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发展的研究综述

2017-11-09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太极拳论文期刊

彭 响

(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武术·

太极拳发展的研究综述

彭 响

(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对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年度论文数量、研究力度和研究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现阶段处于缓慢发展期,也就是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期;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和科研单位,整体处于散兵作战模式,与笔者预计相反,发文量排名前十中没有一所体育专业院校,全部来自于综合类院校;核心刊物发表较少,仅占研究文献总量的7.67%;发展、对策、现状、太极文化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进一步分析认为:应该加强跨机构、区域之间的合作;同时在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人体科学专业之间的合作,为太极拳的科学推广提供更直接的数字论据,以保证太极拳科学化发展。

太极拳发展;研究结构;知识图谱;共现;发展思路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而古老的优秀健身拳术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有所流传,它以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享誉世界,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健身运动,深受各国人民喜爱[1]。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是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太极拳以“松静”为本,以“阴阳相济”为体,以“不争”为用,突出“崇德”、“尚柔”、“贵圆”、“善变”、“用反”、“守弱”,反对“好斗”、“勇狠”、“持力”、“顶抗”、“张扬”、“争胜”,处处表现出“反者动之道”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信条,是一种标准的道德拳术,完全符合中华民族“谦虚谨慎、克己复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发展”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太极拳发展已成为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此外,据新华网2016年12月11日报道: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在会上签署了关于开展太极和武术对外交流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为进一步促进武术国际推广,双方今后将在海外孔子学院开设太极文化和武术课程,在海外中小学开设的孔子课堂中逐步增加太极文化和武术相关教学内容,并积极推动太极文化和武术类孔子学院的建立[2]。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太极拳发展的研究结构及传播思路、发展方向进行阶段性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以促进太极拳在全世界的推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中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社总库(CNKI)。为保障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采用主题词检索法。检索主题词:太极拳发展;时间限定: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词频、扩展:忽略;匹配:精确;更新:全部数据;中英文扩展:空白。检索时间:2016年11月11日16∶54。共检索到太极拳发展相关研究文献325篇。为保证本研究的高精确度,笔者将初检文献导出Endnote格式和自定义格式通过逐篇阅读文章摘要,人工剔除会议论文、报纸等无关文献,获得有效文献300篇。

1.2研究方法

文献统计分析是学科领域研究总结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对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内的300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采用词频统计法和共词分析法对导出的Endnote格式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引入科学知识图谱将分析得出的数据绘制成图谱。词频统计法原理指出,某一研究领域中文献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可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3]。共现分析原理指出,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可有效反映两词间的关联程度,进而揭示关键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4]。科学知识图谱是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结合共引分析、共现分析等文献计量学理论,构建的一种可显示科学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网络图谱[5]。文章运用SATI3.2对文献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和矩阵构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对词频矩阵进行共词网络分析、中心度计算;采用可视化软件NetDraw构建相关知识图谱。最后对统计出的数据及相关图谱进行多角度分析和研究。

2 太极拳发展领域年度论文数量分析

太极拳发展领域的年度论文数量统计能够直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与发展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剔除报纸等参考度不高文献,对导出的300篇文献进行年度数量统计。从图1中的论文数量曲线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从年度文章总量的角度可以看出,2010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相比2009年增长78.6%。纵观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7年),这个阶段是太极拳发展研究的萌芽起步期,从表1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年度论文数量较少,尤其是2000和2001这两个年份,年度期刊论文仅有1篇,不过2000年仅有的1篇文章是由吕韶钧教授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尽管太极拳已存在许久,太极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但太极拳领域的学术研究开始较晚,近年来,太极拳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健身性与安全性融为一体成为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二价段(2007-2009年),这一阶段共发表论文54篇,论文数量尽管较多,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受到北京奥运会的影响,由于中国武术没能成功登上奥运会舞台,研究者们都将研究指向奥运会里面的热门项目,这也是研究的趋势所向。因此导致这一阶段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论文数量出现明显下滑;第三阶段(2009-2011年),这一阶段是太极拳发展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国家为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赛场,大力发展武术基础建设的同时,对科学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太极拳发展的研究又重新被推向高潮,这个阶段论文数量同比增长在48%以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体现在期刊上,该研究领域硕士论文数量仍较少,说明太极拳发展的研究在硕士研究生中仍然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第四阶段(2011-2015年),这一阶段的年度论文数量可谓是波澜起伏,但整体属于平稳发展水平。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经历了第三阶段的快速发展后,其基础性研究趋于成熟化,研究的远度、深度不断提升,这对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可以用“瓶颈期”来形容这一阶段。这也是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最艰难时期,这个阶段的科研工作只有快速跟进才能为中国太极拳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此外,2011-2015年这四年关于太极拳发展研究的硕士论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2013年关于太极拳发展的硕士论文较2012年增长71.4%。这表明太极拳发展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高校学生的视野,这将为中国太极拳发展的研究注入一汪新鲜的血液。

表1 太极拳发展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N=300)

