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民族音乐调研报告
2017-11-10杨琳琳
杨琳琳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民族音乐调研报告
杨琳琳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达斡尔民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内蒙、新疆等地。根据地域特征又分为四个方言区:莫力达瓦、海拉尔、齐齐哈尔和新疆塔城方言区。本文主要研究在新疆塔城达斡尔聚居区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达斡尔民族音乐的生成与发展状况。
新疆塔城;达斡尔;民族音乐
前言
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中,达斡尔被翻译为:“达呼尔”“打虎尔”“达乌里”“达瑚里”等称呼。建国后第二次民族识别时,最终确立了“达斡尔”这一民族族称。一直以来,学术界都对达斡尔族源进行探讨和研究,从契丹说、索伦说到蒙古说,直到20世纪末,最终从“分子考古学”研究的角度确定了达斡尔契丹后裔学说。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采风、访谈等形式,探讨新疆塔城达斡尔民族聚居区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达斡尔民族音乐的起源、生成和发展状况。
一、文化生存的根基
(一)达斡尔语言对音乐的影响
达斡尔民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造就达斡尔人较高的语言天赋。新疆塔城地区的达斡尔人多精通两三种语言:达语、汉语、哈语,少数人甚至精通六七种语言:达语、汉语、哈语、蒙语、维吾尔语、俄罗斯语等。由于人口较少、居住分散,达斡尔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仅能听懂达斡尔语,但已不会运用了,精通达语的人群老龄化严重。另外,达斡尔族歌词一般用汉文、哈文或蒙文记录,这势必使达斡尔音乐发展受到影响。
在塔城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开放包容的达斡尔人也积极接受其他民族文化,借助语言优势创编达斡尔歌曲。笔者在调研期间就曾多次听过不同民族语言的同一首音乐。如,2017年8月6日夜,塔城阿西尔乡上阿村民间艺人青玉兰,分别用达斡尔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演唱自己改编的回族歌曲《两只小山羊》。
(二)歌词的翻译
塔城地区特殊的地理因素、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环境,使得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达斡尔人借语言优势,借用其他民族旋律创作达斡尔歌曲,最具代表性的是借鉴塔塔尔民族音乐。同时,将达斡尔民族语言翻译成其他民族语言,将达斡尔族音乐翻译成其他民族音乐。在翻译技巧上也多有讲究,依据达斡尔族音乐歌词的基本意思,按照原达斡尔歌曲的韵律情况和押韵程度进行重新翻译,创作成为歌曲,一般由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创作改编,如:《彩云之乡》《云雀》《那奇亚—尼那阔》等歌曲。
三、民族共生文化的互溶
塔城是一座典型的多民族融合的城市,总人口135.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45.6%,包括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29个民族。通常,普通的塔城家庭包含着多个民族成分,新一代“二转子”(塔城方言)也越来越普遍,他们受着多个民族文化影响,自身也兼具多民族文化特征。
(一)俄罗斯文化对达斡尔民族的影响
新疆塔城的俄罗斯族人多由俄罗斯迁徙而来,主要分为两部分:1851年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通商章程》,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设立贸易圈,俄国人享受通商特权,大批俄罗斯人从沙皇俄国前往塔城定居的商人;另一部分是19世纪中期到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带回的俄罗斯家眷。塔城的俄罗斯族生活一百多年,影响着本地区文化发展,使得这座小城也充满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在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下,塔城不仅具有闻名全疆的马洛什(冰激淋)、列巴(面包),而且音乐在俄罗斯文化影响下,俄罗斯风味也更浓。
1.手风琴文化
手风琴从20世纪传入新疆后,成为塔城一件大众化乐器,因其携带方便、音色轻快,很快受到塔城人喜爱。无论是正规教学,还是民间娱乐,哈萨克、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人都离不开手风琴。它不仅可以作为歌曲伴奏,还常常作为民族舞蹈说唱的伴奏。塔城的学校一般都设置有手风琴课程,政府还筹建了大型的手风琴博物馆。
