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传经弟子考略
2017-11-09高培华
高培华
子夏的传经弟子,相当于孔门“文学”弟子。由于史料十分有限,只能就传世文献中的零星资料,略考子夏门下几位传经者姓名及其所传承经典情况。
公羊高:复姓公羊,名高,战国初期齐国人,受《春秋》于子夏,又传授于后人。他着重讲授孔子作《春秋》之微言大义,到西汉形成今文经学之重要典籍《春秋公羊传》,设博士,立于学官。《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传》十一卷”,班固自注曰:“公羊子,齐人。”据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疏引戴宏《公羊传序》:“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子平,平传与子地,地传与子敢,敢传与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胡母子都著于竹帛。”由此可知,子夏传《春秋》于公羊高,以后逐步形成了公羊家学,这样一代一代口头传授下来。到西汉景帝时,公羊寿与其弟子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即撰写成书。所以,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公羊传》“不尽出于公羊高,定为公羊寿撰,而胡母子都助成之。旧本首题高名,盖未审也”。但作为公羊家学之祖,公羊高传《春秋》功莫大焉。
毂梁赤:复姓毂梁,名赤,战国初期鲁国人,受《春秋》于子夏,又传授于后人。其后世子孙、弟子根据其口述内容,在战国后期或者秦汉之际著于竹帛的《春秋毂梁传》,是儒家今文经学的重要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毂梁传》十一卷”,班固自注曰:“毂梁子,鲁人。”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云:“毂梁氏,毂梁赤,子夏门人。”王充《论衡·案书篇》日:“公羊高、毂梁宾,胡母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唐代杨士勋《春秋毂梁传注疏》云:“毂梁子名淑,字元始,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以授荀卿。”可见“毂梁子”之名,后儒有多种说法:桓谭《新论》、蔡邕《正交论》也说“名赤”,王充《论衡》作“宾”,《七录》云“名俶”,《孝经正义》作“俶”,《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毂梁子名喜”。宋人王应麟说:“毂梁子,或以为名赤,或以为名俶,秦孝公时人。今按:《传》载《尸子》之语,尸佼与商鞅同时,故以毂梁子为秦孝公时人,然不可考。”今按:杨士勋所云“毂梁子名淑,字元始,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以授荀卿”的情况稍嫌粗疏。以人物时代考论,“受经于子夏”的“毂梁子”是绝不可能“为经作传以授荀卿”的,“以授荀卿”的“毂梁子”只能是战国后期略早于荀子的毂梁氏后人。故清代的经学史家皮锡瑞推测:毂梁子的多个名字,可能并非一人,而是指不同时代的传经者。
近代吳承仕先生考证日:真、喜、赤、俶、淑五文声近,可以转通假借,“故字异而人同”。赵伯雄著《春秋学史》同意吴说,并作进一步说明日:“毂梁子之名俶、名赤、名真,很可能只是古音的通假,因为俶、赤俱为昌纽,韵部也相接近;真字章纽,与昌纽仅为清浊之分。”笔者以为,吴、赵“古音通假”之说,也只是揭示了部分事实,即是说五个名字不会是五代传经者,其中可能有两三个字指同一个人,但不必五个名字全是指同一个人。先秦父子、祖孙之间以通假字为名,乃至以同音字为名者,颇不乏其例,如曾参之子名曾申,所以仍不足以驳倒皮锡瑞说,两者似可以互补。
曾申:鲁国人,曾参的次子(长子名元),名申,字子西,也称曾西。其人颇为鲁穆公信任。在典籍中,曾申有时也被称作“曾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学于曾子……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据钱穆先生考证,此“曾子”即为曾申,说明曾申继承了其父设教授徒的衣钵。《礼记·檀弓上》也有称申为“曾子”的现象:
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馇粥之食,自天子达。布幕,卫也;缪幕,鲁也。”
据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子夏与曾参是相知甚深的同窗好友,被孔子称赞“启余者商”,“可与言《诗》”,其《诗》学造诣之高是孔门弟子所公认的。曾参让儿子向子夏学《诗》,此前势必已经有所传授;因而曾申学《诗》于子夏,显然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性质,其成为《诗》的重要传授者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曾申是子夏门下文学弟子,是无异议的。
肝臂子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传《易》于瞿(商瞿),瞿传楚人肝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张守节《史记正义》注“馯臂子弘”曰:“肝,音汗。颜师古云:‘馯,姓也。《汉书》及《荀卿子》皆云字子弓,此作‘弘,盖误也。应劭云:‘子弓,子夏门人。”如前所述,子夏于《易》学既有卜氏家学渊源,又得益于孔子的教诲提升,造诣之深罕有其匹。馯臂子弓既学《易》于商瞿,后来可能又学于子夏。应劭“子弓,子夏门人”的说法,可与司马迁的说法并存,不可轻易否定。
子夏门下弟子“三百人”,见诸文献的还有文子、子伯先、狄仪、师春等。
据《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亦有斗乎?”孙诒让《墨子间诂》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司马贞《索隐》注引刘向《别录》云:“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认为此“问于墨子”的子夏之徒耳口文子。
据《世本》:“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其为人事迹已不可考。
又《礼记·檀弓上》记:“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狄仪可能也是子夏弟子。其生平事迹也茫然无可考见了。
在晋汲郡古冢发现的古竹书中,有《师春》一篇。晋杜预《春秋左传正义·后序》云:“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抄集人名也。”张心潋先生《伪书通考,经部·春秋类,汲冢师春》曰:“师春,似是抄集人名也。师者,卜师;春,其名也。”孔祥骅先生认为:“子夏向孔子学习《周易》,在孔子死后又去魏国在西河传授六艺之学,子夏在讲授《春秋左传》时,也同时讲授了《周易》,而师春也是一位卜师,可能他还是子夏的学生,这才将《左传》中的卜筮事编辑成《师春》一篇,可惜此书自宋世之后,已佚而不见。”此推测有一定道理。
作者单位:河南省教育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