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演播主持人的四种能力
2017-11-09杨兵
杨兵
[摘要]虚拟演播技术早期就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有所应用,为何直至VR技术融合媒体时,其在电视节目中才有更多呈现,原因是主持人在虚拟演播中欠缺四种能力:即肢体灵动能力、即兴驱动能力、表达生动能力与后期联动能力。
[关键词]虚拟演播 主持人 肢体 即兴 表达
近两年VR虚拟技术持续火爆,可谓站在科技的风口上;而与此同时,电视媒体为了获得稳定的收视率,也是在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作为时时动态播出的新闻节目,就走在了节目创新与技术融合的前列;虚拟演播主持人也由此兴起,虽说是萌芽状态,但对于未来电视节目形态,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意义重大。
虚拟演播主持,有人认为是依靠科技发展产生,节目依靠技术就可完美呈现!笔者在梳理研究中发现,制约虚拟演播主持的不是技术,而是主持人自身的专业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制约,也折射了主持人培养理念急需转型升级,比如以往非虚拟演播的主持人,可以长时间固定坐姿或站姿,虚拟演播的主持人必须站立(偶尔因节目特定内容需要的蹲及其它动作除外)且走动;以往非虚拟演播主持时可以有提词器支撑,而虚拟演播主持为了节目呈现效果,节目录制必须脱稿,主持人记忆能力要求增强;以往非虚拟演播主持不需要或极少需要肢体运用,现在虚拟演播主持将有大量肢体运用;以往非虚拟演播主持时讲究真实客观,特别是新闻节目主持样态有播、说、评三种;而虚拟演播主持将呈现“演”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不是虚构新闻事实,而是为了更全景直观的呈现真实的节目内容,需要借助表演中的无实物状态、增强内心信念感,包括台词与播音主持语言融合等。这也对当下播音主持课程体系中表演课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以往非虚拟演播主持不用太多顾及后期制作,而虚拟演播主持人虚要时时兼顾后期制作的效果,特别是直播时就有更高要求。由此看来,不仅是技术决定虚拟演播主持的高度,而是当下主持人能从多大程度上适应虚拟演播主持的高要求。
要想适应未来虚拟演播主持当下业界主持人及院校播音主持教学课程体系,急需加码这四方面的能力,即做到肢体灵动、即兴驱动、表达生动、后期联动。
一、肢体灵动能力
当下非虚拟演播主持时,大多数主持人的位置相对固定、空間走动较小,即便走动、次数也不频繁;而虚拟演播主持随着虚拟场景立体画面的变化,主持人的肢体要实时变化、这样才能切合情境,所以虚拟演播主持人的肢体要能灵活地为节目内容服务。这一方面需要当下主持人注重形体训练,同时院校主持人的课程中,创新形体课,制定更符合虚拟演播主持的培养模块。
2016年国庆前后,央视新闻频道虚拟演播主持的频次明显增多,一是在直播纪录片《江山多娇》中,蒋林在虚拟演播场景中探访古人窑洞时,将双手放在火堆上方烤火的一个动作,就显现了肢体动作在新闻节目中运用的灵动和必要;而在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的新闻报道中,就更凸显了虚拟演播主持肢体灵动的重要性。虚拟演播主持人的肢体运用的次数明显增多,且有伴有指向表意性,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必要的呈现。
二、即兴驱动能力
虚拟演播主持,笔者在此前,认为是技术制约了形式的发展。而通过笔者搜索整理众多节目视频,发现虚拟演播主持的节目并不广泛,除历史纪实类节目《档案》、财经类节目《财经周刊》是常规存在外,虚拟演播主持就只能偶尔在央视新闻节目中显现了,而能从事虚拟演播的主持人不超过十位。较多呈现虚拟演播主持的有文静、蒋林、原央视记者型主持人张泉灵。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张泉灵、蒋林都有丰富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经验,他(她)们在报道一个事物时,更多是临场即兴的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一点在近期央视新闻节目中的虚拟演播中,又有记者身影的出现。说明虚拟演播主持不是技术制约了发展,虚拟演播的主持人能否即兴脱稿表述,具备深厚的综合知识储备才是关键。
因为在虚拟演播的场景中,如果主持人还依照提字器方式进行,一是会严重影响节目内容表述的流畅性、生动性;二是通过分析虚拟演播主持视频发现:虚拟演播主持相比其它主持有站位多次走动变化,靠提词器主持也不太现实;三是网络视频直播大背景下,催生人们更热衷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而虚拟演播主持除了笔者提及的两档固定栏目外,在央视新闻节目中虚拟演播更多是以直播形式出现。再者,在近三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考中,即兴考试内容的分值进一步提高,多数超过50%以上。笔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十三五播音主持规划教材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葛兰老师的讲座,其中就举例说明了“一位央视导演的困境与为难,现在找形象好的主持人容易且多,但找一位能一遍说清台本,脱稿记忆能力强,即兴发挥好得很不容易”的问题;所以综合这些现象,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即便不是虚拟演播主持,也是主持人必备的素养,更何况是直播频率越来越多的虚拟演播主持,就更是必备的。
