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葡萄酒市场水很深

2017-11-09黄微

沪港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灌装酒水酒庄

黄微

周海去年辞职下海,和朋友合伙经营进口葡萄酒。他在上海松江租了一套别墅,开起了酒庄。入行一年多,让他熟悉不少这个行业的“套路”。他说,很多电商号称售卖某酒庄的进口葡萄酒,但那个价格根本买不到该酒庄的正宗葡萄酒。

日前,葡萄酒新锐电商“醉鹅娘”在其微信公众号公开炮轰OEM酒,称目前国内OEM葡萄酒正在形成一种畸形生态,进口商通过过度包装等手段,将低价劣质的OEM酒卖出高价。据其估算,在去年中国葡萄酒市场700亿的规模中,中国消费者多花了300亿元的冤枉钱。

网购助推

葡萄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聚餐佳酿。网购越来越普及,移动端下单增多,线上酒水消费人数逐年增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约有2.1亿的葡萄酒网购消费者,中上等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选择以网购方式消费进口葡萄酒的比重高达49%,80%的新中产阶层都会在节日中饮用红酒,这一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成长速度最快的葡萄酒电子商务市场。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中,葡萄酒的渗透率达到了83%。

在价位方面,56%的消费者选择购买100—249元区间的红酒,81%的消费者则选择进口红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进口红酒。

9月5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携手天猫联合发布《中国人的酒杯——2017天猫酒水消费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国人线上酒水消费习惯日趋成熟,消费者人数保持着42%左右的年增长率,八成销售额来自移动端,其中近七成的线上酒水购买者来自90后、80后。

从线上酒水消费格局来看,葡萄酒的销售额仅次于白酒,是线上酒水第二大品类。2014—2016年线上葡萄酒的销售额年增长率近40%,线上酒水消费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全球化、日常化的趋势。

目前,国产葡萄酒只占线上葡萄酒总销售额的19%,其他的八成来自世界葡萄酒10大产地,其中法国葡萄酒销售额稳居榜首。

OEM的畸形生态

贴标酒也就是OEM酒,多数由酒商注册商标、生产企业代工生产。相比于具有品鉴和收藏价值的精品酒,OEM和各种品牌的量产酒才是供普通消费者日常饮用的。

醉鹅娘表示,目前OEM葡萄酒销售中正在形成一种畸形的生态,进口商利用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了解较少的特点,进口便宜劣质的酒汁来灌装葡萄酒,然后交给经销商接盘销售,为了让消费者产生信任,经销商会将这些低品质酒提价销售,使得价格和品质严重不对等。

醉鹅娘举例称,目前卖得最好的欧洲餐酒(VCE),一瓶VCE平均成本0.7欧元,汇率按7.9计算,各项税费合计48.2%,运费仓储按1.5元/瓶分摊,则到岸成本为9.7元/瓶。但最终这些酒变成了99元6瓶的电商产品、29.9元的引流产品,加上礼品包装后卖到68元,以及在各种经销商手中被卖到99—200元各种价格。为了让这9.7元每瓶的酒卖出个好价钱,经销商往往进行过度包装,惯用的做法或是加礼盒,或是品牌名称和拉菲、木桐、奔富等名酒沾上边,又或是豪华包装:木盒、皮盒、搭配酒具、配金属铭牌甚至收藏证书等等,手段不一而足。

在醉鹅娘看来,目前贴牌酒的乱象正在影响正常经销商的经营,正规经销商的利润反而不如卖劣质酒的。

也有行业人士称,OEM并非洪水猛兽,并不违反行业规则,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处于向大众化发展的拐点期,OEM乱象是阶段性的产物,市场转变尚需时日。

葡萄酒资深专家、智德营销总经理王德惠表示,中国葡萄酒市场不像白酒和啤酒是从低端发展到高端,而是作为舶来品直接从高端起步,随着产品走向大众市场,价格便宜成了重要因素,OEM适应了这一市场需求。

他认为,目前国产葡萄酒行业从种植到品质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国产葡萄酒的品质有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性品质和消费者信任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欧洲、澳洲等主要产酒国同样面临供大于求的问题,多余的产能需要找出口,也促进了OEM在中国的兴盛。

不过,王德惠表示,“300亿冤枉钱”的说法值得推敲。去年国内葡萄酒 700亿元的销量,是进口酒和国产酒的总数,其中国产酒的量更大一些。

定价乱相

虽然醉鹅娘炮轰的是OEM酒乱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定价的混乱。波尔多大区级AOC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国内一般消费者并不容易分辨其品质好坏。

乱象的背后是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从2007年开始,国内葡萄酒进口就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进口葡萄酒的总量已是2010年的4.4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7%。行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2007年葡萄酒进口商为1172家,2016年已增长到5329家。虽然每年都会有进口商被淘汰,但依然有大量新来者涌入其中。

华龙酒业董事长翟山表示,过度的层级供应链加价,造成目前低端酒卖高价的情况,比如大卖场酒,价格至少要三层加价,消费者当然要喊冤枉。目前,葡萄酒价格回归已经是一种趋势,价格向理性回归,供应链的层级也越来越少。

