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功能与形态结构互补的音乐分析
——以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
2017-11-10赵盈娜
赵盈娜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曲式功能与形态结构互补的音乐分析
——以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
赵盈娜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多种音乐语言、音乐元素相结合的产物。对音乐作品进行的音乐分析也应当多样化、多元化。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中第二乐章是一个抒情而极富门德尔松韵味醇美的乐章。在对其进行曲式形态划分基础上,结合其结构功能的划分,充分挖掘作曲家凸显的音乐语言。
曲式功能;形态结构;音乐分析
当代音乐分析学科的建立,完善了传统单一曲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延伸了分析对象内涵的音乐语言,扩大了分析对象外延的音乐想象,这些所有的分析根据音乐构成元素的不同也出现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例如: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分析法、曲式功能的、分析法、曲式结构原则分析法、依据体裁不同划分的分析法和依据音乐语言主导结构力的分析法等等。
而结合多种分析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努力揭示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展现作曲大师的心路历程和鲜活的内在精神世界,探索音乐本质,探求音乐人生的真谛”[1]。诚然,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其最后几部最成熟的器乐作品之一,它集中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如歌的抒情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采焕发的戏谑气氛。
特别是第二乐章从前一乐章不间断直接转入,行板,D大调,6/8拍,像一首抒情的间奏曲,也有摇篮曲的韵味。在对此曲进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增加其结构功能的划分,深入地、全面地理解此作品音乐元素的有机组合和逻辑发展,呈现其独特的音乐面貌。
一、形态结构分析
整个乐章形态结构采用三段体形式。
三段体中最后还有一个小的尾声,整个乐章结束。
二、曲式功能分析
整个乐章体现了复三部曲式的复合结构特征,结合了并列及再现的结构原则,特别是在整体曲式结构和局部的曲式结构中呈现了一定的功能运动特点,具有很鲜明的功能结构特征。
三级形态结构中的“起句”。
三级形态结构中的“承句”。
三级形态结构中的“转句”。
三级形态结构中的“合句”。
三、曲式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探讨
从乐章整体形态结构看,乐章为三部曲式,从结构的纵向分级来看,属于复合曲式的范畴即由三个级别的形态结构组成,在形态结构原则中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在形态二级结构中,曲式功能则体现了四种功能的对比,乐章以ABCA’四个独立乐段、四种功能运动来陈述音乐,A——起、陈述第一主题;B——承、陈诉第二主题;C——展开新的音乐材料;A’——再现第一主题带变化;再加上小的尾声收拢A’的缩减再现乐段。
四、结语
此曲的基本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其宽广的咏唱着抒情、婉约的主题,甜蜜而又神伤。其在曲式功能陈述方式上则有着《无词歌》的特色,在乐曲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门德尔松娴雅温柔的音乐风格。
当我们再回头来看曲式的形态结构与曲式功能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二者辩证统一,在音乐分析的浩瀚领域,“将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引入音乐分析是非常必要的”[2]。“曲式结构决定曲式功能,曲式功能又反作用于曲式结构[3]”,曲式功能的分析是曲式结构分析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完善。在曲式形态结构的“宏观”基础上,涉及关于音乐元素的曲式功能的更为“微观”的切入分析,解读音乐作品背后更为深刻的音乐情感及音乐体验。
[1]叶小纲.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2]李小诺.从感知觉特征看音乐信息的构成[C].北京: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3.
[3]李汉杰.曲式功能原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J652
A
赵盈娜(1982-),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音乐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分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