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策略

2017-11-09李凌高哈日其嘎

四川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山海关古城特色

黄 健, 李凌高, 哈日其嘎, 张 萍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浅谈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策略

黄 健, 李凌高, 哈日其嘎, 张 萍

(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文章通过对山海关古城文化保护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古城保护开发工作中应注重整体保护、体现文物自身价值,提炼古城的核心价值、突出古城特色的唯一性,统一规划、整体推介等策略,以达到提升古城文化价值、商业活力及社会效益的目的。

山海关; 古城文化; 保护; 开发; 特色

2015年10月山海关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取消了5A级资质,至今山海关景区没有任何资质等级。从1985年山海关景区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至2000年,经过秦皇岛旅游人的不懈努力,景区成为全国首批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景区。后来又用了7年的时间,景区升格为5A景区。20多年的努力却在8年之后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分析其原因,设施老化、服务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都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其存在的实质问题是景区长期啃噬既有旅游资源而不注重培育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古城民俗文化的逐渐丧失。1995年山海关古城就被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长城风情”旅游线路。2001年又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再看看古城的现状,原貌的凋蔽及仿古建筑的泛滥使古城的传统文化在渐渐地丧失活力,而原住民的搬离和老龄化又使传统民俗文化失去了传承的内在动力。一座失去传统文化的古城是没有“灵魂”的城池,是没有未来的。因此要重塑山海关景区的形象就要从重塑其文化入手,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山海关景区才能重生。

1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山海关古城文化没有得到的很好的推广和利用,并不是缺乏实力和内涵,主要是由于缺乏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品牌及相关策略,因此,以山海关古城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的潜力需要挖掘。纵贯全省的古城镇保护开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古城价值认识不足,改建欠合理性论证,环境营造丧失感染力。

首先,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我省大部分古城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都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某些现有古建筑的表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明显下降,许多已破败不堪,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古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同时,由于对古城镇保护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使人们对古城保护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个别的文物个体之上,而忽视了对其周围原生环境的保护。如许多“古街”上存在着在高大气派、崭新的仿古建筑如之间零星地点缀着几处低矮的、灰暗的古建筑这样的情形,二者在尺度、色彩等方面极不协调。本来原汁原味的宝贵的古街道的原有建筑,变得像是站在衣着光鲜的新贵旁的褴褛贫者(图1)。风貌变了、比例变了,古街便失去了应有的的风韵和人情味。

图1 山海关古城街道中的新房及旧屋

更有甚者,对古建筑的保护失去了耐心,不重视细心严谨的调研考证和保护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古城的开发强度,为了追求业绩和声势效果而大拆大建,将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民间故事的古城改造成了由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假古董”为主体的、商业味极浓的现代仿古城镇。古城失去了原有的肌理和韵律,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空壳,其艺术魅力和吸引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以山海关古城为例,在古城改造之前,古城的质感是古朴的,呈现出的是边陲小镇的等级和尺度。钟鼓楼是古城内的制高点,统领着古城的天际线。四条大街上的建筑是谦逊的,陪衬着钟鼓楼和各个城门楼,围合出的街道空间是亲切的,尺度宜人,很有生活气息,古韵尚存(图2)。

图2 山海关古城改造前效果

2002年山海关古城对城内四条大街进行改造,四条大街沿街60 %以上的单层老式木构架建筑都被推倒(拆迁住宅及商业用户800余户),取而代之的多为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的二、三层仿古建筑。以西大街为例,就有包括刘知府宅邸在内的13座老建筑被毁坏,破坏了十余座四合院的完整性。纵观整条大街,钟楼的高度没变,街道上牌楼的高度没变,街道的宽度没变,但由于两侧建筑加高,整个街道的空间尺度、断面形式、天际线以及街道建筑与钟楼固有的比例关系和映衬强度完全被改变了,街边门店普遍增加的台基与柱廊使其与行人的行为关系也完全改变了。整条街道规整划一而了无生气,全然没有了古街的静怡、亲切、平和的意境,人们只会匆匆而过难以逗留,古街道变成了展示靓丽外表的空壳(图3、图4)。

图3 山海关古城改造后效果

图4 山海关古城改造后靓丽的街道夜景

(2) 特色不突出。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华大地上遗存有大量的古迹。当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有多重途径和多种选择,没有特色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古城保护开发方面,山西平遥突出了明清票号、晋商文化的特色,浙江绍兴突出了江南水城、名士之乡的特色等等,使之具有了显著的吸引力和广泛的知名度。其实,河北的古城都有极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特殊的历史作用,例如山海关古城,虽然同时作为一个城镇承载着人们生息,但其最鲜明的特色是钥锁边关的古代军事防御重镇,是古长城防御体系中完整而独特的节点。且是沿海城市,独占山海优势,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从其最鲜明的特色入手,结合对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会形成独特的“古代军事体验游”的旅游品牌。而目前山海关地区还没有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只下了很大功夫在旅游商业地产开发方面,成效甚微。

每座古城都有其独特内涵,应该深入挖掘古城的历史核心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特色品牌,这样才更有利于古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且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

