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开启小学生快乐作文之旅
2017-11-08缪丽娟
缪丽娟
语文教学历来都很重视作文教学,然而,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得不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模式作文”。那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我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一、细致观察 描绘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个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如今年五月的一天,我正上着语文课。突然,一只麻雀误入教室,并在教室里惊慌失措地乱飞。学生骚动起来,我停止了讲课,让他们尽情地戏耍麻雀,麻雀更加惊慌,不时地撞向玻璃窗,好不容易才逃出教室。然后我让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一个片断。学生静思片刻,一气呵成,还觉得余兴未尽,连平时视作文如老虎的学生也写得不错。
二、展开想象 创造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使学生学会创造生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诗、童话、小说等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想、幻想、假想、梦想来写作,让这些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随想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写自己想说的话。如人教版第五册“积累·运用六”的习作是“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上学路上的景物,写上几句话。学生刚写的时候语言干巴巴的,经过指导,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有一位学生写道:“早晨,我迎着朝阳上学去,路两旁的一棵棵树木好像一个个哨兵,显得很精神。阳光照在绿叶上,一片片绿叶闪着光亮,微风一吹,绿叶沙沙地响着,仿佛唱着一首欢乐的歌。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对我说:‘你好!祝你学习进步。啊!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我赶紧加快脚步向学校走去。我要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这位学生先描写了大树,又写了鸟叫,由此联想到学习。可见,只要善于观察生活,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习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真实体验 活化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即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所表达的是学生对真人真事的真情实感。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其对生活的体验才能是十分真实的。
一是事件生活化。即作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会认为“确有其事”,叙述的事件是“生活化”的。这里附带谈一谈“虚构”的作文的问题。学生作文允许“虚构”,这是不是“非生活化”了呢?不是的,你的作文可以“虚构”事件,但你“虚构”的事件必须有现实生活的基础,既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你所写的人和事是“假”的,却让人看了以后不觉得它是“假”的,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反映,能達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二是人物行为生活化。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行为,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
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是小学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也是语文教师尚需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王思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