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更迭对产品造型的影响分析

2017-11-09董泓

设计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科技

董泓

摘要:科技进步让各类电子消费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造型为了快速适应科技的发展在开发流程中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分析家用电器和电子消费产品造型现状,提出造型同质化现象是由于文化性缺失所导制,尝试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为科技产品造型思路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科技 产品造型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038-02

引言

2012年,苹果系统搭载的Siri语音控制技术让智能手机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iPhone成为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机器”。通过语言交流不仅可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查询搜索、甚至是人机对话;2012年,福特汽车与微软共同研發出SYNc系统,让驾驶者在开车过程中能通过汽车内部的智能终端与手机连接,实现诸如语音拨号、语音播出短信内容、语音控制音乐播放等功能;2012年,三星手机实现眼球控制Smart scroll。通过眼部识别技术的基础之上,自动保持屏幕的亮度,在网页浏览及查看邮件的时候,可以自行上下滚动。科技进步让各类电子消费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造型为了快速适应科技的发展而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梳理科技更迭对产品造型影响最深的家用电器和电子消费产品造型现状,分析产品造型同质化现象的成因。

一、市场现状分析

现代科技倡导的交互与智能,已不仅仅是衡量电子消费产品的基准,也逐渐扩展到家用电器领域。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交互,即交流互动,现今,无论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还是机器与平台之间的交互,都是当前发展的热点。而率先把交互科技与操作体验融入生活,通过使用习惯和无意识实现智能操作的就是iPhone。乔布斯曾经说过:“设计不只是外表和感觉,设计是产品如何运作。”

科技一直是支撑Apple的基石,由第一代iPhone就突破了电容触屏、多点触控技术的难关,实体键盘迅速被触控操作替代,消费者与手机的交互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与此同时,位图艺术家苏珊.卡尔(susan.Kare)设计的符号标示成功应用于智能手机中,与使用者建立一种互动关系,让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时与电脑操作方式更为接近,以此降低使用困难度。美国知名设计师保罗兰德(Paul Rand)说过:“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白话文变成诗。”我们不得不承认,就iPhone为代表的触控手机,其全面强大的平台服务、通俗易懂的UI界面、稳定简便的系统、对用户指令精准的操控性,将使用体验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如今,以铝金属一体成型打造的圆润无缝的iPhone7,其超薄机身无论从工艺的创新还是操控的精准度,再一次成为现代科技产品设计表现手法的方向标。从iPhone4开始,Apple便开启对手机纤薄与轻巧的极致追求,让机身一次比一次薄,一次比一次轻,屏幕一次比一次大,质感一次比一次细腻成为了现在手机行业设计的焦点。为了实现轻薄,对内部芯片功能的集成,微电池续航时间,都成为业界亟待突破的问题。在寻求科技解决方案的同时手机的外观设计被默认为“黑箱化”的大触屏模式,品牌风格的区别与造型展现点仅在手机的背部与边框的四沿。外观造型似乎变得无关紧要,手机操作反馈的速度、显示屏的精度、平台服务和摄影的专业性成为了选择的方向标。

现代手机外观造型的匮乏,让我们怀念起那些曾经的经典。在iPhone出现之前,手机造型语言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而在后iPhone时代,其设计被众多手机厂商模仿、借鉴,时至今日都未能跳出iPhone对各品牌手机造型的影响。曾几何时,手机仅具有通话与短信功能。这一时期,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星等手机品牌缔造了众多无法逾越的经典造型。科技感十足的诺基亚,始终继承着直板机型的传统大方向,搭配九宫格数字按键设计,演变出无数经典造型;而摩托罗拉秉持“设计为先,科技追随”的理念,创造了世界上首部翻盖手机,而V70更是凭借出色的外形设计,以前所未见的360度旋盖设计及圆形屏幕,成为2002年的风云手机之一。

iPhone带来的不仅是使用体验的变革,更是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改写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然而Apple的成功带来的更多是想以复制经典,瓜分市场占有率的同质化产品的出现。科技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满足消费者对现代化产品便捷、可靠、舒适、安全和节能环保等需求。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它在产品中的应用依旧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消费逐渐被精神消费所替代,时尚、审美趋势和品牌的内涵赋予产品更多的象征意义。因此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然而,在Apple一枝独秀的竞争环境和追求高科技、智能化体验的市场环境下,品牌造型风格争鸣的时代已悄然离去。

二、科技与造型

iPhone的成功印证了在以技术为主导的科技界,外观设计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科技的变革对电子消费产品乃至家用电器的造型影响可谓是决定性的,然而,比起穿戴在外的科技产品,家用电器的更新迭代则更加诚实地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形态,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现今,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强调产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对同类产品的功能、外观、色彩、质感、环保级别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关注产品外观设计中的时尚感与家装风格的搭配,以及所带来的操作体验。《至关重要的设计》一书也指出:“完整的设计应该包括顾客对产品的所有体验:亲眼所见,交流所感,以及接触所得,这些会逐步形成观念并激发出想拥有产品的欲望。”

