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家庭纽带的照片

2017-11-09闻声

摄影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蒂格照相馆纽带

闻声

2013年5月,英国《卫报》曾做过一个针对作家和艺术家的访谈文章,名为《摄影的力量,时间、死亡和记忆》,请受访者谈摄影与他们生活的关系。采访中,英国诗人布雷克·莫里森(Blake Morrison)回忆说,他的父亲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因此每次全家外出旅行时,父亲总是“缺失”的,相机夺走了他,让他变成一个躲在取景框后面的人。因此,很长时间里莫里森有点讨厌摄影,没有耐心拍照片。可是,当父亲重病在床,他与父亲一同回忆往日时光时,莫里森终于理解了父亲。后来,他把与父亲的故事写成了一本自传,并被拍摄成电影。在访谈中,莫里森说自己已经开始用手机拍照片了,那些照片将会是一个人的生活档案。

在莫里森眼中,曾经和以后的照片都是一条联系自己与父亲的家庭纽带,将来也会成为连接自己与儿女的家庭纽带。

德国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曾把照片比喻为人们的镜子,关于家庭的照片更是如此。家庭影像是家庭生活的缩影,也是情感释放的出口,以及维系亲密关系的一根纽带。在儿女远行后,父母会通过照片回味他们儿时的模样、成长的过程,此时照片是亲情的纽带;在夫妻老去后,他们会通过照片回味恋爱时的青春、结婚后的琐碎,回忆甜蜜的呢喃细语,也回首共同度过的情感危机,此时照片是爱情的纽带;在先人逝去后,后辈会通过照片追忆祖辈、父辈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曾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而努力拼搏的身影,此时照片是家族血脉的纽带。

纵观摄影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作为家庭纽带的功能其实是摄影的一项基本功能。在摄影发明人达盖尔公布银版摄影法后,以拍摄人像為主要业务的照相馆成为最先发展起来的摄影业态,客户主要是那些勇于尝鲜的贵族和社会中间阶级人士,即使拍一张照片摆姿势要花几十分钟,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相貌永久、真实地保存下来,然后挂在家里、寄给远方的亲人,或者留给后辈。从此,当人们说起家庭中的某位成员及往事时,不用再依赖想象回忆容颜,照片便是一种确认。

在摄影发明之前,人们用肖像画的方式怀念先辈,有了摄影,肖像画的部分功能便被照片取代了。这在摄影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中国最早的照相馆摄影师多是由画师转行而来,他们最初的生意是画肖像画,但摄影的便捷和写实让肖像画的市场逐渐萎缩,便有人开始以拍照作为执业方式。不过,工作形式变了,但生产内容还有些相似。在《中国照相馆史》一书中,仝冰雪考证,照相术传入中国后,照相馆的摄影师最开始拍的是“神像”,也就是“祖宗像”。这些照片的功能是待被摄对象过世后,留给子孙纪念,或者留给后代画师作为绘画模板。随后几十年,家庭肖像、家庭合影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随着摄影的发展,越来多的新技术被发明出来,照片可以拍得越来越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流派与风格越来越多,但家庭影像的纽带功能一直存在,更有不少摄影师因拍摄家庭影像永载摄影史册。

法国摄影大家雅克·享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1894~1986)便是其一,他的绝大多数照片都是关于自己家庭和家人的。出生在富裕的金融世家,拉蒂格在7岁时就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而拍摄对象便是自己的祖母、父母、舅舅、叔伯、表兄弟等家庭成员。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拉蒂格也曾说到:“家人愿意一动不动地排成一排,在相机前待上一会儿。”随着年龄增长,虽然拉蒂格的镜头对准了更广阔的生活,拍摄对象不再局限于家人,但他的摄影范围却不曾出过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就是法国的上流社会,与家庭和家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摄影也从来都是他的家庭生活一部分。

拉蒂格的照片和同时代其他摄影名家的照片相比,不论从内容还是情感上,都非常不一样。在同时代摄影大师镜头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战争、贫困、不幸的社会百态,但拉蒂格的照片却从来都是温馨明快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爱的影像”。

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摄影家的拉蒂格并没有被世人所知,他的照片一直被他保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当真就是一系列的家庭相册。在这个家庭相册里,没有冰冷、紧张的情绪,只有私密、放松、温暖和归属。

美国当代女摄影家萨丽·曼(Sally Mann)也是拍摄家庭影像的名家,和拉蒂格不同,她以自己女儿、丈夫为对象拍摄的一系列作品中,除了“爱”,还包含了不安、痛苦、无奈等更多元复杂的情绪,如摄影评论家江融所说,她对子女记录的影像“探讨了儿童成长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

可无论如何,家庭照片对应着记忆,也对应每一个人内心最真挚的感受。因为家的存在,我们有了第一种身份和第一个角色;因为家的存在,我们体会到了成长;因为家的存在,我们的记忆得以安放……而这一切,都可以借由家庭照片表现出来。人们会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家庭成长经历、通过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来建立自己对家庭的定义,而摄影师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对家的感受的反射。

因此,除了在照相馆中拍摄肖像或家庭合影,除了拉蒂格或萨丽·曼式的拍摄风格,还有很多很多家庭影像的表达方式,它们有的重在记录或文献价值,有的重在表现情感和建构记忆,并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趣。而无论画面是否精致,每一幅家庭影像都已是或将是一条家庭纽带。

在策划本期专题时,我们欣喜地得知第二届宁波国际摄影周(9月9日至10月9日)也将主题定为“家庭影像”,同时本刊专栏作者、澳大利亚知名策展人阿拉斯戴尔也提出明年希望策划以“家庭影像”为主题的新栏目,三方不谋而合。而当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大,发现关于家庭影像的讨论、创作和展览在当下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家庭影像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蒂格照相馆纽带
奇趣照相馆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归途如虹
法国新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莫尼克·威蒂格的性别理论初探
法国新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莫尼克·威蒂格的性别理论探析
莹莹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