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康王墓
2017-11-09李恩义
李恩义
坐落于安阳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阁被称为安阳“金銮殿”,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后的府邸,随着历史滚滚烟尘的覆盖,那许许多多的豪华宅邸变成了灰烬,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台基之上的大士阁,后改成寺院,改称高阁寺。而其墓坐落在安阳市殷都区的康王坟村西头。
明时,高、白、谢、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为赵康王看坟,每姓一个胡同,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坟村。如今康王坟这个山村只剩下高、谢、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
我国古代对坟茔的选择历来讲究风水,即选风水宝地,以使后代人丁兴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富贵永续,所以常常选择在背靠山势、前依水脉的地方。皇家则更注重龙脉,请堪舆家多方选穴。赵康王的陵穴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
太行山到安阳铜冶粉红江后脱山变岭,蜿蜒伸出一岭,叫北岭。变岭后突起一岗,为李家岗;一支东出,一支南去,东出的李家岗为第一代王赵简王墓地,南出的一脉为赵康王朱厚煜的墓地,这山统称为寿安山。
赵康王墓地在寿安山南麓向南又转而向东的一支上,西高东低,形似一个卧着的金牛,头和脖子向东南,两前蹄是两个山包,在墓穴的东边,两后蹄在墓穴的西边,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舆家说山势如犀牛,南边是一圆丘,这突起的圆墩状山丘叫鲁仙山,如满月,故有“犀牛望月”之称。
康王墓南有从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红江,清末广东巡抚马丕瑶从山西运送大批松木到家乡蒋村盖庄园,就是顺着这条江过来的。
赵康王墓地占地100多亩,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高大气派,石牌坊巍峨,石像生排列甬道两边,规模宏大,庄严肃穆。虽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独享幽静。
1644年闯王李自成军占领彰德(今安阳),最后一代赵王朱常泱降,战乱中,为了保护康王陵建筑,当地善人王化磷把康王陵建筑扩大,修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庙宇,南门在鲁仙山,供奉各路神仙,命名为“天爷庙”,掩盖了庙宇下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来。天爷庙庙门立石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离鞍”,庙门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大火。不知什么时候石象也被拉到庙前的沟边,前些年被盗走一部分,如今陵墓区只剩下一对石象和一尊石羊,叙述着当年的辉煌与威严。陵墓区还有两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安阳县1988年立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被置放在东偏院。
21世纪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气派的殿宇,大门处则是仿天安门式建筑,拱门上方石刻“天爷庙”三个大字,里面还有三座大殿,供奉着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时有香客跪拜。
据康王坟文物管理所志愿者、72岁的当地人谢顺德介绍,20世纪50年代,上级号召找水源抗旱,年轻人找到陵墓盗洞,下到地宫,发现有浸水,于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边甏了砖,当起了水井。墓室顶砖厚达7层,石灰砌就。
他们把石棺椁前档打开,拿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边,很快风化。他们还发现石棺上有一具尸骨,是盗墓贼被同伙堵在墓室而亡的,这具尸骨在21世纪初改造墓道时才被清理出来。
十几年前为了方便人们参观,地宫内修了一个隧道,隧道大门上方用篆书写“康王陵”三个大字。隧道墙壁上有一只亮度不高的灯泡,我们沿48级台阶下到地宫,一股凉气袭来,地宫里有清亮亮的水,一条塑料管安在壁上,可从地宫抽出积存的水。一条大木板一端支在墓门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宫里的灯泡灯丝已断,只得让老谢师傅拿来手灯照明,然后沿着颤巍巍的木板进到墓室。
