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认同对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
2017-11-09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阶层认同对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
李海杰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着重研究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的中介影响作用,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比较不同群组中介影响的差异。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阶层认同和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均有正向影响,社会交往在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中有部分中介效果。社会交往在两性体育参与中均有部分中介效果;在受访者居住地区类型为“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中有部分中介效果,而在“市/县城区以外的镇”中不存在间接效果。
体育参与;社会交往;阶层认同;城镇居民
1 问题的提出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到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那么,探究影响我国居民体育参与的因素,并通过刺激此类影响因素以首先达到增加体育人口,进而提高全民素质的课题研究便显得格外重要。
与过去认知不同,学者们不再认为体育参与是纯个人的事件。从更高层面看体育参与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便发现:人们体育参与背后更多地受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而这先前被个体因素所蒙蔽。基于社会分层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寻求一个阶层体育参与背后的因果机制,进而以一个阶层代替一个个体为单位将非体育人口转化为体育人口,对提高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目前众多学者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1)研究视角上,当前我国关于社会分层对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中多依据人口基本变量等客观因素,而对于以城镇居民的主体意识为核心的主观阶层认同对其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却不多;2)影响路径分析上,很少有介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内容,无法获知居民体育参与的动机和习惯等更深层原因,更不会提出通过人际互动刺激居民体育参与的方法。3)研究方法上,当前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除操作繁琐外也无法计算中介变量及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质量。为此,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在主观阶层认同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详细分析社会交往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路径及其程度,揭示居民体育参与的习惯影响,以弥补客观社会分层视角下无法洞察深层动机的不足,相信对加快实现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文献资料法
以社会分层、阶层认同、运动锻炼、体育参与、结构方程模型等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文献的检索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方法支撑。
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3.0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进行样本筛选、整理及描述统计;采用AMOS23.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1]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以结构变量的协方差矩阵为基础,运用协方差结构建模,并对模型中路径关系进行验证与测量。它将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进行整合,同时检验模型中观测变量、潜在变量等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间接和总体影响效果关系[2]。文章着重分析阶层认同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参与的影响,验证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并引入人口学分类变量等,进行多群组分析,比较社会交往在我国城镇居民体育参与中的影响差异。
2.3 数据来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双方联合进行的大型持续性社会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长期趋势。目前最新2013年的调查数据覆盖中国28个省,包含11 438条记录。本文操作的数据是在2013年原始数据基础上依据研究主题需要删减而成。剔除与文章无关的问卷题项后删除4 416条“农村”的数据,删除含“拒绝回答缺失值”“不知道缺失值”“不适用缺失值”和空值的数据,最终剩下3 063条数据。
3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3.1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可以理解为社会有高低不同的层化现象,也可以认为是依据某些标准将社会中的个人划分为高低不同层次的过程。总结当代社会分层的众多研究不难发现主要有三大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一是坚持阶级分析法,将是否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区分阶级标准的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二是通过财富、地位和声望的多元阶层划分原则来划分阶层的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三是以职业等级或者是社会分工为社会分层标准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而阶层认同正是个人对自己在整个社会分层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主观看法,人们往往通过经济地位、职业地位等来划分自己。
在社会分层理论下,吕树庭对于广州的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证实:社会上层的人在广州市体育人口中比例最高。马江涛等人通过序次逻辑回归分析对中国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社会阶层自评越高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几率越高。与此结果相同,日本学者菅原礼和丸山富雄[3]关于日本社会阶层与体育参与的研究认为:体育人口和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在社会各阶层中有明显差异,社会中层特别是社会中上层和上层人群中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率很高,社会下层的人群中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率极低。韩秋红探讨了社会分层和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职业声望、不同的收入、不同学历的城乡居民其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有所不同,社会地位越高者体育锻炼频率越高[4]。李骁天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高,体育锻炼行为发生率高。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各阶层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数量、项目及场所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层级化特征。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假设:H3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有正向影响。
