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2017-11-09辛金国
辛金国,方 程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信息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辛金国1,方 程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提升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新常态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迫切任务。文章基于全国31省市2003-2014年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分析、P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模型研究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信息经济与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均衡关系,并且前者对后者及自身内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信息经济;产业结构;作用机理;面板数据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强国战略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与服务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传统产业效率的提升以及新产业的拓展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而“互联网+”经济以及网络强国战略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发展内容及方式。信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均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信息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关于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内涵的相关研究,仲伟伫,李雅婷(2015)[1]认为信息经济应当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存储、传递、利用等相关利益体,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融合等手段将信息利益相关者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贺丹、田立新(2015)[2]认为在新经济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在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环境适应性,实现经济增长最优化。
关于两者关系的相关研究,段君玮(2014)[3]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理论。韩先锋等(2014)[4]通过行业面板数据发现,随着行业信息化的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会随之增长,但到达某一节点之后,会出现下降的情况。郑丽(2014)[5]提出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
综上所述,关于信息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学者已经进行了较多探讨。但对信息经济是如何对产业结构升级施加影响研究还比较匮乏,需要深入探究。因此,本文基于全国31省市2003-2014年间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了评价信息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分析、P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模型,研究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
二、信息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分析
(一)信息经济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与创新环境支持
信息经济发展所需的计算机、光纤等硬件设施与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软件设施在不断的革新,带动了生产要素的丰富,推动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生产方式的不断拓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其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产业丰富了产业发展内容,提升了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人才的知识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再次,信息经济也通过加速信息化进程,促进了两化融合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最后,信息经济的高关联性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产业分化与重组进程大大加快,从而促使产业结构可持续性。
(二)信息经济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
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使得信息产品与服务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扩大了信息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信息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得社会利益向信息经济相关部门流动,直接促进信息经济自身加速发展,并使得资源配置向信息经济倾斜,扩大了信息经济的整体规模,从而提高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最后,电子商务、电信业务、信息内容等消费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对于消费方式的拓展、消费水平的提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资金和市场需求快速流动,增强产业结构升级的可持续性。
三、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
本文围绕信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可行性、对比性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消费、信息产业、知识支撑以及经济效益的5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基础设施维度:每百人城镇(农村)计算机拥有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信息消费维度:人均邮电业务量,人均电信业务量,人均快递量(电子商务消费状况),通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信工具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信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息产业维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产值GDP占比、企业单位数占比及其就业人数占比,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总产值GDP占比及其就业人数占比。知识支撑维度:科技活动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每万人大学生人口数,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国内发明专利受理量,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万元GDP技术市场成交额。发展效果维度:万元GDP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增长率,万元GDP电力消耗,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加率,人均信息产业产值。
同上,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效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四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体现了产业经济整体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具体指标:人均产值密度,资源合理配置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提高产业技术化和集约化水平,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产业的规模发展效益,具体指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产业成长程度。产业结构高效化体现了资源、要素、技术的高效配置,具体指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第三产业区位商。产业结构可持续化体现了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重视,注重可持续发展,具体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二)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的测算
本文研究主体为全国31省、市及自治区,时间跨度为2003-2014年度。数据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年鉴;②中国统计信息网、科技厅等网站;③由于西藏、宁夏、甘肃等地区相关年份数据缺失,因此为保证研究的完整化,对相关省份相关缺失数据进行了科学填补。
第一步:以浙江省年度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浙江省2003-2014年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2003-2014年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
第二步:利用2014年全国31省市区域横截面数据,同样根据熵值法与线性加权的方法计算出2014年全国31省市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水平,详见表2。
表2 2014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
第三步:在2014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水平上,按照各省市自治区信息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水平发展速度同比例量纲化,得到全国31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实际水平。
(三)互动关系模型构建
1.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本文运用Pedroni(2004)基于协整方程的回归残差构造的七个统计量,来检验面板数据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过程中允许长期协整系数存在不同,每个标准化统计量渐近满足标准正态分布:
(1)
考虑以下面板协整关系:
yi,t=αi+δi,t+β1ix1i,t+β2ix2i,t+…+βMixMi,t+ei,t
(2)
其中,i是面板单位数;t是时间跨度;M是回归变量个数。系数αi与δi分别是个体特定的常数项与时间趋势。
2.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PVAR模型
n阶PVAR的模型如下:
(3)
其中Zi,t是内生变量列向量,μi是外生变量列向量,j是滞后阶数,i是城市数,t是时间,Γj是待估计矩阵,εt是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面板协整检验结果分析
