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机电设备应用》课程改革
2017-11-08赵国霞徐晓丹
赵国霞+徐晓丹
摘 要:本文以高职《机电设备应用》课程为切入点,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与创新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与实施。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企业设备为载体,典型应用案例为教学任务,采用“教、训、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机电设备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9-0-01
《机电设备应用》作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以企业现场常见车床、铣床、发动机及电梯等典型机电设备为载体,将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及行业标准、安全意识等元素进行梳理、整合并得以综合运用,为各类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机电设备的应用、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专门人才。课程改革前沿用了传统的“理论+专用实训周”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结构设计上以知识体系为主,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不利于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此,研究者对课程进行改革,试图重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
课程立足于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的岗位需求,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设备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教学研讨的形式,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了《机电设备应用》课程的6个学习项目,培养学生在机电设备调试、维护和应用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教学内容选取
《机电设备应用》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在企业调研基础上,针对生产现场的典型机电设备应用、调试与维护工作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培养机电设备应用能力、机电设备调试与维护能力为目標,以工业机床、发动机和电梯等常用机电设备为教学载体,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既体现出课程的职业性,又体现出开放性及创新性。
《机电设备应用》课程内容选取设计过程中,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牵头组织,深入济南及周边机械制造类企业实地考察调研,经过课题组成员与企业专家集体研讨,对机械制造类企业中典型机电产品的生产应用流程进行了系统化分析,确定了机电产品从市场调研、设计、安装、调试到维修的流程,并明确了每个具体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要求,将其归纳整合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并选取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滚齿机、磨床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发动机、电梯等典型机电设备作为载体,参考典型机电设备实际应用案例,确定学习项目。然后根据学习项目和学习性工作任务,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提炼出6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选取过程如图1所示。
2.教学内容序化及组织
《机电设备应用》课程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核心技术技能,设置了6个学习项目,19个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各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机电设备应用、调试与维护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学习交流、开拓创新等职业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典型机电设备为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分六个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和训练。
1.真实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
与济南及周边制造类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发课程项目,把企业真实的任务和真实职业环境纳入教学体系的设计,实现课程目标与企业任职岗位要求相一致,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一致,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2.实现“教、训、做”一体化
本课程以CA6140车床、X6132铣床、M1432A磨床等实训室现有的真实机电设备为教学载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专兼协作,聘用合作企业里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指导老师,采取校内真实设备实训,校外企业车间参观等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与实训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与校外一体。
3.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
依托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机电设备应用》优质课程学习资源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高速校园网络进入该学习平台,自主获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辅导,也可以提交作业、自测摸底,还可以师生互动、讨论学习,保证了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不同的项目、任务,教学实施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卡片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复习课本知识、自主查阅有关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的目的。为了避免教学中出现“会”而“不熟”,不能灵活应用的现象,教师还会给出拓展案例,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2.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项目一普通车床的调整与维护,项目实施初期学生可以扮演设备操作工,体会设备操作的方法、步骤,完成设备整体结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项目实施中期学生可以扮演设备维修工,体会设备故障的排除过程,完成设备典型部件结构特点的学习。项目实施末期学生可以扮演设备管理员,完成设备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3.卡片展示法
机电设备大多结构复杂,而且本课程涉及专业术语多、难记、难理解,概念容易混淆等。采用卡片展示法可以有效加深、强化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教学题目、目标概念,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在问题纸上,使用随机分发或者指定小组内学生,学生相互配合,通过资讯收集、信息加工后将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然后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归类等方式将卡片进行合并、整理。最后采用关键词串联的办法重复加工和系统化处理,强化所学知识。
四、总结
本次课程改革从机电设备应用与维护人员所能从事的多种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企业真实设备为教学载体,采用“项目导向,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09(8).
[2]康新龙. 机械加工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高峰,袁野. 高职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