图1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变化图

3 太极拳发展领域研究力度分析

3.1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对高产作者、机构进行分析,可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研究特征及发展方向,为后者追踪研究、了解前沿动态提供依据[6]。

由表2统计可得,收录的300篇文献中共包括337位作者,在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这一领域,发表4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仅有1位,占作者总数的0.3%;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8位,占作者总数的2.37%;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25位,占作者总数的7.42%;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303位,占作者总数的89.91%。根据文献计量学“洛特卡定律”关于作者与论文间数量关系的表述: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6]。洛特卡定律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作者持续长期研究现象,就此文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者中,发表2篇和3篇论文的作者量均低于洛特卡定律中表述的水平,而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比例远远高出洛特卡定律中表述的60%。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作者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稳固的核心研究者,业余写作的研究者比较多,高发文量作者过少,大部分作者都是刚涉足太极拳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缺乏持续性的科学研究。

表2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作者发文情况统计(N=337)

表3为发表文章篇数在2篇及以上的34位作者列表。根据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定律”中关于核心作者的表述:最低产核心作者的发表文章数量等于最高产作者发表文章数量的平方根乘以0.749。即发表论文M篇及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M=0.749(Nmax)1/2,M为最低产核心作者的发表论文篇数,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表论文篇数。由表3统计可得,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9位,依次是郑强芬、刘巧芳、董国兴、张立新、和慧超、李小燕、王勇、魏志刚、原福全,但其中没有作者进行长期研究。这表明在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这一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种现象势必会影响该领域的科研进展。

对发表文章篇数较多的作者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和可视化识别可以清晰显示出该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员及团队之间的合作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这一领域已形成六组主要研究团队:第一组团队主要以邱丕相、王伟、杨建营、王晓燕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上海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军体部、杭州师范大学;第二组团队主要以王洪恩、李敏、周之华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首都体育学院、北京陈氏太极拳协会;第三组团队主要以李小燕、张立新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第四组团队主要以毛明春、杜华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师范学院。第五组团队主要以余威、秦一楠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第六组团队主要以王勇、齐行亮为中坚力量,涉及的单位主要有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宿州市砀山县朱小楼高级中学。六组研究团队中第一组合作程度最高,其中涉及四所高校的研究者参与,参与单位都为综合类大学体育系、部。第四组跟第六组也涉及到跨单位合作。但第三组和第五组仅为单位内合作且规模较小。第二组尽管也是单位内合作,但其中涉及到与太极拳协会之间的合作,这也是太极拳发展科研领域的一个创新,从太极拳中来,回到太极拳中去。

表3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发文量前34位作者一览表(N=34)

图2 中国太极拳发展领域高产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结合表3和图2不难看出,发文量前十名作者单位没有一所体育专业院校,大多是综合类院校体育系、部。体育专业院校应该是太极拳发展研究的主要发文单位,由此可见体育专业院校对该领域的研究力度还需要加强。

3.2文献期刊分布分析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以及发展方向,由表4可得,统计的300篇文献中:硕士论文数量为66篇,占发表文献总量的22%;普通期刊论文数量为211篇,占发表文献总量的70.33%;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为23篇,占发表文献总量的7.67%,数据参照2015年8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七版)》。核心期刊是布氏定律的直接产物,也是布氏定律应用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评选出的核心期刊表在文献资源建设、期刊的评价管理、作者投稿,以及学术评价方面都有很多应用[7]。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300篇文献中核心期刊的占比不到1/10,这个比例远低于其他研究领域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核心期刊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版面稀少的影响,16种核心期刊中能够发表该领域文章的期刊非常少,并且能够发表的期刊一期最多也就两三篇文章的版面,这就导致该研究领域研究者的积极性远远低于其他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是核心期刊对作者身份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CSSCI来源期刊,普通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几乎是天方夜谭,期刊成了职称晋升的孵化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许多青年研究者的科研热情,这就使得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此外,从硕士论文的占比看,300篇文献中22%来自于硕士论文,没有该研究领域的博士论文,笔者在同等搜索条件下通过查阅文献将太极拳发展跟武术发展相比较,武术发展研究的博士论文高达40篇,这足以体现当前对太极拳发展的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高校硕博士应当是太极拳发展研究的主力军,参考文献稀少也是阻碍该领域硕博士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该领域的研究者不应当仅限于专家以及高校老师,只有让更多的青年研究者加入进来才能让该研究领域永葆生机。笔者认为:当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发文量与普通期刊(含硕博士论文)发文量的比例达到1∶4时,这种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发展水平以及研究深度。

表4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N=300)