首先对变量作以对数化处理,以排除异方差。考虑检验结果稳健性,本文采用LLS、Breitung、IPS、ADF、PP五种方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LnIS和信息经济发展LnI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平稳,因此两者均为单阶平稳序列,因此符合协整分析检验条件。然后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面板数据协整分析
由表3可知,除Group-rho在0.10显著性水平下说明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存在协整关系,其余检验结果均表明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PVAR模型结果分析
利用stata软件计算得到GMM估计系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面板VAR模型GMM估计结果
由表4可知,信息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均会对信息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自身发展产生正向的激励,且均表现为显著的影响。
(三)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信息经济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析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脉冲响应,在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脉冲响应分析
图1中纵坐标表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响应函数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值正负两倍标准差的上下界。令模型的追踪期为10年,则由图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就信息经济对自身的脉冲响应而言,信息经济在第一期对自身冲击有一个正响应,且响应比较大,为0.08,在第二期降为0.04,之后随着时期数的更新,该单位冲击正向响应值几乎保持不变,一直保持在0.06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信息经济的发展对自身会产生正向的影响,而且正向的影响程度几乎保持不变。
二是就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而言。在第1期,信息经济单位冲击下产业结构升级响应值为0,但随着期数的不断推进,信息经济单位冲击下产业结构响应值一直为正值,且响应值一直随着期数不断增加,在第十期增长至0.02左右。表明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是就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经济的反作用而言。在第1期,产业结构升级单位冲击下信息经济响应值为0,但随着期数的不断推进,该单位冲击下的响应值不断增加。在第十期增长至0.005左右。表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发展,其对信息经济的反作用越来越大。
四是就产业结构升级对自身的作用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对自身冲击有一个正响应,且响应比较大,为0.02左右,在第二期降为0.015,之后随着时期数的更新,该单位冲击正向响应值几乎保持不变,一直保持在0.017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对自身有正向影响,而且正向的影响程度几乎保持不变。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
(一)研究结论
1.本文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在同阶平稳前提下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2.本文通过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信息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变化与相互作用,得出前者对后者的推动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内部促进和两者的相互影响。通过单位冲击的响应值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经济的反作用相对较小,同时两者的相互影响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加深。
(二)对策
1.充分发挥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作用。首先,发展信息经济,充分发挥信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提升信息经济集约化水平;其次,以信息经济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信息技术推广、两化融合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最后,通过信息经济推动技术手段、资源要素的不断革新,使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水平。
2.进一步发挥信息消费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媒介作用。首先,降低信息产品、服务的成本,包括通信工具、通信服务、信息获取等,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其次,深化两化融合,既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又拉动市场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最后,普及信息消费观念,倡导科学合理消费,逐步提升信息消费的渗透性,发挥信息消费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拉动作用。
3.消除信息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首先,推进新一轮光纤宽带建设,提高骨干网络信息传输能力,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网络布点;其次,加强无线网路建设,推广和普及第四代乃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提高核心城区无线WIFI覆盖面积;最后,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光纤覆盖率,缩小区域及城乡差异,打破原有的地域和时空界限,使企业面临更广范围的消费者,产业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超前或滞后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4.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的高效化。首先,加快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平台,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推进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其次,通过政府协助、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相结合等策略提升信息产业园区科技研发实力,使产品和服务朝着信息密集、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最后,通过园区培训和引进信息经济人才,如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人才在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引领性作用。
[1] 仲伟伫,李雅婷.信息技术变革对我国城镇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社会信息化为中介变量[J].人文地理,2015,30(3):34-41.
[2] 贺丹,田立新.基于低碳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实证研究[J].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39.
[3] 段君玮.技术创新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 韩先锋,惠宁,宋文飞.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70-82.
[5] 郑丽.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及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6] 张敏,马泽昊.信息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政研究,2013(8):39-42.
[7] 廖荣俊.基于信息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机制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8] 浙江省发改委高技处,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处课题组.2010-2013年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评价报告[J].浙江经济,2015(1):37-39.
[9] 辛金国,严兴良.网络直报条件下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3):31-33.
[10] 辛金国,龚恺.基于物联网技术统计数据采集的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15(23):34-37.
[11] 辛金国,张亮亮.浙江省商务成本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14-19.
AResearchonInfluenceofInformationEconomyon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inChina:BasedonPanelDataAnalysis
XIN Jin-guo1, FANG Cheng2
(1.CenterofInformationandEconomySocialDevelopment,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2.SchoolofEconomic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 in China in a further supple-side structural reform. Based on the 2003-2014 panel data of the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nationwid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the panel co-integration analysis, the P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model.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former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function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in facilitating both of them.
information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mechanism of action; Panel data
10.13954/j.cnki.hduss.2017.05.003
2017-02-1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7NDJC001Z)
辛金国(1962-),男,浙江黄岩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经济统计.
F222
B
1001-9146(2017)05-0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