2016年9月28日,塔城成功举办一次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千人手风琴大会“,世界手风琴大师瓦罗尔·沙士耶夫亲临现场,为表达自己对塔城的深爱,特意向塔城手风琴博物馆捐献了陪伴自己成长的手风琴。同年,举办了首届手风琴艺术节。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在塔城设立了手风琴考级培训基地。
2.手风琴博物馆
2006年,塔城市建立了闻名省内外的手风琴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着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造型各异的手风琴,约七百余件。手风琴从欧洲品牌迈巴赫到中国品牌东方红、百乐牌、鹦鹉牌等,年代考究的手风琴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音乐故事,琳琅满目、造型别致的手风琴宣扬着塔城的音乐文化,吸引着远方到来的宾客。
3.曼陀铃
曼陀铃受俄罗斯人影响传入塔城后,受到老年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在各种大型聚会场所邀请艺人演奏,已故的达斡尔音乐传承人甲子老师,在2015年达斡尔“沃其贝节”上,就与“东北老家”的兄弟们用曼陀铃一起演奏乐曲。目前塔城仍有少数达斡尔人使用曼陀铃,但普及程度远不及手风琴、电子琴。
(二)哈萨克文化对达斡尔对影响
1.乐器“确库尔布日”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在不断迁徙中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达斡尔与哈萨克文化交融已久。新疆达斡尔族中,流传着一种叫做“确库尔布日”(“确库尔”达斡尔语为弹,“布日”达斡尔语为琴,此为达斡尔语言中的“弹琴”之意)的乐器。笔者访谈这件乐器制作者郭·巴尔登老人和鄂·富常老人之后得知,确库尔布日这件乐器是20世纪50年代时期,塔城达斡尔族巴尔登老人经过实地考查调研,一位达斡尔老太太(据说为达斡尔已故民间歌手宫花)向巴老描述的一件失传的达斡尔乐器,老太太年事较高、表述能力也有限,只诉说了大致形状。根据老太太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借用冬不拉的原型,制作出一件有13个品位,两根尼龙弦,梨形版面的弹拨乐器;曾被叫做“东卜尔”,但为了与“冬不拉”区别开来,巴老用达斡尔语命名为“确库尔布日”,即达斡尔语中的“弹琴”之意。“确库尔布日”经过不断地改良,融入达斡尔文化元素,把普通琴头制作成曲棍球状,无品,二弦,五度定弦,不规则面板上装饰着哈萨克花纹的弹拨乐器,最终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乐器。
2015年“沃其贝节”上艺人托汗用 “确库尔布日”演奏哈萨克舞曲《黑走马》。这种乐器从新疆达斡尔流传到黑龙江地区,但新疆塔城会使用这件乐器的达斡尔人屈指可数,这件民
族乐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保存至今。
2.达斡尔舞蹈
新疆达斡尔民族在塔城已经生活了250多年,加之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居住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达斡尔舞蹈也发生了变化。从风格和特点上来看,保留着达斡尔传统舞蹈中的肩、腕、胯部位的基本动作。哈萨舞蹈《黑走马》是模仿马步的舞曲,主要在手上动作,而腰部以下动作不变,不断反复。相类似的抖肩部动作,欢快活泼的舞曲,让人确信二者不无联系。
(三)塔塔尔文化对达斡尔的影响
我国境内的塔塔尔族主要是由喀山、谢米列契、斋桑等地迁徙而来,目前塔城的塔塔尔民族人口较少,但对整个塔城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
1.音乐的传承
塔塔尔民族迁徙到新疆有两个因素:一是经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俄签订通商条约,塔塔尔人与中国贸易活跃,大部分商人前往新疆贸进行商贸活动。二是逃难。19世纪30年代俄国农奴制度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逃难到中国;20世纪30年代,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被打击的地主、小商人、资本家为躲避战火逃往新疆。
塔塔尔音乐具有典型的西方个性,热情开朗的达斡尔人也非常喜欢塔塔尔音乐,塔城尔有句传言:“塔塔尔音乐都是达斡尔人留下的”。塔城的塔塔尔音乐是否为达斡尔民族助其传承,需进一步考证,但目前达斡尔民族中的确传承着塔塔尔的文化。
塔塔尔族中有一种对唱歌曲《巴拉米斯肯》,也为达斡尔聚会取乐时候重要的曲目,宴请、聚会的场合,在手风琴伴奏下,两位歌唱演员设法提出难题,让对方回答,直到难住对方。这首曲子有固定的旋律,即兴发挥唱词,这和哈萨克等阿肯对唱极其相似。
2.音乐的创新
塔塔尔音乐对达斡尔民族的的影响还体现在歌曲的创作上,达斡尔人喜欢节奏轻快的塔塔尔音乐,同时也深爱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因而赋予塔塔尔歌曲新的面貌,常常借用塔塔尔歌曲的旋律创作达斡尔歌曲。塔城达斡尔中流传甚广的一首曲子《思念》,也是大部分达斡尔人耳熟能详的歌曲,用塔塔尔的旋律,配上了达斡尔歌词,得到两个民族的认同,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各民族中广为流传。