3.3高被引文献分析

被引次数(Cited Times)是指某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被引文索引中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次数,主要包括“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和“学科引用次数”三个指标[8,9]。在很大程度上被引次数可用来衡量期刊论文的绝对学术影响力,总体上也可直接体现出期刊论文被学者重视和使用程度,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表5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分析这十篇文献全文发现,被引次数排名第一的文献是由冯小军2004年发表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上面的《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用54次,其中被引用在博士论文中1次;被引用在硕士论文中23次;被引用在期刊论文中30次。期刊论文中不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之类的CSSCI来源期刊,此文从太极拳普及程度、教学方法、门派交流程度、竞赛水平四个角度切入来研究我国太极拳发展的现状,并根据这一现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这10篇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中包括核心期刊3篇、普刊7篇,从期刊比例来看也能体现该研究领域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此外,通过研究分析16种核心期刊中民族传统体育学学术专栏的开展情况可知,目前仅有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这5种期刊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专栏,占体育类核心期刊种类的5/16,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在核心学术期刊中一半的比例都没有。太极拳领域的学术研究归属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由此可见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文章能够问鼎核心期刊足以体现其学术价值与地位,同时也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低迷待兴起的状态,只有引起各学术期刊和研究者们的重视,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才能有力地推动太极拳的发展与传播。

表5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高被引文献统计(N=10)

4 中国太极拳发展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性术语,其特点是从文献研究、论述的主题问题的角度来揭示文献的内容。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网络分析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结构及发展方向[6]。

表6统计的是搜索出的300篇文献中被引频次在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47个,太极拳(频次177)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标签。但不难发现像发展、对策、现状等这些在使用方面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由此可见应该加强关键词的使用规范性。

节点中心度计算是共现网络分析的重要指标,其代表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与节点直接相连其他点的个数代表该点的中心度,中心度数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越核心、影响力越大[6]。图3描绘的是我国太极拳发展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关键词代表网络节点,正方形大小代表该节点中心度大小。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中心度高的关键词代表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中心度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太极拳(0.441)、杨氏太极拳(0.324)、太极拳运动(0.300)、拳种(0.266)、王宗岳(0.258)、太极拳论(0.250)、陈王廷(0.250)、陈长兴(0.216)、十三势(0.208)、中国武术(0.208)。这表明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主要从太极拳门派、太极拳拳种、太极拳人物等角度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的。归根到底,该领域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人文社会学科,太极拳科研领域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当与教育学以及人体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更多的太极拳实质性作用与功效,这将直接有利于推动太极拳市场化,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表6 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一览表(频次≥5,N=47)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年度论文数量、研究力度和研究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近年来关于中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成果丰硕。但现阶段处于缓慢发展期,也就是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期;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发文研究者分别是郑强芬、刘巧芳、董国兴、张立新、和慧超、李小燕、王勇、魏志刚、原福全,尽管在检索的文献中这些作者都是发表文章最多的,但是排名第一的研究者郑强芬这几年中发文总共只有4篇,这表明该领域没有持续研究的研究人员,大多属于散兵作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该领域的研究中断以及研究深度与远度无法达到其他研究领域同等水平;主要研究机构的反常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大多是综合院校的体育系、部,而像北京体育大学等这些体育专业院校发表的文献少之又少,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一员,应当受到该专业领域的老师、学生的重视;研究主题不够鲜明化,同时就文章而言,关键词使用的不规范化无疑暴露的是这一研究领域科研的不严谨性。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本文的各角度研究分析,为后期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图3 中国太极拳发展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N=47)

在这种形势下,针对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足,研究者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加强研究主题的明确性、文章关键词的规范化,提高可研究的严谨度;在现有的研究力度基础上培养新生力量,同时加强方法理论的创新;改变现有的“闭门造车”的研究现状,实现多领域、多机构、多地区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协会跟高校合作就是一个创新;适当放开太极拳发展研究领域的相关课题申报政策,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该研究领域中来,为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人才;适当增加体育类核心期刊中该领域的版面,同时适当开设一小部分学生专区以吸引更多的青年研究者加入到太极拳科研领域中来;加强太极拳健身功效的实验性科学研究,为其健身功效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实验依据以便于太极拳走向世界。通过这些方面的加强,太极拳发展将会在这种大环境下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 人民体育出版社.太极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19.

[2] 庞明广.全球24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中医、太极拳课程[N].新华社,2016-12-11.

[3] 蒋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71-389.

[4] 陶运三.体育学实验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的聚类分析与展望——以2005-2013年国内十五类体育期刊文献计量学统计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5,36(3):114-120.

[5] 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0-113.

[6] 韩美佳,李守培,薛欣.武术传播的研究结构及发展思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6(3):68-73.

[7] 蒋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5.

[8]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5:1-185.

[9] 许鑫.基于CSSCI(2004-2006)的体育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20-27.

ASummaryofthe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Taijiquan

PENG Xiang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China)

Taijiquan is one of the 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data and the bibliometric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umber, research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aijiqua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umber of papers in the field of Taijiquan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at the present stage it is in the period of slow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re is no stable core author group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In contrast to the author's expectation, there is not one sports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in the top ten, all of them come from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re journals published less, only 7.67% of the total research literature; ,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Taiji culture is the research hot spot in this domain. Further analysis: that should strengthen inter-agency, regional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olog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the human science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promotion for the Taijiquan to provide more direct digital argument to ensure that Taijiqua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research structure; knowledge map; coexistence; development thinking

2017-05-02

彭 响(1993-),男,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1004-3624(2017)06-0097-07

G852.11

A

猜你喜欢

太极拳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42式太极拳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