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现代西方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划分为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也称作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5层,认为一旦某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体就会被激发去实现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人的需求层次上升至包含友情、爱情的第3层需求时,便要通过社会交往来满足。在本文中,社会交往被认为是既包括个体内心的伙伴依赖与社群渴望,也包括个体已然的惯习行为。前者表现为因从众心理而趋于大流,希望在群体行为(在本文中以体育参与这一行为为例)中获得情感与归属感,其结果可揭示居民体育参与是否有心理因素作用的原因。而后者可直接显示具有不同社会交往惯习行为频率的居民在体育参与中的不同表现,简言之,有多少社会交往以体育参与这一具体活动来实现。
吴静(2015)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对开设有瑜伽选修课程的医学院校女生进行了体育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瑜伽运动项目符合医学院女生的心理特征,对其体育行为特征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对体型美与气质美的追求源于认为这些能直接或间接提高她们在人际和社交中的自信心。同时,在她的发现中,有68%的女生选择与同伴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解释为女生独有的柔弱性格使其更愿意以群体活动形式进行体育参与。从爱和归属的需要出发,李丽认为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具有单纯性、规范性、频繁性、直接性等特点,为人与人的交往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体育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朋友、发展人际关系。基于此便会有很多人在众多社会交往形式中选择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并成为一种惯习。简言之,社会交往与体育参与存在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假设:H2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有正向影响。
潘泽泉等人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农民工的居住空间、社会交往和主观地位认知作为理论变量测量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和心理层面融入城市的情况。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居住地类型、居住空间模式和居住空间有阶层化特征,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出现阶层化现象[5]。此外,从结构社会学的传统出发,布劳在其社会交往的宏观结构理论中作了一个基本假设——人们更多地与自己群体或社会阶层中的其他成员交往,处于相同社会位置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以及相似的属性和态度,这都将促进他们之间的交往,例如婚姻、朋友等性质的交往关系[6]。以上研究说明了社会交往和层级化之间有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假设:H1阶层认同对社会交往有正向影响;H1-2阶层认同经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有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假设,提出研究概念模型如图1。
图1 研究概念模型
3.3 变量选择与处理
从样本数据中筛选能反映本研究概念模型3个构面的题项,总计观测变量9项(表1):社会交往、阶层认同、体育参与各3题,符合BOLLEN(1989)提出的每个构面题数不少于3个,且每题只属于一个构面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原则。由于选项负向,故将观察变量b1、a31a、a31b、a3009、a3010、b1113的数据在SPSS23.0中进行正向处理。此外,人口统计变量包括s41采访地点、a2性别、a3a出生日期、a69婚姻状况、a7a教育程度、a4民族及a36幸福感等,用以多群组分析。
表1 新问卷潜在构面及其题项
3.4 样本结构
在3 063份研究样本中,男性1 845人(60.2%),女性1 218人(39.8%);出生日期在1962-1988年范围内有2 405人(78.5%);居住地区类型为市/县城的中心地区的有1 904人(62.2%),市/县城的边缘地区580人(18.9%),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323人(10.5%),市/县城区以外的镇256人(8.4%);婚姻状况以2 432位(79.4%)初婚有配偶者为主;教育程度以初中(828人,占比27%)和普通高中(502人,占比16.4%)为主。
3.5 测量模型分析
针对数据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平均方差抽取量是潜在变量可以解释其指标变量变异量的比值,是一种收敛效度的指标,其数值愈大,表示测量指标愈能有效反映其共同因素构面的潜在特质[7]。本数据平均方差抽取量介于0.311至0.434之间;根据以任意两个潜在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来检定观测变量区别效度的标准,可以说明本研究所选取的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表2)。
表2 潜在变量间相关系数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Thomopson(2004)提出在执行结构方程模型之前,应先分析测量模型,因为测量模型可以正确反映研究的构面或因素。本研究运用AMOS23.0对模型的3个构面体育参与、社会交往、阶层认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构面的负荷量均在0.467~0.761之间,且达显著;其组成信度(CR)在0.572~0.694之间。本模型体育参与构面稍低于Hair等(1998)及Fornell与Larcker(1981)因素负荷量大于0.5、CR值大于0.6的标准,但属于可接受范围,其余两构面均符合标准。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运用AMOS23.0软件,采用极大似然法(ML)对假设路径进行SEM分析(图2)。
表3 验证性因素分析一览表
图2 SEM路径估计结果
4.1.1 整体模型配适度检定
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为判断所建构的理论模型能否对调查所得的资料予以合理解释而对模型配适度进行检验。本研究采用D.L.JACKSON建议的指标进行整体模型配适度评价。其中,卡方值为208.386,卡方自由度比为3.683,P<0.01。GFI指数代表理论模型能解释的变异与共变的程度,GFI值越大表示模型的整体配适度越好,本研究GFI=0.985>0.9;AGFI=0.973>0.9;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50,表示模型配适度非常好。根据以上适配标准判断,本研究模型配适度良好。
4.1.2 路径关系检定
用图2给出的最大概似法估计结果来检定本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经SEM分析,假设路径的检定结果见表4。
表4 假设路径关系检定
***表示P<0.001;估计值为标准化系数。
在整体结构模型中,共有3条直接假设路径。从表3的研究结果可知,“社会交往←阶层认同”(H1)、“体育参与←社会交往”(H2)、“体育参与←阶层认同”(H3)3条路径关系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即阶层认同对社会交往、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均有正向影响,研究假设H1、H2、H3均成立。
4.1.3 社会交往的中介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ZHAO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8],运用AMOS23.0软件的BootStrap方法检验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选择重复2 000次,根据间接效应在95%置信区间是否包括0来判断中介效应是否存在。通过分析表明(表5):社会交往在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显著,95%置信区间为(0.015,0.043),不包含0,说明间接效果存在。接下来看直接效果以确定社会交往为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95%置信区间为(0.242,0.344),不包含0,说明直接效果存在,社会交往在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点估计方法中,非标准化间接点估计值与标准误比值为3.714>1.96,说明间接效果存在。直接效果中点估计值与标准误比值为11.192>1.96,亦说明社会交往在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果。
