难点和兴趣点,将探究的某一些环节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和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明确高考对高一内容的相应要求,注重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基本方法思想。另外,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帮助其找到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是学习方法改变。针对高中数学内容多、进度快、学生易忘记等特点,注重知识的循环复习,增加错题本,注重总结。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合理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教师的要求和帮助下,尽快适应高中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