现阶段,85后、90后逐渐成为电子消费产品和家用电器的消费主体,他们关注设计,对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方式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因此,消费需求向精品化、高端化、定制化、个性化趋势转变明显。在我国家用电器品牌众多的综合卖场,产品要靠其外观造型、色彩、质感在第一时间凸显自己的存在感,促使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时停留并产生进一步了解产品的意图和内涵的意愿尤为重要。据调研,顾客对大型卖场货架上的每一件商品只给了三秒不到的预览时间。由此可见,外观设计在商品选购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目前,在家电领域技术水平相对平均的市场环境中,唯有高辨识度与具有设计感的产品才会被大众发现。索尼公司CEO大贺典雄曾经说过:“在索尼,我们假定我们的竞争对手的所有产品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技术、价格、性能和功用。设计是在市场上将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区分开来的唯一的东西。”科技是产品的基础,需要做到前沿、安全和可靠,如果企业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产品就会因为缺乏技术的革新,导致用户的满意度降低。然而,产品外观更是消费者对商品最直观的感受,它的美观与否甚至决定着产品是否能被消费者认可,因此,当产品有着时尚外观的同时兼具优良的技术和体验才会衍生成一款畅销的商品。

三、产品造型上的文化缺失

在信息时代,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快捷,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也日趋成熟,这样的发展路径却导致了我国固有的文化特色正从现代产品上消失,设计文化和审美观念逐渐被国际风格所取代。反观,外资品牌西门子之所以能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并建立良好的口碑,正是由于其设计理念和我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文化高度匹配的原因。西门子把文化研究和现代科技相融合,将德国制造的严谨、理性与中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结合,从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着手进行产品的研发,无论设计还是功能,色彩到比例,使用方式到操作流程的都力求为我国用户提供全新的生活配套解决方案。

我国产品外观缺少自身特色,是由于盲目效仿国外品牌的外观造型,照搬其先进的技术生硬地嫁接到产品中,而没有从本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出发,所以品牌的发展举步皆辛,品牌间几乎找不到可以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又难以模仿的特点。虽然我国家电企业能够运用低价策略取得一些业绩,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作为支撑产品很快就会被模仿和超越。

产品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但也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群体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群体的文化观念因素将永远作为先入为主的存在势力,影响着一代代人。中国人最适合的家用电器产品造型应来至我国本土,而不是来至西方。产品的外在形态、使用习惯,因建立在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及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传统造型可以融入现代产品整体形象的各个细节部分,一些小细节的Remix往往能成为造型中的点睛之笔。同时,通过创作的转化与便捷的交互、出众的质感和前沿的制作工艺糅合,创造出具中国意蕴的造型。

传统只有被现代人接受才能得以传承。遵从传统,更重于其魂而不囿于形式,中国的知识体系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运用而得到反复印证的系统知识。其中所蕴含的关于自然、环境、材料、技艺、造型、利用、传承等的认知和实践的智慧是博大而精深的。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源于它自身的包容性与再生性,不断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对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阐释和重塑,突破现代造型风格的樊篱,在世界的潮流布局下,唯有致力于深掘本土文化,传承生活美学与技术,融会贯通、才能把我国家用电器产业探索之路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四、借鉴与融合

日本家用电器的优越性,是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开发以及与自身文化的融合,由此产生的设计既体现了传统美学又不失科技感。这种能力不仅来至设计师的修养、全民的意识,也是整体大环境相互提升的结果。即便是设计力如此发达的国家,在技术与设计的较量中,设计的地位也不得不退居其后。设计师在设计环节上的一些想法,经过工程师的打磨,最后出来的产品往往会趋于大同小异甚至平庸。因此,近年来,许多日本工业设计师与制造商都在思考如何将早期日本家用电器独具魅力的DNA传递到21世纪。那一个时期,同一种家电造型有非常多的表现方式。由于当时的制造技术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过渡阶段,它们的设计和制品本身都充满了厚重感,展现了现在家用电器所没有的独特魅力。“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概念,是由日本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先生提出。他希望传统工艺师傅的技术可以活用于现代。2003年,他在夏普液晶电视(AQUOS)系列提案中尝试将日本越前、富山、轮岛等传统漆器产业和传统工艺元素与现代家用电器相结合,使用漆艺作为电视框架。日本由于资源匮乏,要想获得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发挥原创性,制造出让^喜爱的产品,秉承对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信念与对科技和产品的专注,日本电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世界贸易上终于拥有了一席之地。现今,设计师们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环境下也在不断反思今后的产品对于人们而言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与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相比,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力的点拨总能带来一些契机。中国家用电器造型不应该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迷失自己固有的地域文化特色,陷入国际风格的大潮中。在文化断层、传统断层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同样在科技产品中苦苦寻觅宁静与简单,寻觅给人以归属感的东方意蕴。在高科技、智能化堆积的生活空间,设计带给生活的适度美学有利于消除科技与生活的距离感。犹如日本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将淡淡的禅意和“空寂”美学融入各类设计之中,给科技产品带来一股安静、含蓄、平实的微风。

结语

互联网时代强调用户体验,打造体验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功能上的体验,其次就是产品外观引导的审美体验。然而,现在的电子消费和家电产品却有向“黑箱化”、“隐形化”与“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品牌设计语言雷同,造型同质化现象都是因为企业在追求科技效果的同时缺乏对生活、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今天,设计已经成为全球不约而同的竞争战略。科學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工业设计,在技术、价格、效用等方面都趋于一致的电子消费产品和家用电器市场中,正成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