2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的策略研究

(1) 转变观念,注重对山海关古城的整体保护,以体现文物自身的艺术价值为根本。

古城首先是市民生活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其物化体现即它的城域环境。1964年制定的《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历史建筑保护的真实准确性,以及需要从整体的环境来考虑。作为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整体就是一个文物,更要整体性保护,尽力维护其历史原初性。这意味着不仅要尊重它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且要尊重它的城市肌理,即街道、里弄和胡同的基本格局。[1]保护古城就是保护一段历史、保护一个记忆、保护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把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保护好,才能真正地让后人体验先人们的生存足迹,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城镇环境艺术的魅力,从而体现出古城不衰的价值。

古城的保护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一般都需要进行市场运作来保证资金的充足。在市场商业运作的模式下,古城的保护工作若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和机制,则容易误入歧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资本方更关注古城中土地的回报率,而轻视对古城文化历史原初性的保护。进而在眼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以大量的二、三层的商业仿古建筑取代了原有建筑,整个古城的空间形态和布局被改变了,古城的韵味亦荡然无存,其旅游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山海关的古城改造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但改造完成后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古城的社会知名度没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显现。拆除800余户老建筑而开发出的10万 m2的明清风格商铺有近70 %处于空置状态,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山海关2002年启动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工作,由于大面积施工的影响,当年山海关旅游总人数仅为151.79万人次;2007年完成建设工作,2008年山海关旅游总人数为234.08万人次,比山海关长城申遗成功前一年(1986年)的旅游总人数还减少了近20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就是由于认识和理念上的偏差,在保护方式上采用了把财富当做垃圾丢掉的做法,加上对市场经济规律缺乏客观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导致花巨资把一座生活气息浓厚的古旧老城变成了崭新的空城死城。

山海关长城1987年12月即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海关古城于2001年8月10日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据山海关旅游局初步统计,截止到2010年8月底,全区接待游客27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 143万元,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8亿元;而同期的云南丽江,1~4月就接待海内外游客2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77亿元。差距如此悬殊,不能不令人反思。

平遥、丽江等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遵循了整体保护的原则,向世人展示出了原滋原味的古城文化艺术,使游客流连忘返,从而带动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古城保护开发非常成功的例子。总之,在古城镇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以商业空间的开发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是一种极为短视和对古文化不尊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使古城丧失魅力和内在价值;只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提升古城镇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为目的保护开发举措,才能使古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社会文化及经济价值。

(2) 提炼山海关古城的核心价值,突出古城特色的唯一性。

任何一座古城都有其生存的历史缘由,又都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洗礼,遗存下来繁杂的文化内涵。在古城保护开发的过程中,要挖掘和提炼古城的历史核心价值,并加以突出营造,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例如,黄帝城的核心价值是始祖文化;承德避暑山庄是帝王行宫;山海关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核心;正定是文物宝库;邯郸是文化之乡等等。只有抓住古城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充分地拓展其内涵,开发符合现代人休闲审美的服务形式,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才能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山海关若能开发类似古代军事体验等系列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应该会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古城特色的提炼,会凝练成具有唯一性的特色旅游品牌,特点鲜明的古城文化旅游品牌又可以快速地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旅游形象。同时,对特色旅游品牌的开发,又能促使古城的保护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渐进式地进行。随着特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与之相配套的为游客的吃、住、行、购、体验等方面提供服务的项目会随之参与到古城保护开发的规划中来,最终达到对古城风貌完整性的保护。另外,古城活力的提升,会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会为古城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使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跃上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3) 统一规划,整体推介。

要改变古城文化推广工作相对滞后这种局面,河北省应全省一盘棋,统一规划重点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整体向社会推介,作为河北省的一个专项文化特色做系统化宣传,而不应走每个古城单独造势的路子。

在统一规划方面,笔者觉得河北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应统一指导、规划河北省重点古城(以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的保护开发工作。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兼顾地域特点,确定重点建设的古城,规划古城的近、中、远期的保护和开发目标,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古文化保护开发模式,达到更好地、全面地保护和弘扬河北省的古城文化,提升以古城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协调各古城保护开发单位,深入发掘各自的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各自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避免重复建设。

对于河北省古城文化及其旅游品牌,应做专项旅游形象规划,以河北省为主体向社会推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河北省古城文化的特色和布局,凝练成简单上口的品牌口号,使其成为河北省传统文化新的具象化的代表。同时,形成各相关单位联动宣传的机制,整体地宣传、推介河北省的古城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共同促进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古城文化特有的价值,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3 结束语

古城文化是传统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古城的魅力与其核心价值就是它的特色及原初性;若失去了原初性,则古城就失去了生命力;若没有特色,则没有旅游市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应从全局出发,提炼古城文化精髓,深入研究各古城文化的历史核心价值,创建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品牌,以整体的形象向社会推介,不仅能提高古城文化的知名度,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能充分展示河北省作为文化和文物大省的良好形象。

注:部分统计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1] 叶廷芳 古城改造不要伤筋动骨[N]. 人民日报, 2006-8-17.

TU-87

A

[定稿日期]2017-09-12

秦皇岛市社科联2017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编号:201705099)

黄健,建筑学硕士,副教授,硕究方向为人居环境、古建筑保护。

猜你喜欢

山海关古城特色
山海关水关
特色种植促增收
收复山海关(油画)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良渚古城
中医的特色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完美的特色党建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