表5 中介效果检验一览表
4.2 多群组中介效果
体育参与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在年龄和婚姻状态上也存在差异。现有的研究多注重体育消费领域里的层化现象,而对体育参与中体育锻炼的分层研究较少,即使研究体育锻炼分层的也大多从社会经济地位、身份、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揭示其原因。单独考察客观因素,往往会忽略主观方面对体育参与的影响。随着学者提出培育一个阶级以提高大众体育总体参与水平的主张,发现影响这个阶级体育参与水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之后给予其针对性的刺激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下面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多群组分析,比较社会交往在体育参与中的中介作用。
4.2.1 性别差异
以性别分类变量建立两个群组,以确定设定的假设模型是否同时适配于不同的群组,并对社会交往在两个群组的中介路径作用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模型配适度良好,社会交往在两性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中均有中介作用。男性社会交往直接效果在95%置信区间为(0.239,0.378)、女性为(0.216,0.374),均为部分中介效果。在女性中社会交往与体育参与的相关系数为0.21,男性则为0.16。阶层认同下,性别分类在社会交往到体育参与中所起到的作用差别不大,说明两性中伙伴关系、群体效应作用均存在。究其原因可能因为相比于单独行动,人们更趋向于群体活动中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或者在体育参与中增进友谊。在这趋向方面女性要较男性稍明显,这与吴静的研究结果相同。所以,社会在组织活动时,建议多组织群体竞争合作性活动。或者企业在推广体育消费产品时,划分、选择特定消费群体比广泛推广效果会更理想。总之,要认识并利用好阶层认同下社会交往的作用。
4.2.2 受访者居住地区类型差异
在“受访者居住的地区类型”变量中选取居住于“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市/县城区以外的镇”两个群组,以确定设定的假设模型是否同时适配于不同的群组,并对社会交往在两个群组的中介路径作用大小进行对比。卡方值为129.649,卡方自由度比为2.701,GFI值为0.969,AGFI值为0.942,RMSEA值为0.043,表示模型配适度非常好。社会交往在“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居住者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Percentile 95%CI为(0.174,0.421),而在“市/县城区以外的镇”的间接效果中Bias-Corrected 95%CI为(-0.007,0.034),表示不存在间接效果。由此可见,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社会交往作用越强大。原因可能是在城市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体育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可利用的体育资源更为广泛,而农村地区相对不足和匮乏。此外更有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即收入高的地区居民通过社会交往进行体育参与的程度更高,因为他们有较多的可支配财富供以交际和娱乐。所以在城乡二元和城乡差别的现实背景下,尽快实现城乡收入公平、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这对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程度也有重要意义。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构建了体育参与、阶层认同、社会交往的机制模型,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城镇居民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阶层认同、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有正向影响;社会交往在阶层认同对体育参与中有部分中介效果。社会交往在两性体育参与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受访者居住地区类型为“市/县城的城乡结合部”中有部分中介效果,在“市/县城区以外的镇”中不存在间接效果。
为在城镇体育参与阶层化下实现全民体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大力建设群众体育组织,尤其是社区体育组织,建立长效的活动平台,开展大众体育活动,为举办大众参与体育活动和加强组织内成员交流建立基础。其次,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差距,保证体育参与软硬件齐全。再次,建立健全体育信息传播公共平台,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加强体育活动宣传,可以利用明星效应引导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9]。最后,政府应通过社会政策和社区支持性服务避免地区性的阶层化问题,避免因主观地位认同导致社会交往的局限化,尤其提高较落后地区人们人际交往水平和人际适应能力,避免因群体地位认同的阶层化而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1]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77-185.
[3]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韩秋红.社会分层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部分城市为例的回归模型验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4-9.
[5]潘泽泉,何倩.居住空间、社会交往和主观地位认知: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7(1):80-87.
[6]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3):52-81.
[7]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79-380.
[8]ZhaoX,LYNCHJG,CHENQ.Reconsidering Baron and Kenny:Myths and Ruths about Medi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2):197-206.
[9]张垲懿.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体育分层[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4.
Theinfluenceofsocialstratumrecognitiononsportsparticipation:Anmediatingeffectofsocialinteraction
LI Hai-jie
(JilinSport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and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to make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hina's CGSS2013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ocial intera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ports, and the social interaction has some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both genders have some mediating effect; the "rural-urban continuum" showed few mediating effect, and the indirect effect in the "town" did not exist. It proposed some suggestive measures for speed up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sports under the context of urban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sports particip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social stratum; urban residents
G80-051
A
1009-9840(2017)05-0086-05
2017-08-19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YC2017024)。
李海杰(1992- ),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