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创新因素 培养创新精神
2017-11-08李霖
李霖
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呢?
一、好奇——创新的起点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好奇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拿一把方形的坏椅子进教室,学生个个都觉得很好奇。这时我乘机问他们,老师坐的这把椅子看上去变形了,这节课就要请大家帮忙修理一下,但是只要在椅子上加钉一根木条就可以了,该怎样钉才稳固呢?这时,同学们都想上来试一试。在动手过程中,我先让他们观察椅子变形的原因是因为组成椅子的两条边的角度改变了,要使他们的角度不变,只要用一根木条钉在两条边上就固定了,这时椅子也就稳固了。接着再让他们观察,使学生懂得刚才钉上的木条跟椅子的两条边所成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从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二、兴趣——创新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动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告诉学生某一定理或运算方法,更不能死记硬背。特别是教学中遇到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问题学到知识。如“百以内加减法”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吗?”这时出示一幅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正在动物园里玩着游戏的画面,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画面上,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解答了数学题。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
三、质疑——创新的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多向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获得牢固知识、达到知识内化、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等于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金库的钥匙,他们将受益终生。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所以,只有教会学生质疑,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四、求异——创新的核心
求异是创新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议,打破盲目顺从,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的禁固。如在求出右边图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般都是把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还有其它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把这个图形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来计算:(4+7)×2=22(米)。这样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努力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果每节课都能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那么创新人才是可以稳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反复运用,逐步形成能力。
五、想象——创新的源泉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创造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之后,提问:为什么长方体体积既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也可以用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和观察,思考与讨论,弄清了把长方体竖起来放可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橫面积乘以长,让学生通过想象,弄清了为什么。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