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11-09黄雪峰

四川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山东省绿色

赵 琳, 黄雪峰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33)

山东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赵 琳, 黄雪峰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33)

文章通过对近5年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从绿色建筑的数量发展状况、星级类型状况、地域分布情况、技术应用频率等方向,对山东省内各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绿色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山东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并对未来山东省的绿建发展提出建议。

绿色建筑; 绿色技术; 节约资源; 和谐共生

当前,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选择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据研究,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 33 %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约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 %;建筑垃圾约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1-3]。作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行业也相应的推出了绿色建筑这一全新方向,并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被社会逐渐认同。2006年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推动建筑向绿色、生态、节约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建筑研究当下的重点议题,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必然的发展趋势。

山东省是我国的沿海经济大省,其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第三,占中国GDP总量的1/9;同时,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其常住人口约占中国的1/13。山东省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其淡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缺乏现象较为严重。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 %,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3 %[4]。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匮乏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在此大环境背景之下,山东省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升级,山东省绿色建筑市场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期。要顺利实现山东省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首先应该不断对省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过去的经历中发掘出值得借鉴的规律,反思曾经的不足之处,逐步探索出符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发展道路。

1 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1.1 山东省绿色建筑数量及分布情况调查

截至2015年底,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数据统计,山东省共有213个绿色建筑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标识认证(图1)[5-6]。

图1 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星级分布

由图1可见,2011年前山东省绿色建筑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每年平均仅有2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自从2011年山东省颁布《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山东省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突飞猛进,通过标识认证的项目数量连续数年以较高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且近年来增速平稳,发展情况较好。

将图1与图2进行比较研究,从绿色建筑标识星级分布的发展情况可见,无论山东省还是全国,各星级中取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最多的均为二星级,其次是一星级,数量最少的为三星级。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山东省内一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所占比例为1/5左右,而国内一星级项目所占比例约为1/3;山东省内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所占比例高达2/3,而国内二星级项目所占比例约为1/2;山东省内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所占比例仅为1/15,而国内三星级项目所占比例约为1/5。山东省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在绿色建筑总量所占比例过少,远达不到全国绿建的平均水平(图2)。

图2 全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星级分布

此外,从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发展速度来看,山东省内一星级和二星级项目数量逐年稳步攀升,增速明显。但从统计上看,山东省三星级绿建数量从2012年以后不增反降,落后于全国同期三星绿建的发展情况。

在标识项目性能分布上,分别以建筑类型和标识类型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且将前者“建筑类型”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种,将后者“标识类型”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来进行区分研究,其统计结果见图3。

从建筑类型看,通过绿色建筑评价的建筑中,住宅建筑明显居多,项目数量占绝对优势,共计165个,占总量的78 %。公共建筑数量共计46个,占总量的22 %。整体来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适用建筑范围正在逐年扩大,现在已从原定的住宅、办公、商厦、宾馆开始推广到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科技馆、展览中心等建筑。

从标识类型看,通过绿色建筑评价的建筑中,设计标识处在主导地位,共有204个设计标识项目,占总量的96 %。而获得运营标识的项目非常少,仅占总量的4 %。可见重设计标识轻运营标识的现象比较严重。

1.2 山东省省域绿色建筑地域分布情况调查

从山东省内绿色建筑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图4),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分布呈现两个突出的中心区域:省会济南和鲁东地区潍坊、青岛和烟台,其它地区绿建项目相对较少,省域分布不均。截止2015年初,济南市所取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远远领先于山东省其他城市,共计48个,占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量的21.7 %,形成了鲁西地区绿色建筑的中心。其次是潍坊市、青岛市和烟台市,这三个临近的城市所涵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分别是33个、25个和24个,其总量是82个,占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量的37.1 %,形成了鲁东地区绿色建筑的中心。其与济南市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山东省绿色建筑现在的大格局。而省内其他城市绿建的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山东省17个地级市均有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但数量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究其原因,除城市建设规模、经济发展实力等因素而外,绿色建筑观念的推广和普及恐怕是这部分区域应该强化的环节。

图4 山东省绿色建筑分布情况(项目数量按由多到少在图上由深及浅标注)

图5 山东省各地市绿色建筑项目分布

2 山东绿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

根据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项,必须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绿色建筑评价最终按总得分确定等级[3]。本文分别随机选取了全国范围内和山东省内技术资料较为翔实的绿色建筑项目各20个进行统计分析[5-6]。国内项目取自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绿色建筑较为发达的地区,山东省内项目分别取自济南、潍坊、青岛、烟台、临沂等8个绿色建筑较为发达的城市,涵盖了三种星级和多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图6)。

图6 绿色评价标识项目的建筑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山东省绿色技术应用情况与全国情况在大多数技术项目上相类似,但也有部分项目应用频率与全国情况有较大区别,其原因有受地理条件状况不同的影响,也有受技术发展落后的制约。针对山东省内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单独进行分析,得到山东省较为常用的绿色技术种类及其所在条目见表1。

表1 常用的绿色技术种类及其所在条目

以上条目均为现在较为常用的评分项绿色技术条目,这些技术有些是在省内具有产业优势,如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条目;大部分绿建技术为现阶段较为成熟,增量成本较低、易于达成绿色目标的技术。其中的某些技术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如“高强度钢/混凝土”可减少建筑的材料用量,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7-8]。

此外,上述有些条目由于新改规范的变动,所占评分比重大幅上升。这种变动说明采用此类技术是绿色建筑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如“预拌混凝土/砂浆(第7.2.8条与第7.2.9条)”、“隔声降噪(第8.2.2条与第8.2.3条)”等。

新标准对老标准的控制项内容进行了优化,将老标准中的多条控制项划分到了评分项,此调整更加切合实际,使其在工程实施上更加人性化。此举也使得建筑设计者对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空间大大提升,可以依照建筑所处的地况选择合适的绿色技术。新标准也对老标准中一些没有具体定量的技术指标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定量分析,不同的技术使用量会得到不同的分数,提升了建筑设计者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深度。

3 结束语

通过对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相关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山东省绿色建筑从2012年开始发力,增长迅速,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关键阶段。近5年已经申报完成的绿建项目,仍存在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占比过少的问题,其数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建筑类型以住宅为主,公建数量较少;标识类型以设计标识占绝对多数,运营标识极少;存在省内各地区之间绿建发展不均等的情况。在绿建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上,山东省的绿建技术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山东省独有的地域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符合省情的技术和产品,探索山东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之路,是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的努力方向。

[1] 李百战,丁勇,刘猛.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2006,36(11):27-32.

[2] 刘加平.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浅论 [J].工业建筑,1995,25(11):7-9.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情.山东:[OL]. http://www.gov.cn/guoqing/2013-04/17/content_2583746.htm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最新绿色建筑一百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绿色建筑地图[OL].上海:http://www.gbmap.org/

[7] 朱凯,赵秋歌.浅谈绿色建筑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2):37-38.

[8] 尚建丽,刘加平.生态建材与可持续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6):71-74.

TU201.5

A

[定稿日期]2017-05-25

赵琳(1972~),女,工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东方建筑研究;黄雪峰(1991~),男,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山东省绿色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山东省即墨市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