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级城市人口变迁:过去的纽约和未来的北京

2017-11-08战雪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纽约市纽约人口

战雪

众所周知,人是城市及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如果能够找到人口变化的规律,那么城市及楼市的发展也就可以预见了。

纽约市是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城市,它占据着很多“第一”和“之最”的头衔,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它拥有世界第一大的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它的地铁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

从各区人口增速图中可以看到1800年至今的200多年内纽约市各区人口博弈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变动。

第一阶段(1800-1910年):区位优势、时代背景及产业革命吸引人口聚集

1.移民潮带来城市生命力

19世纪是纽约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纽约市人口激增,由1800年的7.9万人增长到了1910年的476.7万人。

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蓬勃开展,并于50年代掀起了工业化热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大发展,推动大批欧洲人移民美国。

作为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在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又是移民踏入美国的第一站,自然成为外来移民的聚集地,使得这一时期纽约市迎来接收移民的高峰期。

移民不仅构成了纽约市五彩缤纷的世界,也为这一时期纽约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纽约市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交通革命拓展纽约商业贯通力

这一时期,纽约市所在的纽约州政府修筑了长达4000余公里的公路,将纽约市与州内的不同地区连接起来。之后又修筑了伊利运河和与之互补的伊利铁路,使纽约市的腹地得以扩展到北美著名的五大湖水域及其周围广阔富饶的农业区。

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使纽约市成为了连接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商业枢纽,同时为人口流入纽约市提供了交通保障。

3.产业革命提高纽约人口吸引力

纽约市完善的交通体系也促使蒸汽机被引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纽约市制造业快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纽约市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制造业中心。

由于纽约市自然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本充足,纽约市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形成了以制糖业、出版业和服装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此类制造业的繁荣又吸引大量人口到纽约市就业,纽约市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1910-1950年):市内区域发展失衡,交通完善提高流动性,人口向郊区扩散

1.区域间发展失衡,曼哈顿人口外溢至其他区是必然选择

第一阶段已经提到,纽约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主要分布在曼哈顿,这吸引新一波移民潮+第一次黑人大迁徙,促使曼哈顿人口暴增。

1880-1919年,约有2300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由于纽约整体经济实力强劲、就业机会充足,紐约成为南部黑人向北部迁移的首选之地。

尤其产业集聚的曼哈顿岛,在短期内人口爆炸式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人口激增和住房拥挤导致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居民生活质量降低。

中心城区曼哈顿岛人满为患,而其他区域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郊区大量土地闲置,城市内各区发展不均衡态势加剧,最终促使曼哈顿人口外溢到周边区成必然选择。

2.地铁扩建及小汽车的普及打破了城郊发展界限

地铁网和通勤铁路网双线系统扩建起到关键作用。1913年地铁网和通勤铁路网双线系统扩建使纽约市快速交通的总里程增长两倍有余,由296英里增加到618英里,覆盖了除斯塔腾岛之外的全市各区,同时承载容量扩充3倍,布朗克斯、布鲁克林、皇后区等外围各区拥有了与曼哈顿岛直接相连的地铁线路。

小汽车普及,为城郊发展开拓了新局面。在轨道交通建设初期,纽约城市空间是沿着轨道交通沿线轴向扩展,私人经营的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中心区人口得以疏解。

经过这一时期前20年的人口外溢后,中心区曼哈顿人口密度明显下降,其他区人口密度上升,尤其临近曼哈顿的布鲁克林和布朗克斯区上升明显。

人口外溢到一定程度后,各区开始均衡发展,1930-1950年各区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城市整体人口也在增长。

第三阶段(1950-1980年):纽约大城市病加剧,制造业外迁,人口向周边城市转移

1.郊区化进一步蔓延

郊区房地产市场繁荣。在大萧条时期和二战期间积累起来的住宅需求于战后迸发出来,年轻人要组建家庭,现有的家庭要搬进新居,住宅需求急剧膨胀,纽约市郊区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建筑热潮,郊区呈爆炸式蔓延开来。

2.制造业大规模外迁,人口结构重塑

中心城区不经济因素制约制造企业发展,企业开始大规模外迁。纽约市中心出现了许多不经济的因素,地价上涨、税收加重、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加剧,工业企业在内城的聚集和发展受到了限制,而汽车运输、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则为工业向郊区的扩散创造了条件。

