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研究

2017-11-08徐运芳

师道·教研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布算式长方体

徐运芳

一、注重启发,培养自主探究

课堂中需要探究的问题,既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要发挥情感效应,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时间;其次,看到学生计算或解题中的错误,教师不应急于下结论,而应问一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例如人民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长0.9米,宽0.9米。现在有一块长7.2米,宽1.8米的白布,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

为了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和数学算式之间,在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学生初步解题意后,教师提出问题:“医院要用一块长方形的白布来做包扎用的三角巾,如果是你,准备怎样剪?最多可以剪多少块?”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画一画示意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解答。当看到大部分学生完成时,教师可组织同桌间、小组间进行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

生1:我是先求出白布的总面积,再求出一块三角巾的面积,最后用白布的总面积除以一块三角巾的面积,就求出了“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

生2:(7.2×1.8)÷(0.9×0.9)×2。我是这样想的,先从这块白布上剪下边长0.9米的正方形,算式(7.2×1.8)÷(0.9×0.9)就求出一共可以剪成这样的正方形多少个,再把这些正方形一分为二,就成为要求我们做的三角巾。

在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后,教师热情洋溢地对他进行了表扬鼓励。这时听见下面还有学生高叫:“老师,我还有!”不等老师同意,这位同学已三步并做两步走到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算式:(7.2÷0.9)×(1.8÷0.9)×2,教师故作惊讶:“这是什么意思?”

生3:我也是先求出可以剪成多少个正方形的,但我求的方法不一样。我是先用7.2÷0.9求出每行可以剪几个正方形,用1.8÷0.9求出有这样几行,再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就求出了一共可以剪几个正方形。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教师只要精心地“扶”一下,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索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动手实践,引导自主探究

皮亚杰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直接感知,促进发现,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动手切萝卜,把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理解更具体深刻。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同样还可以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通过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摸一摸,接着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面的特征,然后展示:把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展开,贴到黑板上;接着提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是它的表面积,然后提问:“你们能有哪些不同的办法求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大胆尝试,通过操作、比较、分析、总结了计算表面积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促进集体探究

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是有差距的,看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见解,部分学生可能有弄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参与程度高,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讨论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

责任编辑 王思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布算式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白布河畔苍鹭飞
飘舞的白布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怎么写算式
滕县民间印染流程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