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探究
2017-11-08郭瑞霞
郭瑞霞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对他们的教育是一个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学习纪律明显落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管教,问题日益显得严重。就我校来说,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5%,而有25%的留守儿童有一些想改又很难控制的坏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赌博、迷恋电子游戏、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等,甚至有的还会彻夜上网,其中大部分留守儿童的这些坏习惯是父母外出后才染上的。
2. 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年孤单地生活在缺乏亲情的环境下,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容易焦虑、紧张、自闭,缺乏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差;或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或缺乏安全感,悲观消极;或盲目交友,出现违纪违法行为。
3. 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这势必造成他们安全意识薄弱,甚至根本不懂保护自己。平时缺少监护、缺少安全防范教育,加上年迈的长辈文化水平较低,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致使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了约束,上网、赌博,甚至做起偷鸡摸狗的事,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作为担负教育重任的学校,特别是班主任不能等闲视之,应尽心尽责,想方设法进行培养。
1. 给予更多关爱。班主任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亲情的过早缺失,让这些孩子不得不在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在家里独担重任、独自生活,许多学生过早地出现了明显的成人化倾向。而隔代教育形成的“代沟”,让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亲情。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处境。如小谢同学,原来与家长、教师有较严重的对立情绪,其父母在他上幼儿园时就离家外出做生意,寄宿在外公家,每次父母回来,也只住短短几日就离开了。如今五年级了,他仍很少做家务,不尊重外公外婆,且性格放荡不羁。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心,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他考试失利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由此鼓起他扬帆起航的斗志。由于我对他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他失落扭曲的心灵得以“医治”,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逐渐养成了体谅长辈、尊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2. 加强教育管理。针对班级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我制订了各项行之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加强了教育管理。一是建立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将其父母、家庭、监护人等情况逐一进行登记;二是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生活狀况,经常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家庭思想工作;三是进行“谈心日”活动,班级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教育他们要遵规守纪,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四是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为他们打开难解的心结;五是动员和接纳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加强管理和有效的监护,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生活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群体的爱心,逐步形成勤奋、认真、严谨、进取等良好行为习惯。
3. 完善监护体系。父母及其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他们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在认真做好班内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监护人的相关工作,协助学校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工作,深入监护人家中进行交流沟通,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督促他们依法履行监护义务,与学校一起关爱和培育留守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同时,我特别重视加强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安全、卫生等全方位管理,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相信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责任编辑 王思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