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策略

2017-11-09张文学

云南教育·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田园校园文化办学

张文学

当下精准扶贫对贫困户的认定过程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贫困户——彩礼致贫。其实,风俗的背后,是文化,文化内核是价值判断。

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营造一个有準备的生态性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们能在这个环境中“偶遇”到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人物、关键支点、关键故事。

保山市隆阳区有104万人口,有各类学校592所,14.3万学生,教师近1万人。近年来,各学校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正在管理、质量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下面,笔者重点剖析其中的一所小学的改变路径,以期能找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行动策略。

位于保山隆阳城区的第三小学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一所普教、特教合一的薄弱小学。学校占地15亩,有1 000余名学生,其中城郊接合部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占60%,残疾学生占5%左右。

首先,如何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从办学历史中析出,可以从建筑特点析出,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析出,也可以从办学特点中析出。普教+特教,是这所学校的最大特点,于是根据全纳教育理论,学校提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一理念。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是心态要阳光,所以学校确定做“阳光教育”,并提出“阳光三小,人人美好”的愿景和目标。

阳光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颜色。学校的校服变了,学校的校徽变了,学校的景观变了,随处可以见到阳光色。

其次,办学理念如何在管理中实现呢?

学校是从打造“阳光团队”开始的。学校把日常管理设定为阳光班级,并制定了若干评价标准;学校在年级组中开创“阳光团队”评比活动,在家长中开展了阳光家长评选活动,以促进家校互动,学校定期在学生中开展阳光少年评比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总之,学校管理中因为有了理念而有了明晰的管理主线。

第三,如何根据理念来创新校本课程?

学校在研究校园绿化美化方案的过程中,老师们进行了激烈讨论。如何做出与别的学校不一样的效果呢?最终学校采纳了老师们这样的建议:在学校所有能种植的地方,种植向日葵,并把向日葵作为学校的校花。事实上,不仅是校园的土地上,孩子们还用一切可以用得到的东西如废弃饮料瓶等,把向日葵种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开展了对向日葵的校本研究——语文老师带孩子们进行写作,科学老师带孩子们观察,品德老师带孩子们讨论,美术老师则让孩子们进行向日葵的实景绘画,学校领导则创新开展了学校的“葵花节”……一株小小的向日葵,居然让整个校园沸腾起来……

第四,如何在办学理念下变革课堂?

学校根据办学理念提出了“阳光课堂”理念:让知识的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间。为此,学校在参考大量的优秀课例后,提出了“参与度、活跃度、满意度、达标度”四个维度,并以LICC课堂观察的方式,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第五,理念与校园的精神文化关系如何?

学校因理念而发生精神的改变。短短几年,三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由薄弱学校一跃成为隆阳城区的一所快速发展的特色学校。老师们变得更有精神了,孩子们变得更有自信了,家长们不再把这所学校看成是一所薄弱学校了。其实,三小还是三小,改变的,就是学校的文化。或可以说,是校园文化,改变了学校。每天清晨,三小校园里都播放着旋律优美的校歌——《律动阳光》。

第三小学只是我们在全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例之一。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隆阳区以区级层面提出了以“创造未来最佳发展”为核心理念,着力打造“田园教育”的发展新思路,并以建设“一批特色课程、一批特色基地、一批特色学校”为目标,着力提升全区教育发展品位。

隆阳田园教育:一是指实体田园课程资源,各学校依托本地的、民族的、自然的资源,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二是指喻体的田园课程创新,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进心田、心地。目前,全区有25所学校像第三小学一样因结晶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构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而从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优质学校,其中有两所学校被认定为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它们当中,有以“春雨杏花开,朵朵放光彩”为核心理念、做“春雨教育”的隆阳区杏花小学,有以“以天下之和谐唤醒孩子美的初心”为理念做“和美教育”的隆阳区永昌小学,有以“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创造最有价值的人生”为理念做“居正教育”的保山第八中学等。

总结隆阳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略策,我以“五引理念”以概之:

办学理念是文化的引领。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特定的办学理念,并在理念之下结晶析出自己完整的办学思想,才能形成文化定力。“深耕心田,厚种文化”正是隆阳校园文化建设的定力所在。

教育管理是文化的引导。管理要管,更要理,秉承“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让孩子更爱学校,让老师更有尊严,才能让教育更有价值,这是隆阳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所在。

校本课程是文化的引纳。要引导并让孩子接纳价值观,必须因时因地因校创生自己的校本课程。“田园课程”成为隆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特点是已建成的4个田园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引力。

夯实课堂教学改革是文化的引线。课堂既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校园文化的主渠道。没有分数,就没有今天,只有分数,就没有明天;没有分数就被边缘化,只有分数就被庸俗化。隆阳区以笔者为首席专家、88位兼职教研员已用了4年时间在开展“生态课堂”教学改革,这是隆阳校园文化建设的实力所在。

包含正能量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引擎。为什么要提“文化自信”?因为文化就是一种力量,是发动机,是引擎。鲜活的校园文化是隆阳教育发展的魅力所在。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教育扶贫攻坚是一项重点工作,而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基于隆阳“田园教育”,我们再次提出了在全区打造“田园党建”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想:

隆阳“田园党建”是以“信仰创造未来最佳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信仰点亮人生,信念成就梦想,信心铸就辉煌”之“三信”为基本内涵,通过“五个一体化”行动策略达成“五强五好”基层党建目标的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行动计划。

“五个一体化”是:办学思想与党建思想一体化,以教育追求人的精神成长之特性,形成党建定力;学校管理与党建管理一体化,以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之特质,形成党建活力;校本课程与党建活动一体化,以注重田园体验与感悟之特色,形成党建引力;教学改革与党建目标一体化,以提升教学质量之行业特点,形成党建实力;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文化建设一体化,以文化自觉之行为特征,形成党建动力。

“五强五好”是《云南省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政治引领强、立德树人好,堡垒作用强、改革发展好,党员队伍强、教书育人好,制度保障强、党纪校风好,党建作用强、办学治校好”的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园校园文化办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