地宫是砖砌的,呈“吕”字形,前室八九平方米的样子,两侧各有一个不大的耳室,是用来放随葬品的,空空如也,早就被盗了。墓门是两扇厚约15厘米的石门,用两块厚约40厘米的半圆形石门枢固定在地宫墙壁上。
室顶有一幅壁画,浅赭色。靠近进入后室的墓道有一约80厘米×120厘米的石供桌。通往主室墓道上的石门侧放在墓道一边,硕大的安石门的一对石门枢已被打断。
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观看,墓室狭窄,两具棺椁并排摆放,东为康王朱厚煜,西为王妃徐氏的。石椁上盖厚约20厘米,边椁较窄,十多厘米厚。朱厚煜的石椁前档呈榫状,已坏了一角,露出里面的木棺。石椁前档有易理图案。康王的另两位妃子张氏与邓氏与康王并不在一个穴位里。张氏穴在地宫东,陈氏穴在地宮西,都与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没有康王墓穴深,目前还没有开挖。
墓内有墓志铭,现保存在文管所仓库里。朱厚煜的墓志铭曾被拉走当水井地脚,有磨损,后被收回。
史料说彰德赵王大多鱼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赵王朱厚煜是品行较好的一位藩王。他自小聪明,喜欢读书,勤学好问。史书说他“嗜书,积聚充栋,尤耽易理,自号枕易道人”。他是赵庄王朱祐采嫡长子,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袭封赵王,袭位39年。谥号“康”,所以称赵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抚养,后来祖母患病,他亲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汤药,不离左右。为了表孝心,还给祖母建了一座楼,名“思训楼”,以报答祖母的养育教导之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由于喜欢读书写诗,他结交了许多文人,最有名的莫过于崔铣、谢榛、郭朴了。
崔铣是明代礼部右侍郎,1523年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是大理学家,文采极好,有“小颜回”之称。因议大礼触忤嘉靖皇帝被罢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阳)16年,编纂了《彰德府志》,其中录有宋代相州(安阳)资料,为研究安阳留下了宝贵史料。安阳老城小颜巷有崔铣祠。
郭朴是安阳东柴村人,小朱厚煜13岁,是明朝阁老,太傅,两任吏部尚书,为官清廉,喜结交平民百姓,在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郭朴的故事。60岁致仕后住在彰德仁义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还结交了平民诗人谢榛。谢榛是山东临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后七子”的领军人物。他爱游历,30岁左右到彰德府,听说赵康王喜欢写诗,就写了一首诗,献给赵康王。赵康王喜极,把谢榛纳入门客,他游遍了安阳周围的风景及名胜古迹,留下大量歌咏安阳风物的诗篇。他还爱打抱不平,为河南浚县入冤狱的卢员外卢楠,赴京在公卿问奔走呼号,终使冤狱得平。
朱厚煜虽然小谢榛3岁,因有共同的爱好,把他当朋友,当门客供养,使谢榛没有后顾之忧。直到康王去世,谢榛才离开彰德(安阳)。在安阳生活了几十年,后来再次来到安阳,同样喜欢谢榛诗的康王曾孙赵穆王朱常清,还把爱姬年轻的歌妓赠给他,他在大名县一次寿宴上一连写了80首诗,投笔而逝,最终葬在了安阳南岗宝莲寺杨家井村。
朱厚煜与大他20岁的崔铣、比他小的郭朴、年岁差不多的谢榛经常设酒宴诗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据史料载,康王对家属和奴仆管束不严,且有包庇之事。宗室家奴倚仗权势,行不法之事,影响地方治安,因此与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辅国将军朱祐椋等屡犯律条,赵康王多有偏袒,但最终还是被判罪,从此地方官府对赵王府压制更甚。
宗室奴仆曾与彰德通判田时雨的家奴发生冲突,田时雨逮捕了奴仆,朱厚煜去说情,田时雨没有理会,将伤人者充军。没多久,宗室几十人索要禄米,官府不发,便殴打了官府人员。田时雨报告给了知府傅汝砺,官府便将打人凶手抓进监狱,朱厚煜气愤,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缢而亡。
但据《明实录》载,朱厚煜自杀另有隐情。康王的儿子朱载婉与其妃张氏私通,自己的儿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丑,说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气,终而上吊自杀。
当时民意汹汹,又牵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载婉恶人先告状,便上书皇上说“府县威逼赵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折,地方官府竟敢欺负王室家族!便着刑部审判,刑部一看皇上十分气愤,便将通判田时雨砍头示众,知府傅汝砺充军。不过,当时人们皆认为此案是冤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