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看摄影的本来与未来

2017-11-09宁萌闻声

摄影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航拍摄影世界

宁萌+闻声

10月12日,为期10天的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如期而至,其汇聚了28个国家的125个展览、70场论坛讲座及活动。除了主展区中华世纪坛,北京市主要城区、重点高校、市属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也成为了各类展览的场地“担当”。观众可以在一个个展览中领略当下国内外摄影取得的成绩,也以此来思考未来摄影发展趋势。

“本来与未来”,是一座城市对摄影的认真思考与无限憧憬,也是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题。

那么,何为本来,什么又是未来?简单说,“本来”就是所有热爱摄影的人都在使用摄影语言来表达情感和观念,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创作手法如何更迭,摄影都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而“未来”,则存在于一代代摄影师基于不同思考和摄影手段创作的作品中,存在于不同时空下摄影与社会、摄影与生活的互动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姿态。而论两者的关系,本来并不是“过去时”,未来也反映于当下的实践中。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我们从不同的展览和活动中,寻找摄影的“本来与未来”,希望它们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国际交流,不止于作品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7国际主题展的主题为“嘘!人类纪”(Anthropocene),由路易斯·克莱门兹(英)和南无哀(中)策展。

“人类纪”原本是一个地质学名词,由荷兰大气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尔·克鲁岑(Paul Jozef Crutzen)提出。因为这个概念切中当代世界面临的诸多焦点问题,因此,“人类纪”不仅是一个科学视角,同时也是政治、历史、哲学和伦理视角。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工业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都不断聚焦于这一命题之下。在摄影领域,一批出色的摄影家自觉地将自己的作品与“人类纪”的命题联系在一起。

本次主题展10位艺术家来自英国、美国、伊朗、芬兰、瑞士、印度、意大利和巴西等8个国家。除了尤苏拉·毕曼(Ursula Biemann)和莉莎·巴纳德(Lisa Barnard)分别出生于1950和1960年代,剩下的摄影师皆为“80后”。他们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观察非常多元,传递理念的方式也很多样,大多摄影师的创作都结合了照片、视频、投影等多种形式。其中创作过程的严谨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展览中,两位策展人提出,希望打通东西方视角。并且,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策展人也在提出期待,即中国的摄影师们能够把创作更广泛地面向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我们认为,这份期待不止于将更多作品介绍到国内展出,更着眼于引起思维碰撞和创作思路、手法的更新。这就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举办摄影周的目的在哪里?今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不同主题的国际展仍然最为吸引观众,不少人在看到创作思路较为开阔的国际优秀作品时注目良久,长时间思考其拍摄方式。我们认为,这大概能反映出摄影周活动的最关键目标:为摄影人提供更多观看的可能。

正因此,今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在引进高水平展览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摄影周组委会分别与意大利欧洲摄影节、乌克兰国家摄影家协会、巴西里约摄影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陆续展开摄影周节互推、摄影师互推及展览互推合作机制。

同时,摄影周组委会还宣布启动“2018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这也是中国首个专门为丝路沿线国家青少年摄影爱好者举办的国际摄影赛事,旨在增进世界各国少年摄影者对中国的了解,发现和培养丝路沿线国家的青少年摄影新秀。

本來,摄影是世界通用的视觉语言;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国际融合和互动。

无人机航拍,不止技术创新

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摄影是一次技术追寻的跋涉和长征,全世界有无数的能工巧匠投身于此,艰苦探索,不断革新,才推动影像生产达到目前大众化、日常化的水平。而在当下的技术追寻中,无人机航拍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热点。今年,北京国际摄影周上,由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和新闻摄影部主办,摄影世界承办策划的“‘天空之眼瞰祖国大型无人机新闻摄影作品展”引人注目。

展览中,新华社国家摄影队记者展示了近几年用无人机拍摄的近百幅作品。“天空之眼无人机队”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崛起的空中力量,飞跃祖国大江南北,用天空视角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态之美。展览从“瞰大地”“瞰我们”“瞰历史”“瞰发展”,多角度呈现了无人机拍摄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本次展览作品的拍摄者是“第一代”的无人机记者,也是人工智能在新闻摄影中第一次规模化应用的见证者、实践者。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企业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研发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摄影师使用无人机航拍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天空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摄影的语言。俯瞰大地,纷杂的世界被记者整理成可视、可感、易被接受和传播的视觉符号,摄影师用“减法”梳理日常影像,使其生成富有图案形式感的新意义。

而且,无人机航拍对于报道摄影的影响,不止于视角的变化。用策展人的话说:“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这里握手。无人机可以被视为新闻摄影的第一个机器人。面对新技术的崛起、传播平台的多元化,摄影记者要想适应新的传播形式,改善生存状态,就必须拥抱新技术,大胆尝试,通过自身的进化应对挑战。”

本来,技术进步是摄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新技术还将深深影响摄影的形态。

摄影世界,不止于一本杂志

10月15日下午,摄影世界杂志社在北京国际摄影周举办了读者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摄影爱好者及杂志老领导同事、作者欢聚一堂,与杂志社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回顾了《摄影世界》的历史、追忆了与《摄影世界》的故事,同时也为《摄影世界》的未来各方面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摄影世界》脱胎于1956年创刊的《摄影参考资料》,自1982年公开发行,至今已走过近36载光阴。在保持国际摄影交流的特色外,杂志持续在摄影行业观察、摄影名家故事、摄影名作解析、摄影技术传播等方面,努力呈现更贴合摄影发展实际、更切合读者需求的内容。2013年以来,摄影世界新媒体也快速成长,在不同平台都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点赞。

近36年來,也正是当代中国摄影不断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时代,一批批摄影师在拍摄主题、拍摄样式、内容形态上持续探索,开创了中国摄影的新局面。期间,《摄影世界》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对于中国的摄影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内摄影展会活动为摄影师提供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在国际摄影界掷地有声。在这样一个时代,《摄影世界》是幸福的,也是有动力的。

因此,除了传播有温度和营养的内容,摄影世界也不断尝试用更多元的方式介入中国摄影的发展和用影像传播中国故事的实践。在北京国际摄影周,承办“‘天空之眼瞰祖国大型无人机新闻摄影作品展”外,摄影世界还带来了“你的角度,世界的温度——2017摄影世界微影赛优秀作品展”。摄影世界微影赛创办于2014年8月,旨在以摄影世界微信公众账号(目前关注人数近60万)为阵地,与全国摄影爱好者共同探寻手机摄影的魅力。

本来,摄影世界是一本杂志;未来,摄影世界愿与你一起探索摄影的无限可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航拍摄影世界
航拍巴彦呼硕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