图1 2015年“沃其贝”节上民间艺人托汗演奏确库尔布日
四、民族融合的动因
(一)多民族家庭
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中,不断充实自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音乐在保持自己原有演唱风格情况下,从歌词、乐器、节奏形式等各方面都吸收其他民族音乐。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塔城家庭的组合形式。据调查,塔城家庭中多为多民族组合家庭。
表1 塔城家庭的多民族组合家庭
(二)开放包容的心态
另一方面在于塔城人的包容心态,真正做到民族文化平等,塔城人不拒绝、不排斥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积极接受多元文化融合,各民族文化在相互适应中不断发展,在民族相处中,各民族文化也相互影响。
(三)文化艺术氛围
1.学校教育
多民族汇聚的塔城设有专门的民族学校,使用汉语教学,各数民族学生一起学习,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2.民间组织
高度融合的塔城各民族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事业。达斡尔族建立了“塔城市达斡尔历史与语言学会”,锡伯族建立了“塔城锡伯文化学会”,塔塔尔建立了“塔城塔塔尔族协会”等,各学会间学习、交流密切。如:2017年6月8号达斡尔民族的“沃其贝”节日上,塔塔尔族协会献上塔塔尔民歌《呵呵依的勒》,锡伯族文化学会献上锡伯舞蹈《弗尔墩费荪叶尔哈》;2017年7月22日塔塔尔民族的“撒班托依”上,达斡尔的民间歌手蔡玉萍献艺达斡尔歌曲《今年春天》,哈萨克族歌手献艺《玛依拉》,俄罗斯歌手们献艺《喀秋莎》。
3.社会活动
塔城人能歌善舞,无论婚嫁喜庆还是升学宴请,民族亲友相聚娱乐,主人会邀请专门的键盘手为众宾友助兴伴奏。用餐完毕,宾客们随着手风琴手音乐翩翩起舞,歌、舞、对唱尽情欢乐,不分民族、年龄,有甚者伴奏即兴演唱自创乐曲。键盘手还会准备不同民族歌曲串烧,众人据耳熟能详的曲子即兴转换不同舞蹈。聚会上手风琴经常演奏的曲目见表2。
表2 聚会上手风琴演奏的常用曲目
此刻,各民族音乐汇成一种语言,各民族朋友欢聚一堂,音乐手风琴手成为了弘扬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在轻快的手风琴声中,无论手达斡尔的毕利都尔、哈萨克的黑走马,还是俄罗斯和塔塔尔的踢踏舞,而或是现代交谊舞,人们都轻车熟路地驾驭着不同风格,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传承和发扬着民族传统文化。
4.家族传承
家庭对个人影响巨大,家庭的文化氛围,影响着社会发展,由于民间音乐的特殊性,大部分音乐也需要家族传承。在调研了解到,家庭中长辈爱唱爱跳的家庭,后代也能歌善舞,爱唱爱跳,歌舞音乐多为长辈传承;不擅歌舞的家庭,后代一般也不喜歌舞,但会是一位非常棒的观众。
5.当地政府的支持
塔城地方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秉承“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工作理念,塔城市进一步规范了各种民间文化组织和协会,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型手风琴博物馆,筹资修建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筹办了多次大型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2012年首指、2016年复拍的大型情景歌舞剧《家园之恋》,是塔城地区融情文化的缩影和写照,为塔城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2015年,塔城市文化局组织编撰的《油画中的塔城》,纳入塔城地区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课外教学活动中,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好评;2017年4月22日,塔城市“手风琴角”建设工程重启,以点带面在全市铺开,营造了“处处有琴声”的文化氛围。
[1]丁石庆.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8.
[2]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达斡尔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江梅,卢萍.略论新疆俄罗斯族的形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1).
[4]彭文钊.俄罗斯历史[M].北京:北京大学,2016.
J607
A
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移民背景下的音乐嬗变”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GRI2016125)。
杨琳琳(1987-),女,汉族,四川资阳人,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