“经常有客户问我,我80元买的葡萄酒口感很不错啊,你的酒为什么卖300元还没有那款好喝?”周海解释说,好喝的酒不一定贵,贵的酒不一定好喝,如果一个人本身不具备品鉴酒的能力,他所认为的好喝不好喝,不是评判标准。对于葡萄酒本身而言,储藏环境、饮用环境、饮用方式等,均對酒的口感有重要影响,越是好酒对环境的要求越苛刻。endprint

王德惠表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乱象会逐步减少,进口葡萄酒品牌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虚高的扫码价

葡萄酒销售业内,存在着一个“潜规则”:扫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进口葡萄酒,实际售价可能只有几十元。

在广州,有一款用正规软件扫码可见的葡萄酒为1399元/支,而实际售价却是11.5元/支。为何相差如此悬殊?一个销售人员称,“都是为了面子,让请客送礼的人感觉拿得出手。这款产品同行业卖158元/支,我们现在‘裸价走量,实际售价138元2箱。”

“高扫码价低售价”的商家不在少数。比如,某酒庄给出的指导价格为6528元/12支,应该是544元一瓶,但实际购买价是299元/12支,即不到25元一瓶,而微信扫码價却为1088元/支,比实际售价高出43倍多。

对于红酒定价的乱象,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红酒定价不规范,也没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酒商自行定价,当然随意性比较大。

某品牌红酒销售人员透露,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数以万计的红酒品牌,拿起手机扫一扫条形码,最为快捷,而且消费者普遍觉得价格越高、品质越好。“就红酒而言,一个品类的条形码售价为1000元,每年还要交100元维护费,这在业内已经是众人皆知的‘潜规则。”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分析称,不少进口商很“黑”,都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趁乱发财。“这就是所谓的销售技巧,标价1299元,最终售价298元,实际成本68元。”在朱丹蓬看来,虚假售价是牟取暴利的手段,商家用打折掩盖暴利。

周海认为,扫码对于鉴定进口葡萄酒的品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越是好的产品,越不愿意做扫码价,“好产品不愁卖,很多品牌酒没生产出来就以期酒的形式卖给酒商了,或者让固定的老客户买走了,怎么会去做扫码?”

“原装”“原瓶”“名庄酒”真假难辨

不少商家还表示,自己出售的葡萄酒都是“原装原瓶”进口酒,甚或在进口国原产地的酒庄进行灌装。

那么,价格高的葡萄酒是不是就没有重新灌装的可能?业内人士透露,越贵的葡萄酒越有可能被“偷梁换柱”,桶装的低价葡萄酒进口后灌装到名贵的葡萄酒瓶中,摇身一变成为名酒。

周海说,葡萄酒分为酒庄酒和商业酒。这两种生产方式基本上决定了酒的层次。酒庄酒,从葡萄园种植、管理、采摘、酿造、灌瓶等所有环节均在酒庄内完成,基本上品质都很高,但是产量低,而且波动很大。比如拉菲庄园(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虽几经扩展,现在正常年份的年产量也只有2万—3万箱;罗曼尼·康帝(La RomaneeConti)更是只有5000支左右的产量。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酒庄酒还有可能绝收。

酒商酒,是指那些从全世界收购葡萄或葡萄汁,在工业化的厂房(或者庄园)中进行发酵、酿造、灌瓶的酒,这种酒一般都是采用现代化的酿造方式,产量基本不受限制,占有80%的市场。“酒商酒与酒庄酒最大的区别在于,葡萄园的种植管理和酿造灌瓶环节不是一体化的。”周海称。

周海还说,现在的假酒,“假”的含义有了变化,其实质是“滴灌增产+酵母定向发酵”。比如,正常一公顷葡萄园能产5吨葡萄,通过电脑控制营养液滴灌,就能达到50吨葡萄酒的产量。产量剧增后,葡萄富含香气、单宁等营养物质下降怎么办?通过“人工酵母定向发酵”弥补就行了,想有香蕉味、紫兰花味吗?增加点香蕉味酵母、紫兰花味酵母,就可以了!

对于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比出关单和进关单鉴别进口酒真假的说法,周海认为,很难!原装进口不等于有海关进口单证,有海关进口单据,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原装进口。比如,在保税区灌装,酒瓶、酒液、酒塞等材料都进入保税区,灌装后出口到国内,就有完整的进口单据和通关凭证。公海灌装,也与保税区差不多。还有收购酒庄,很多华人和酒商在境外有庄园,自己定制酒标、自己灌装,与真正的进口手续没有任何区别。endprint

猜你喜欢

灌装酒水酒庄
收葡萄
中国人抛弃了波尔多酒庄?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超大容量葡萄酒瓶的自动化灌装技术
浅析FESTO软件在灌装生产线的仿真设计
液体灌装机的故障分析及维修
多功能“酒水车”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7大举措应对自带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