三、生动表达能力
虚拟演播主持的场景如果用一个播音主持熟知的概念形容,就是将语言表达中再现的情景真实外化。这时主持人与以往节目主持,要有一个重大突破,即语言不能太过于客观理性;而是要适当结合表演台词的表达方法或演播小说的要求而富有变化,且绘声绘色。在情景真实外化的同时,语言也相应也要同步外化。这一方面是虚拟演播场景营造的情景要求,同时虚拟演播主持的内容呈现都很鲜活。如果主持人完全照搬新闻播音就可能与节目内容格格不入,语言与场景不搭调。
相比非虚拟演播节目主持,因为虚拟演播主持人有诸多的虚拟场景,需要与其互动;在受众眼前、更具交互性,就是替观众具体感知,也是节目情景内容的“导游”。如果说以往的对象感只是观众、节目文本内容外,现在的对象感还要增加虚拟场景。在观众眼里,主持人是真实看到了,所以语言要有记者一般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比如在央视新闻节目报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虚拟演播中,虚拟演播主持人在说到飞船某个具体科技设计人性化时,电视画面是将主持人置身于飞船内部空间的,如果还如常规新闻那样,隔离画面场景的理性客观播报,也就不能表达其内心的惊奇赞叹,所以融合影视话剧演员的台词表达方式是合理可取的、也是虚拟演播主持需要的。再如央视曾经播出的东非大迁移的虚拟演播中,与播出画面中同步的就有一只猎狗在奔跑,主持人文静讲述猎狗的奔跑速度很快,且不觉得累,“你看这家伙连气都不带喘的,那就让它多跑会”,“除了会跑,猎狗的咬合力可是陆地动物世界里的二当家”,这些语言不仅在主持人文静的表达中声情并茂,还形象有趣,与虚拟演播的画面相得益彰,而主持人文静在虚拟演播场景中的表达语态放到非演播画面中,可能观众就觉得夸张了,因为没有画面场景的支撑。如果我们的主持人置身在虚拟演播场景中,语言表达过于冷静客观、中规中矩,观众总会觉得虚拟演播场景与主持人话语是两回事,也会令人索然无味。所以虚拟演播主持人的表达一定要生动,至于怎样提高生动,可以借鉴演员台词训练课,也可学习掌握语言修辞学相关知识,再有就是学习生活中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正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治大国如烹小鲜”“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些智慧语言一样。来源于生活的语言,才更喜闻乐见,才能通俗易懂,才更符合国家的文艺方针。
四、后期联动能力
如果在虚拟演播主持没有呈现以前,将表演的技能运用在播音主持中,一定有人多少会提出质疑,特别是在新闻节目主持中、融入表演,会降低真实、会不客观;但从目前呈现的节目内容看,特别是在虚拟演播的实际运用中,如果主持人没有经过表演训练,没有舞台行动路线,将难以实现虚拟演播节目主持。而表演的融入也不是降低真实,只会更好逼真地呈现节目内容。
举例来说,时至今日的天气预报,虽然也有虚拟元素的存在,但只是用手势指引一个方向,和现今的虚拟演播场景完全不同,比如虚拟演播主持需要更多的物体、场景运用,这一过程和表演当中的无实物训练如出一辙。比如在《江山多娇》虚拟演播主持中,蒋林在讲述黄土高原窑洞时,场景画面就是窑洞,他的走路、一举一动其实靠的就是内心信念,因为他的节目录制现场是一个蓝背或绿背厢,这种无实物表演的信念在虚拟演播主持中常见。如在央视天宫二号的新闻报道中,虚拟演播主持人伸出双手说明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像千里大追踪,最后它们锁扣在一起,边说边演示;需要与后期制作团队的联动,而能保障这一切联动准确无误的,除了后期技术,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在没有真实物体、情景的蓝背或绿背中,做出置身其中的真实存在,需要与后期高度默契配合,更需要表演的行动路线,内心信念感。所以表演对于播音主持的虚拟演播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我们还可大胆设想下,未来人们对于VR场景运用的节目需求更多时,主持人靠什么在虚拟中获得真实感。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表演课程可以做到,是最佳选项,主持人也只有具备了无实物表演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后期联动。
马云说:“打败我们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固守的思想,不愿意改变。”VR技术虚拟演播由以前是新闻报道内容提及而已,还属于未来畅想的概念,如今在央视新闻节目形式中越来越多的呈现了。中国第一位电视主持人沈力老师,在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节约胶片,提高效率,就开始了脱稿播音(详见央视纪录片《开创》),前辈开创的业务典范,我们应该继承,唯有如此,主持人才能继续在虚拟演播节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责任编辑:黄晓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