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小学实施哈汉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例

2017-11-09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母语双语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在中小学实施哈汉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例

单海萍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本文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为调研点,主要调查当地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并基于调查实情对当地中小学开展的哈汉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2014年3月至6月,哈汉双语课题调研小组借专业实习支教之机,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开展了当地中小学实施哈汉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听课授课等多种手段获得了当地哈萨克族中小学哈汉双语教学研究的一手资料。

目前福海县全县共有3所初中,7所小学,哈萨克族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55%。调查小组利用支教点便于深入跟踪调查的有利条件,特对其中2所初中、5所小学①②的哈萨克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当地的各民族居民,共计1200余人,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田野调查。

1 现状分析

1.1 当地双语教学现有模式

通过调查得知,福海县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模式一是理科类课程(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使用汉语教材,通过汉语教学,文科类课程(历史、思想品德等)使用哈文教材,通过母语教学;模式二是除母语课外全部使用汉语教材,通过汉语教学。而各级学校又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及生源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

小学阶段 :5所小学中现除地处牧区深处、师资匮乏的喀乡顶山希望小学以外,已全面实行双语教学模式二。

初中阶段 :2所中学的七年级已全面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二;八、九年级设置双语实验班采用模式二教学,普通双语班采用模式一,双语实验班与普通双语班数量比为2:1。

1.2 双语教学开展优势

1.2.1 政策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我们得知,国家教育方面的扶持政策在当地人中的认知程度是相当高的,这得益于它对少数民族家庭实实在在的帮助。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外,农牧区补助政策更是覆盖到当地每个学生家庭身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宿全部享受国家补助,偏远乡村的学生每周末坐车回家的车费都完全由国家承担,学生上学几乎不用家庭负担开支,这对来自牧区、经济拮据的哈萨克家庭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因此当地适龄儿童就学率非常高。此外,双语教师也因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来自社会的尊重,成为一个理想的工作。

1.2.2 教学环境优良,资源丰富

从问卷调查(见图1)我们看到48.91%(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下同)的学生认为本地双语教育环境好,影响范围广;有38.04%的学生认为能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选择,所以选择接受双语教学模式。我们还了解到, 国家和自治区设置专项资金,对当地中小学校配发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推动了课堂授课从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细读教材向使用播放音频、视频,制作和演示PPT等多种形式的转变,另外,当地市场上哈汉双语学习资料和书籍日益丰富,双语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更加多元,网络媒体资源加速积累,这些都为双语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图1 关于“为什么接受双语教学”的数据图

1.3 开展效果

1.3.1 双语教学起点低,覆盖面广

通过走访当地教育部门并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双语教学目前已经普及至全县所有小学,各民族适龄入学儿童均可以自行选择民语和双语教学班级接受教育,而双语班已成为哈萨克族学生最主要的选择,根据这一形势,各小学现已从一年级起全面推行双语教学模式,这也预示着哈萨克族儿童将越来越早地开始接受双语教育。

1.3.2 学生对双语教学政策了解程度较高

图2 关于“对双语教育教学政策的了解情况”的数据图

根据问卷调查(见图2),73.9%的学生表示了解关于双语教育教学的政策,22.83%的学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过相关政策,只有3.26%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双语教育政策。说明在党和政府对双语政策的大力宣传与切实开展下,双语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哈萨克族学生中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1.3.3 学生学习双语的热情较高

关于学生对待双语学习的态度问题(见图3),从问卷统计得出82.61%的学生对双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且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仅有1.09%的学生表示对双语学习不感兴趣,仅仅能完成日常学习中的部分课程任务,全部完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可见学生学习双语的热情是普遍较高的,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1.09%的学生对双语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成绩长期无法得到提升,但他们仍然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学好双语。

图3 关于“学生对待双语学习的态度问题”的数据图

1.3.4 学生通过双语教学收获丰富

关于双语教学让学生们有什么收获这一问题(见图4)调查问卷中61.96%的学生表示学习双语有利于灵活运用两种语言与不同民族进行交流,67.39%的学生认为通过双语学习,自己可以看懂更多汉语类读物以拓展见识、提高成绩。另有32.61%的学生也坦言,通过双语学习,他们可以有更多机会进入内初班、内高班,接受更好、更高质量的教育,仅有1.09%的学生认为学习双语后没有太大收获。而通过走访,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孩子们学习双语后,回家后也时不时的用汉语对话,让不会汉语的家长或者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

图4 关于“双语教学让学生们有什么收获”的数据图

1.3.5 家长支持认可,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从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也在不断鼓励着孩子学好双语,他们陪孩子观看汉语电视节目,鼓励孩子结交汉族朋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愿意让孩子参加双语兴趣辅导班。另外,当地一批又一批受惠于双语教育的哈萨克族青年由于熟练掌握双语甚至多语,能够找到好工作,造福家庭与社会,也让更多的哈萨克族家庭更加积极主动为孩子选择双语教学。

2 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母语能力弱化

母语教育是提供优质教育和实现基本教育需要的先决条件,当第一语言有坚实基础时,第二语言的良好说写技巧才容易形成。因此,实施双语教学不但不能削弱和轻视母语教育,而且必须加强和重视母语教育。走访中,部分学生坦言学校设置母语授课的课程太少,自己的母语水平进步缓慢,担心母语能力弱化。我们也从授课中观察到,有些哈萨克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汉语水平甚至高于哈萨克语,他们能够较为流利自如地使用汉语会话、写作,却不能熟练地使用哈语书写,这种情况均令我们深思。而学生母语能力弱化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中小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双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双语结合教学单一化的问题,中小学阶段应注意双语课程、课时设置的比例,教学活动形式的多元化,要将学生反映的实际困难纳入双语教学实践中去,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2.2 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存在畏难情绪

