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

2017-11-08蒙淑萍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客观存在小棒道题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使他们的学习差异日益明显。因此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差异的存在,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捕捉足以使他们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对自己学生的差异准确分辨,做发现学生差异的有心人,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55-01

小学阶段的学生,同一个班的学生虽说年龄相仿,學习内容一样,均有一个老师教授知识,但由于学生的能力、知识及个性特点等都存在差异,对知识理解接受的快慢程度不一样,学习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对待这种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实施差异教学。

1.承认学生的差异,制定差异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由于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学生个体之问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有的学生思维局限、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掌握知识慢。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定导致我们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破罐破摔丧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骄傲自大失去兴趣。

笔者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学:作业自选,布置学生作业时,分类布置题型,适合全班学生做的基础题;适合中上等生做的提高性试题;综合性强的适合学优生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习需要自由选择当天作业,学生自己选的作业就会主动完成,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作业的质量也会增高。其次是延迟评价,不要结果就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推迟对他们的评价,给他的学习增强信心。再次就是组织互助小组,把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掺和着分组,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照顾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增进教学效果

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笔者再讲加减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中坐了27人,下去18人,又上车9人,问车上现在又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后开始作这道题。找三个同学来黑板上面做,这道题正常解法是:27-18+9=18(人)。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在黑板上刚写出18-9。在下面做题的同学就是开始举手说做错了不是这样的,有胆子大一点的学生在下面议论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做,真笨"出错的那位同学站在那满脸通红地低着头。在这场面下。笔者笑着对台下的同学说:"你们都认为他做错了吗?台下同学大声说是。笔者说:我认为她没有做错,是你们没看他做完。"笔者这样一说,学生们都不吭声但是满脸疑惑。突然有个同学说:"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说没有错了。他现在算出来的是下去的人比上车的多几人,求出来之后再用原来的人数减去下车的比上车的多的人数,就是现在的人数。""是不是这样?"过了片刻学生都表示赞同。接着笔者让之前出错的这位同学继续把题做完。他很快的完成这道题带着成功的喜悦高兴的回到了座位。由此尝试可看出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时,不能一下就表示否定。用巧妙的点拨来扭转学生的原有观念,有时反而会得出另一种解法。这位同学其实不会做这道题,是碰巧算对了一步。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应具有照顾学生差异、善待学生错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理念;还要为学生着想,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增进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实现共同进步

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获得成功,避免两极分化。

例如,在教"小熊请客"时,先让学生填空,想一想,根据是什么?(如板书:一串4个,2串8个........。)然后讨论今天要学的内容。观察题目发现每增加一串糖葫芦就多了4个红果,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糖葫芦的串数与需要的红果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使用的总的小棒比其他同学多,是因为他用一根小棒做棍子,串了4个红果,结果一串糖葫芦用了5根小棒,比其他同学每串多用一根小棒。这是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做出的操作,本身是正确的。因此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认识、理解等都是存在差异的。在编制4的乘法口诀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很快发现口诀的规律,找到特殊的地方,并认识到口诀中每个数字的意思表示不一样。而一些学生则需要引导之后才能发现这些规律。而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就需要老师既给潜能生一些时间和机会,也让优生得到表现和提高的机会。

总之,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利用这些差异鼓励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我,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简介:

蒙淑萍,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观存在小棒道题
界限
误会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音乐作品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
巧移小棒
自然法是客观存在还是价值追求
Q博士课堂
共需多少根小棒?
“内在的客观存在”的表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