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方式 驱动旅游地产
2017-11-08柏勇
柏勇
对于旅游和地产之间的关系,需要从资源的占有和运用来探讨。
从资源占有来讲,有句话叫“好风景都不在路上”,好的旅游景点,特别是自然风光类的,一般处在交通不是太便利的地方,有了这种不便利,才没有被开发,保存了原始的自然风光。其实对自然观光类的旅游资源开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修路。因为资源在那里,只要交通便利了,适当地做一些宣传,游客自然就来了。所以,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性”和“通达性”。
传统地产的开发,首先考虑的是地段,同样的,旅游地产开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对旅游资源的占有。这种占有要相得益彰,而不是搞破坏。比如在一个好的风景名胜区建一个住宅小区,十有八九是煞风景的。而这种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呢,就很有可能被“私有化”,旅游的属性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两者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讲,发展旅游,肯定要住,住就和房地产发生关系了。初级旅游的发展必然和酒店业联系最为紧密,也就是短期居住需求。中长期就叫度假了,度假除了酒店外,还可能出现多种房地产业态,比如长租公寓等。时间再长,就和居住区有关了,确切地说,这应该不叫旅游,而是找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住下来。房地产要发展,就要瞄准在这个“不一样”上。最大的吸引是气候,但得有很多一样的地方“配套”,比如邻里关系;还有需要追求的地方,比如人文环境等。
从资金投入来讲,旅游景点的建设单位投资强度肯定比房产开发要低,它的资金回报时间比较漫长。房产投入高,这点无论是对开发者或者客户都一样,并且这种投入进去后,可逆性不强。景区建设过程中,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弱,一条游览线路没有规划建设好,可以很快地重新规划建设新的。而地产开发不一样,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比如开工建设后,对土地资源的占有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在做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前,我们需要各个环节的反复论证,不仅仅从经济层面,更要从环境和社会影响层面来考虑。
一是对资源的破坏小、投入低、再生性强,二是可能产生的破坏大、投入高、对客源市场门槛高,具有很难的可逆性,所以一个火了要升级,一个火了要调控。
“地产”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相互调节的关系。传统的旅游地产“核心引擎”有高尔夫、酒店、温泉、主题乐园、山水海景等。旅游地产发展了这么多年,这些所谓的“引擎”项目对地产的贡献又有多大呢?可以说微乎其微。
之所以要做这些“引擎”,是因为要让项目提升到一定层次,即使知道做这些是赔本的,但必要的“花瓶”也是要摆的。这就像一条通往旅游景点的路,通过他做桥梁,架起了項目与市场。但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所谓“引擎”并不能取代产品新的亮点,更无法击中市场的痛点,因此“引擎”的单一作用对地产的影响越来越小。因为现在旅游地产不单单卖的是一个产品、一个环境、一种文化,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包括的内容就比“引擎”,项目丰富太多了。
旅游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单一的旅行观光往多元化的旅居方式发展。为了应对这一转变,旅游地产项目也应当在产品的打造上顺应市场需求的改变。
这种转变,绿城做得很好。在拼产品质量的年代,绿城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而今,绿城的桃李春风和农庄系列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而桃李春风进入海口以后,海口市场对度假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房子除了投资,除了住,还有更深层的一个含义,就是它所能承载的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