我们不难理解,双语教学也为学生们带来困惑。调查数据显示(见图5),34.78%的学生认为学习双语后课程增多,压力变大。36.69%的学生因考试难度增加而面生难色。根据访谈我们得知这部分学生或是汉语水平较差在使用汉语教学的课程上存在理解和运用的断层,他们往往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进度;或是对自己升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追求,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图5 关于“双语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困惑”的数据图

2.3 双语师资和教材匮乏,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经过问卷和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哈萨克中小学普遍缺乏既懂汉语又懂哈萨克语,既有具体教学经验又有语言学修养的双语老师。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哈萨克族,而这些双语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体,普遍学历不高,大多是中专、师专水平,或经过短暂进修自考获得大专、本科学历,多教授母语授课学科,汉语基础比较差,有的甚至不能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教学创新研究成果较少,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双语教学效果多不理想。我们还了解到适合双语班学生的教辅资料种类相当匮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哈萨克族学生的双语学习效果,尤其在哈萨克族学生有传统弱势的理科类学科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而调查中“学生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建议 ”这一问题的结果显示(见图6),46.74%的学生期待更符合需求的教材,43,48%的学生希望有更丰富的教学手段,还有39.13%、32.61%的学生分别对教学设备和师资有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当地中小学双语教学在教材、师资、设备、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6 关于“学生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建议”的数据图

3 建议

3.1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在一定程度上,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的长期推广,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实践总体是成功的,已达到同年级哈、汉学生学习水平相差无几的地步,但也出现了喀乡顶山希望小学这样盲目推行模式二却最终不得不因为实际生源和师资条件而恢复母语教学的例子;而初中普通班理科使用汉语授课,由于学生汉语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差错多、失误多,这种教学模式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到双语教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支持度。为此我们建议当地教育部门不应在没有进行实际考察和深入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在中小学校强行推行某一双语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模式选择上保持一定的弹性,让各乡镇学校从每一届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设置班级,因地制宜,选定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

3.2 注重教学过程中双语的均衡发展

在各民族日益融合、交流的新形势下,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然而大规模地使用汉语进行双语教学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用母语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母语的掌握,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双语教师在使用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地进行双语对比,对于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语音、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要善于总结,努力去排除母语的干扰,扬长避短,所以双语教学中不应片面地去回避母语,而应合理地利用它,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两种语言。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仿照大学设立汉语课程的选修课,对于想深入学习汉语的哈萨克族学生开办系统、科学的双语辅导班。同时,应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各地区各双语学校调研,倾听基层学生、老师、家长的意见,因地制宜,科学系统的规划双语学习课时与课程,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

3.3 抓紧建设高素质的双语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双语教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从各学校出发,从现有师资中挑选双语好、专业基础好的哈萨克族教师去参加主题多样的教学培训,端正教师队伍的态度、思想,提升教学综合水准,还可以长期、深入开展教师“一带一结对子”活动,由双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在平时辅导水平较低的双语老师共同进步,解决燃眉之急。其次,偏远农村教师的公平分配是双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可实行轮岗制,让县城和农村优秀教师定向互换1-2年教书,以优带弱,培养教师中坚力量。第三,应扩大哈萨克族聚居地区高校定向师范生的招生规模,给予定向师范生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要求毕业后回生源地任教以缓解哈汉双语教师缺乏的难题。第四,面向社会招募大学毕业生走进双语学校,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继续落实新疆20万干部下乡政策,动员新疆各大城市干部下乡支教,并充分利用对口援疆优惠政策,积极与内地合作,鼓励优秀师资参与支教。最后,政府、教育有关部门应发挥主导力量,考虑成立自治区级双语教学领导协调机构,专门解决双语教学及相关问题,为双语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对双语教师给予政策优惠,减少双语教师行政工作的强度,对其子女就学、医疗方面给予补助,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彰,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4 加强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与开发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加强哈萨克文教材的研究,编著针对哈萨克族学生教学的本土化教材,应以多套汉语原版教材为蓝本,以规范表达、完善内容的原则进行甄选或整合,编写适合哈萨克中小学实际教学需要的各科教材,使学生既能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汉语学习技能、思维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特别要注重教材、教辅资料配套发行,资助和奖励编写质量较高的民族文字教辅资料的编译出版机构,鼓励双语教育、教学资料多渠道发行。另外,建议加快编撰一套准确性高、实用性强、涵盖面广、适合不同年龄段查阅的哈汉词典,为哈萨克族聚居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哈汉双语对比学习的可信依据。当前还要注重加强双语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容量大、传递快、支持自主学习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阅读资料、学习课件,以弥补课内外双语教育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在智能手机领域开发和推广哈汉双语学习软件、益智游戏,帮助哈汉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与开发多元化、集合化、立体式发展。

注释:

① 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初中部),解乡中学.

② 福海县第一小学,阔乡小学,齐乡小学,喀乡小学,喀乡顶山希望小学.

[1] 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2] 钟启泉.“双语教学”之我见[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2期.

[3] 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4期.

[4] 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从田野调查视角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5] 张国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材的思考,科技与出版,2002年第3期.

单海萍(1994-),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母语双语
母语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母语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