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素养的教学

2017-11-08谢骏驰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状素养

谢骏驰

摘要:《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素养水平。为了更好的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74-01

1.当前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弱。我国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学习,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的重视对于重点难点或者是考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强化,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識不扎实。

1.2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仅靠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是无法真正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的,因此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如果无法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就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3 表达能力较弱。由于高中语文的教育工作长期的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在实际中的应用,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语文知识,却无法对日常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表达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方面就是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写作。

1.4 知识面狭窄。过分的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这也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素材的积累,而导致写出的文章始终是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学生也无法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我们或许还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周总理"对,牛弹琴"的故事。周总理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不就靠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吗?若没有这么敏感,我们很难想象,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我倒不是说这些考试所考的就一定都是符合新大纲的精神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说白了,还是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像现金收讫的"讫"字,到底是言字旁的,还是走之旁的?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可能在平日的生活的中就能注意到。这些都是关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的例子。在怎样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这个问题上,主要抓住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牛鼻子"。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看到的文字,书本上的,生活中的。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听到的,学习中的和生活中的。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用到的,学习时的和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都是狭义的,不包括学习这一活动的)中的。也就是说,要特别留心所见,所听,所用的语言文字。

3.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

我们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反映亲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对父亲为我送行时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的敏感而触发作者的写作激情的吗?还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

4.培养学生对心灵涟漪的敏感

我们都有过感激、冲动、悔悟等复杂的心理情感变化,我把它们总结命名为心灵的涟漪。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o长沙》吧?我揣测,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毛主席很有可能是结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的认识,在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现象的同时,对这种生活的自然事件产生了心灵的涟漪,一下子勾起了他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想。于是,便有了这篇大气磅礴的诗文。

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方面,我觉得,还是主要应引导学生注意对生活事件的及时反思和深刻体验,并且要有理性的思考,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正如古人讲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5.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的敏感

还记得《冬天之美》这篇文章流露出的就是对生活之美的敏感。前文是对自然环境之美的敏感,后文是对人文环境之美的敏感,最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的美。乔治o桑就应算是对生活之美敏感的人。那么,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伟大的艺术家罗兰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第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之美的敏感。第二,就是要引导学生注意美的多层次性。不要将美简单地理解为壮观、漂亮等。自然景物是美的,人文景物也是美的。第三,就是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悲剧美。就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种悲壮不也很美吗?鲁迅曾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看,这就体现了悲剧的性质和美学效果。也就是说,悲剧也是美。总而言之,不要将生活之美理解得太狭隘了,要放到文学和美学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应当说,高层次的美应该是丰富的留心生活,处处皆有美,处处皆是美。

6.总结

语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素养水平。而这科学的有效途径便是目标教学,因为目标教学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这正符合语文素养教育全面性、基础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程丽莲.改进高中语文呢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现状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