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地养老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7-11-08应宗颖况志华

人民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

应宗颖+++况志华

【摘要】养老问题不仅是公民个人以及家庭的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养老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异地养老发展困境,需要转变老年人关于养老的认知观念,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开拓多元化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异地养老 养老观念 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传统养老方式以家庭为核心,家庭养老方式的重要依托就是养育儿女,即“养儿防老”。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我国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养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异地养老应运而生。

作为新型养老方式,异地养老给传统养老方式带来了挑战

异地养老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人口结构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观念的转变,是异地养老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可以说,正是我国人口家庭结构的变化,促使了异地养老现象的产生,也使得异地养老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异地养老正在逐步打破传统养老方式的旧格局,对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毋庸置疑,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正在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不仅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力资源瓶颈,也使得养老成为社会性的问题。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样不能忽视。传统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依赖性较强。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依赖性也随之减弱。一些家庭成员因为工作离开原生家庭,一些老年人因为投靠、帮扶子女,或者为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养老。因此,人口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异地养老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异地养老方式给传统养老观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养老方式以家庭为核心,家庭式养老与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密不可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离开原籍异地养老的情况增多。除此之外,国家养老政策的调整、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也带动了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以养老机构为核心的异地养老方式,一方面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的养老观念不断改变。

养老观念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区域性差异以及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是制约异地养老发展的因素

异地养老在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促进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养老观念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区域性差异以及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发展困境。

制约异地养老发展的第一大因素是老年人养老观念陈旧,养老主要依赖的是子女,这种“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以“养儿防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方式,虽然能够确保老年人晚年的稳定养老生活,但却往往受制于子女的经济能力。中国人的故土情结和叶落归根的思维定式,使得许多老年人不愿离开家庭而选择养老机构。养老观念的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

制约异地养老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醫疗保险是老年人稳定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对于持原籍异地就医的老年人而言,享受异地医疗仍有一定的局限,医疗费用异地结算也并非易事。除此之外,困难老年人群体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或福利制度时,也难免会因户籍等因素而受到一些制约。所以,老年人享受异地社会保障或救助受到局限,也不利于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

制约异地养老发展的第三大因素是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相较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更为特殊,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好的养老机构往往更青睐于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富以及环境优美的地区;而有的普通养老机构则因条件有限,服务及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较慢,这也造成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养老机构毕竟以营利为目的,如何化解获取经济利益与提升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重要课题。

开拓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为异地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其一,要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认知观念。异地养老作为新的养老方式,不仅契合了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背景,也为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异地养老的发展,需要老年人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摒弃单一的、不合理的养老观念,积极吸收采纳新的养老方式,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其二,要开拓更为多元化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口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使得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养老社会化,需正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现实。纵然异地养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对于广大农村居民而言,经济条件影响着他们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解决养老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老年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致力于传统养老方式与新型养老方式的融合发展。唯有不断开拓更加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才有助于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融合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保障的内容以及获取保障的方式上。对于不同地区,社会保障的扶持力度、覆盖范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障是养老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促进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融合发展,才是解决异地养老发展困境的关键。

其四,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异地养老以养老机构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而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状。促进异地养老方式的创新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保障异地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社会养老机构属于企业法人,其追求经济利益的属性与养老的社会公益性需要进一步融合、协调发展。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还需要政府对其予以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更需要主管部门对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常态化监管。

在我国日益显现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们应重视异地养老在改善生活品质、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的异地养老模式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其进一步发展尚需破解一些难题。只有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消除异地养老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和观念障碍、制定异地养老的配套政策、提升异地养老服务质量,方能为异地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作者分别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杨国才:《少数民族老龄社会与养老政策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②钟海青:《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广西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③周婷:《浅析“异地养老”在我国发展缓慢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1年第1期。

④杨宜勇、朱小玉:《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为何比养老保险难》,《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4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我国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现实困境
民事诉讼中提交答辩状制度的困境及完善初探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