在此背景下,美国制造业以更快的速度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由于工业向郊区迁移,郊区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而中心城区的制造业日趋衰落,郊区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体。

3.居民和产业外迁促进郊区发展,又进一步吸引了人口外迁

外迁的人口和产业在郊区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办公区,推动了周边能级较低城镇和周边乡村的发展,而这又进一步吸引了人口外迁。

第四阶段(1980年以后):城市规划及产业升级双重利好下,人口回流

1.“旧城复兴”计划促使纽约市人口回流到内城

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旧城复兴”计划上升到战略高度。为了保持城市稳定的用地价值、改善内城环境和实现城市中心的再增值,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纽约市政府与规划、立法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开始实施“旧城复兴”计划,将建设中等收入住宅以吸引中产阶级到城市中心居住作为城市中心复苏的重要战略。endprint

中等收入人群迁入,低收入人群迁出,人口结构转变。在这一阶段,纽约市的绅士化范围扩大,最初少数白人中产家庭选择迁入内城贫困的黑人社区(例如哈莱姆区),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人群迁入,低收入的少数族开始被迫迁往皇后区、布朗克斯等地,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扬,曼哈顿区和整个城市人口都在增长,人口结构发生转变。

2.产业升级重塑纽约市经济,城市中心和城市整体人口进一步增长

纽约在这段时期内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服务业,并复兴其传统的制造业,以计算机、金融业、出版、印刷等产业为基础的服务业构成了纽约市的经济基础产业,产业就业人口和增加值大幅增长。

至此纽约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变,新旧产业的交替重塑了纽约市经济,使纽约市由产品生产的工业化城市转变成为一座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城市,适应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大环境的需要,城市经济繁荣、就业率高、房地产市场兴旺、犯罪率下降,纽约全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中心和城市整体人口进一步增长。

综上可见,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人口流动的力量来自多方面,其中城市能级是核心动力,产业是主要吸引,宜居性是人们的向往,人永远都是趋利避害的,哪个城市强大、哪里有工作、哪里生活更舒适人们就会去哪,而交通的不断完善是人口流动得以实现的关键。

按照这个人口流动规律,我们来类比看下北京现在城市发展所处阶段:

城市所处背景不同,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会有所不同,但城市发展路径是可参考的,尤其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那么纽约作为世界级城市典范,他们的发展路径必定有相似之处。

北京共有16个行政区,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分为以下4类(见表1)。

从四类分区所处位置及功能定位来看,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当于北京中心区,城市功能扩展区相当于中间区,城市发展新区相当于近郊,生态涵养发展区相当于远郊。

纽约和北京人口流动路径存在相似之处。对比纽约和北京各区人口流动图来看,北京自2004年确立“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的目标以来,城市人口流动路径与纽约有相似之处。

2009年之前北京市及各区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对应纽约人口聚集阶段;2010-2013年人口先由核心区向其他区转移,再到各区人口均衡平缓增长,此阶段表现为人口在城内的扩散,对应纽约的第二阶段。

目前北京大概处于纽约第三階段(人口向周边城市转移)的初期。北京各区人口增速持续放缓,核心区人口已开始减少,城市人口已开始向周边城市溢出,但城市整体人口仍处于增长阶段。

未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继续推进,各种疏解非首都功能计划进一步落实,将带动更多人口迁出,届时北京也有可能步入类似纽约第三阶段末期的人口调整阶段。

与纽约在第三阶段因人口外迁带动产业外迁进一步导致城市经济衰退不同,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及北京市自身均衡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及政府规划引导同时发挥作用,人口外迁与产业转移在同时进行。

一方面,人口外迁旨在缓解北京核心城区及北京市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产业内生及政策推动作用下,低端产业导出的同时,注重北京城市内产业升级,“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决定了北京未来高端服务、科技创新等产业将得到重点发展,在此背景下北京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口将出现均衡性凝聚。

可以看出,北京会同时经历纽约的第三、第四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加速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及其他各参与主体均会面临更繁重的发展任务及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如人口疏导的有序性、产业发展均衡性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相信纽约人口发展史可以为北京发展提供些许启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纽约市纽约人口
成为纽约人
美海军陆战队一架MV-22B鱼鹰准备降落在纽约市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暴风雪
我把纽约搬走了
纽约往事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