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者要勇担立德树人的使命
2017-11-08范坤
范坤
深圳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教育理念新、发展速度快,教育规模大、教育结构优、教育体系全、教育质量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深圳教育还未能完全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区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何创新思路,探索深圳教育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实现深圳教育创新发展,形成深圳教育特色品牌,已然成为当前深圳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因此,深圳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内涵实质以及对深圳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今年7月26日的《中国教育报》发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的方向”一文,首次提出了学习习近平的教育思想。文章指出: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先秦《左传》提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为“三不朽”之首,足见古人对于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战国时代管仲有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足见古人深刻意识到树人这一根本使命的弥久之艰。
立德,是指德性的养成与彰显,树人,是指人才的培养。当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却忽视了教育内涵的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目前,我们的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整体不足,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教育质量虽然提高了,但公平环境变差了;考试分数提高了,身体素质下降了;升学率提高了,但学生的品德变差了;学习环境变好了,心理素质变差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面向21世纪,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科学把握“立德”与“树人”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践行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先导。“立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之德,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树人”就是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使命的人,有未来眼光的人,有国际视野的人。在两者关系上,“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树人”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之因。“立德”为了“树人”,“树人”离不开“立德”。“立德”和“求知”是实现“树人”两大前提和条件。要先立德后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通过合适的教育引领人、扶持人、发展人。教师的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本质上高度一致。立德树人既是政治任务,又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标准,又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
二、教师要成为立德树人的引领者
教师是“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执行者,是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主力军,是影响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良好的教师德性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真正的好老师,要对每堂课尽责,把课堂当作教育人的舞台,用知识传播知识,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激情唤起激情。
首先,教师要明晰定位,自觉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能力。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习近平2014年在北师大考察的时候,提出做“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2016年他在北京八一学校视察时指出,教师要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其次,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要堅持正确的问题导向。教师要培养学生,更要研究学生。现在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心理健康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但这些问题不能都归结到学生身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片面追求分数也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因材施教,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学得会;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一些问题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再次,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德育途径。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每个人,并逐渐成为当今的主流生活方式。这无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技术快速更新升级给“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带来了新的实践媒介,给德育实践工作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教育手段。教师对于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变,亟须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和构建“互联网+”视域下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
深圳的教师队伍发展快、规模大,教师学历高、中高级职称比例高,名师和后备培养体系比较完备,现在全市有正高级老师48人,特级教师260人,还建立了省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以及中青年骨干老师的培训体系。但是,区域校际教育资源不平衡,名师的引领作用不够,深圳今后将探索名师成长机制,打造名师成长平台,希望能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名师。
三、校长要做立德树人的领头人
目前深圳市有718所学校,校长的平均年龄是50岁,而50岁以上的占了51%。校长的育人能力很重要,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党和政府办学方针政策的贯彻者,是学校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是教师队伍的主心骨,在学校育人中发挥着关键导向作用。“立德树人”作为当前和未来的根本教育任务,内在要求校长要以育人为本,遵循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办学理念,同时也对校长队伍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升校长的育人能力,解决深圳市校长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方面的问题,深圳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启动一个培养领航校长、年轻优秀校长的计划,实施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校长队伍梯队建设。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指出:“校长要做充满情怀的教育家,要做现代学校的建筑师,要做校园安全的守护神。”要践行好“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校长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一是要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有卓越的专业素养;二是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要具备符合现代学校办学规律的科学发展思想、民主管理思想、依法办学思想;三是要树立和坚持三个正确的思想观,即正确的政绩观、公平的教育观、科学的质量观。
此外,校长还应具有以下五个维度的特点:长、宽、高、新、强。长,是指要长于学习,信息时代尤其需要广泛学习;宽,要胸怀宽广、宽以待人,鼓励先进,要欣赏别人超过自己;高,要有高尚的品质,校长们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一定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新,要能创新,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在守正中创新,稳中求进谋发展;强,是指校长大局意识要强,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从整体上谋划布局学校的发展。校长要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初心不改、信念不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师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素养,利用和整合信息技术开展网站建设、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介进行宣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元,为师者要尊重学生自身的想法,注重巧妙疏导,切勿呆板说教。除此之外,为师者还要引导学生在“看不见的”网络交往中坚守网络道德底线,树立和恪守基本的道德自律标准,增加沟通交往能力。我们常说,老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职责。这和“立德树人”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习近平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为师者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职业观、学科的教育观、教育的成绩观和教育的评价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努力做好育人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德乃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发展之源。为师者应勇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将德育优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本文为作者在2017年深圳市暑期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经作者本人审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